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主体性哲学理念作为品德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是一种合乎逻辑的、理性的选择。用主体性视野观照品德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主体性品德课程体系。其编制取向为:一切为了学生,促进学生主体主动发展的课程目标;以人本性为基点,以整体性和结构性为本位的课程内容;以对话为形式,发展主体间性的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科课程为基础,以活动课程为主导的课程结构;突出过程性,积极倡导发展性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2.
德育生活化背景下,单从中小学生品德评价的层面考量,必须改变传统的低效甚至负面的做法。从评价的主体来看,学生品德评价提倡多元互动方式;从评价的内容看,学生品德评价主张多维立体的全面评估;从评价的过程看,学生品德评价注重动态的过程性跟踪;从评价的方法上看,学生品德评价倡导多样化、质性化评价。  相似文献   

3.
根据所持的德育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的不同,可以把品德评价方法分为两种:鉴定性品德评价和发展性品德评价。在先进的德育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引导下的发展性品德评价,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品德持续地发展。本文论述了实施发展性品德评价应注重的若干问题。 一、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肯定的评价。 品德评价是以德育的总目标为准绳开展的价值判断活动。德育的总目标集中体现了一定社会中大多数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作为学校德育评价机制的一部分,学生品德评价是学校德育评价的核心,全体中小学教师都肩负着育人的使命,肩负着品德评价的责任。确立评价尺度多元的理念,掌握多元品德评价尺度,提高教师的品德评价素养已经成为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要研读相关标准,明确基本依据,以合格性评价为基础;立足学校特色,彰显学校个性,把握多元校本化评价尺度;包容个体起点,尊重学生差异,掌握多元生本化评价尺度。  相似文献   

5.
作为学校德育评价机制的一部分,学生品德评价是学校德育评价的核心,全体中小学教师都肩负着育人的使命,肩负着品德评价的责任。确立评价尺度多元的理念,掌握多元品德评价尺度,提高教师的品德评价素养已经成为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要研读相关标准,明确基本依据,以合格性评价为基础;立足学校特色,彰显学校个性,把握多元校本化评价尺度;包容个体起点,尊重学生差异,掌握多元生本化评价尺度。  相似文献   

6.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发展中不断发现、探究与成长。而在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程教学中,落实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尤为重要。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评价观是发展性评价观,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将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融合,以评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小学品德课程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注重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评价形式的多元化。著名的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提出:"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通过评价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以良好品德为核心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明静 《教师》2015,(6):10
对于行为评价模式的建构研究,重庆市巴蜀小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从低中高不同学段学生的行为评价人手,将评价过程融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建立特色的评价体系,探索出了一套学生行为评价的新机制,创出了特色,取得了实效. 1.实施的策略 (1)突出各年段学生行为评价活动的特点.低段行为评价课,评价内容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为重点,在评价方法上突出以学习评价为主要特点;中段行为评价课,评价内容以良好品德形成为重点,在评价方法上突出以引导评价为主要特点;高段行为评价课以学生社会性发展为重点,在评价方法上突出以自主评价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把生活性提到很重要的地位。以往叫《思想品德》,侧重于人的思想;现在改为《品德与生活》,顾名思义,强调品德与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品德存在于生活中,生活中离不开良好的品德,二者互相关联,互相依存,缺一不可。《课标》中明确规定,《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其中又分为三大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把生活性放在第一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在生活中学品德、在生活中养品德,从而让儿童懂得生活…  相似文献   

10.
评价是以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为评价对象的教育活动,是班级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手段,如何体现评价目标的激励性、评价内容的导向性、评价方式的过程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及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值得每一位班主任关注.“一日规训与小学生个人品德养成研究”采取梯级评价内容以体现目标激励;动态评价方式以突出过程引导;多元评价主体以促进行为内化.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生活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相似文献   

12.
曾成功 《考试周刊》2013,(83):177-178
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应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准则,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促进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本文以万州区为例,分析了小学品德课堂有效性教学评价的现状,阐述了品德课堂有效性评价的意义,指出了品德课堂有效性评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社会"是以小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其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和社会性发展是该课程的核心价值所在,对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合格公民具有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一、注重过程中的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
实施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就需要告别标签式的、非好即坏的评价办法,回归到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的根本宗旨。重视学生品德评价的发展性;强化学生品德评价的全面性;突出学生品德评价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品级性评价是一种评定学生道德品级的品德评价模式,它在相当长时期内一直是学校品德评价的主导模式。德育课程改革以后,品级性评价已显示出与德育改革相脱节的种种迹象。显然,学校德育需要一种更加合理的评价模式——它不应是一种品级性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应为一种合格性评价。合格性评价致力于消除品级性评价的等级色彩,转向发展性、基础性、公平性等评价新理念。这有助于提升品德评价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胡晓惠 《考试周刊》2014,(87):137-138
新课程要求教师以激励性评价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教师要以评价为突破口,把激励性评价作为学生道德发展的"加油站",让学生在品德课堂评价中快乐成长,增强自信心和满足感,形成良好品德。  相似文献   

17.
学生品德评价关系学校德育的导向和操作,是德育研究的核心部分。做好品德评价工作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渗透落实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去,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新发展,本文在总结国内学生品德评价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小学生品德评价的原则和内容,并构建了品德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提高学生品德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8.
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就要做到尊重儿童的特性,教学语言要切合儿童实际,教学活动要链接儿童生活,教学方式要富有儿童情趣,教学评价要引导儿童发展,努力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童心飞扬的品德课堂,从而促进儿童的品德和生活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蒙婉莹 《广西教育》2013,(13):6-6,10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历来倡导多元、开放、整体的儿童评价观。笔者就我市某城区大部分小学品德课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情况进行过调查,发现结果令人担忧:有93%的学校用卷面衡量学生的品德成绩;4%的学校有一些过程性的评价,如学生的作品;3%的学校有学生自评和互评。2011年版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评价的主  相似文献   

20.
万俐华 《江西教育》2005,(14):53-54
<品德与行为>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三个基本特征.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切体会到教学开放性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有效地引导儿童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品德与行为>课程实施开放式教学,我的具体做法为:开放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生活;开放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开放教学时空,让学生主动探究;开放评价方法,让学生乐于践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