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第二十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评委会的委托,我有幸第三次担任新闻评论作品的评委。这次共收到评论作品366篇.经过初评,评出一等奖18篇,占4%,二等奖145篇,占39%,三等奖94篇,占25%。我总的感觉是:这次新闻评论作品的质量,比前两次有了提高,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那么,如何改进和加强中国地市报的新闻评论工作?结合这次评选工作,我的主要体会和思考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张泽勇 《新闻前哨》2003,(12):57-57
第十七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评选共收到言论作品169篇,其中一等奖15篇,二等奖57篇,三等奖47篇,这次获奖的作品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题材重大。如申办奥运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召开党的十六大等。许多新闻单位围绕重大题材,开掘精品。因此,这次获奖言论作品中,重大题材占了不小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一、新闻评论的题材与新闻评论的社会价值的关系正如小说、散文、诗歌、通讯等文体都有题材一样,新闻评论也存在题材问题.按评论的事实或问题涉及的区域,有国际题材,有国内题材.如果按所涉及的社会生活分类,则可以划分为政治题材,经济题材,等等.如果再划分,还可以进一步细化.那么,什么是新闻评论的社会价值呢?窃以为,就是新闻评论在社会中的反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鼓舞、批评、引导、阐释作用.但事实上,不同的评论在社会中的反响、作用和影响是不同的.这与题材有没有关系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一般说来,新闻评论的题材越重要、重大,其社会价值就越大.因为,题材所以有重大、重要之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本身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中的大事,是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作品的最高奖之一.一篇新闻评论能否跻身其列,是检验其社会价值大小的重要尺度.让我们来看看1992年至1994年中国新闻奖中新闻评论的获奖情况:1992年,第三届中国新闻奖报纸部分共有11篇新闻评论获奖.其中,反映改革开放、经济建设、邓小平南巡讲话、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等重大题材的评论共5篇,占45%.1993年,第四届中国新闻奖报纸部分共有15篇评论榜上有名.其中,反映宏观调控等重大题材的评论共7篇,占44%.  相似文献   

4.
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向将会是怎样呢?研究并明确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各个新闻单位顺应我国新闻改革的趋势,提高新闻评论的质量,增强新闻评论的效能,以适应党和人民的需要。一是小型化近几年来,新闻评论开始呈现一个明显的发展态势,那就是小型化的趋向. 从去年六月在哈尔滨举行的一九八三年全国好新闻好评论评选活动来看,全国各地推荐参加评选的好评论总计69篇。据不完全统计,800字以下的约43篇,占百分之六十二;800字以上的约26篇,占百分之三十八.其中最短的一篇社论是《福建日报》的《好人“怕”坏人的原因何在?》,只有290字。  相似文献   

5.
杨树 《新闻界》2006,(2):79-80
在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传媒中,广播早已落居“老三”之位。尽管如此,广播凭借其特有的优势仍然拥有相当数量的受众,广播中的消息类和娱乐类节目一直是听众所喜爱的,相比较而言,广播新闻评论类节目有些滞后。在2001年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505件获奖作品中,广播类的只占135件,而在这135件作品中又仅有20篇评论作品。新闻评论作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在获奖作品中仅占如此少的份额,不能不说是一种失常现象。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与写作》的编辑约我写一篇关于评论写作的文童,我想利用这次机会,超越课堂教学的结构限制,把新闻评论写作的一些要点,更为透彻地说出来。这里主要涉及初学者或写作经验不多的人经常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姚庚荣 《今传媒》2007,(9):45-47
我写新闻评论30年,第一个十年是写小评论,小打小闹"豆腐块";第二个十年既写评论也写杂文,每年要在全国报刊发表百余篇;第三个十年有幸调来《常州日报》专写新闻评论.许多评论文章被全国众多媒体转载,在江苏省报纸好新闻评比中,我的作品多次获奖.同行们也常常问新闻评论写作有什么"秘诀",我的体会是四个字:情理交融.即既要有严密充分辩证的说理,又要有迸发的激情、流淌的真情;既能说服人,更能打动人.  相似文献   

8.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更是当今媒体激烈竞争的利器。如今,在地市报采编队伍中,不少年轻人想写新闻评论,但囿于不知从何下手,或感到难以坚持,常常望而生畏,知难而退。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养成新闻评论的写作习惯,笔者认为,应注意把握好以下五点:一、树立"我能做到"的坚定信念"成功哲学"告诉人们:自信心,对于做好一件事至关重要。任何成功者,"在胜利到手之前,必定要拥有‘我一定做得到!’的信念。"学写新闻评论也是如此,没有"我一定做得到"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地市报对新闻评论工作已引起了广泛重视。首先摆进了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大多数地市报的领导动手写评论,有的地市委领导也撰写、修改、审批重要评论文章;其次是培养了一支思想敏锐、写作水平较高的评论写作队伍;第三是近年来各地市报登载了一批思想性、针对性强,道理讲得深,与实际联系紧,颇受读者欢迎的评论文章。但是,纵观各地市报新闻评论的现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有的报纸,特别是一些新办不久的地市报,新闻评论仍然没有在舆论引导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位置摆得不正,把新闻评论当成“搭头”、“配角”;有的评论没有抓住群众思想上出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的道理浅薄,理论深度不够;还有的不能平等待人,往往“以势压人”,等等。因此,认真对待当前地市报新闻评论中存在的问题,尽快改进新闻评论的写作,是各地市报办好报纸、充分发挥评论在舆论导向中前锋作用的当务之急。怎样加强新闻评论的写作?笔者认为主要应抓好  相似文献   

10.
加强党报新闻评论,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和新闻界的共识。一些县市报评论量少质低仍很突出,其主要表现如下: 表现之一:无话可说。笔者翻阅了5家县市报近期的65期报纸,只发评论、专论、短评8篇,平均每期只有0.13篇。社论一篇没  相似文献   

11.
选题是新闻评论写作的关键。选题的优劣成败决定着新闻评论本身的优劣成败,新闻评论的价值在于选择讨论问题的价值。笔者认为,地市报的采编人员要撰写、编发好新闻评论,就应对地市报新闻评论选题的特点进行研究。笔者根据自己在撰写、编发新闻评论过程中的实践和体会,现大胆提出地市报新闻评论选题的四个特点。因从事地市报工作时间短、体会浅...  相似文献   

12.
自本刊今年第五期推出“如何搞好媒体时评专版(专栏)”专题研讨后,又陆续收到省内外学界、业界的一些来稿。这些来稿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媒体时评如何创新。媒体时评如何贴近读者、走平民化之路等方面问题做了进一步深入、细致的探讨与分析。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朱文慧总结出新时期媒体新闻评论具有小型化、版面化、开放化和新闻化等四方面特点;湖北大学新闻与传播系魏明革提出新闻评论写作必须具有平民化意识,并提出实现新闻评论写作平民化的途径。本刊现刊发这两篇论文。  相似文献   

13.
一、新闻评论应该大众化(一)新闻评论大众化的内涵.什么叫新闻评论的大众化,或者说,新闻评论的大众化的内涵、要求是什么呢?我以为,新闻评论的大众化至少应该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在主题上,应该贴近生活,是大众关心的问题;在表达方式、方法上,要为大众所接受.半个世纪前,毛泽东同志曾要求文学艺术生动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大众性.新闻评论与文学艺术一样,肩负有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责任.中央宣传会议强调,新闻宣传要“改进方法,讲究艺术,进一步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要求新闻宣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新闻评论大众化正是向这个方向努力.事实上,任何一篇新闻评论,都是要让人看的,而且总是读者越多、影响范围越广越好.而阅读的主动权不在评论员、宣传媒体手中,而在读者手中.因此,新闻评论能不能影响读者,取决于读者对新闻评论的“满意度”.直言之,取决于新闻评论是不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是不是大家一看就想看,并接受评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县市报研究会三届一次理事会暨第十三次经验交流会,4月17日至19日在随州市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一是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新闻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严格禁止有偿新闻,树立行业新风;二是举行湖北省县市报研究会理事会换届活动;三是协商、讨论1997年研究会的活动安排.经过认真交流与讨论,大家认为:制止有偿新闻是关系到县市党报的党性原则,是关系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大问题,必须抓紧抓好,一抓到底;要划清有偿新闻与正当经营的界限;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建立必要监督机制.会议收到交流论文12篇,集中探讨了县市报如何禁止有偿新闻、加强县市报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问题.与会同志听取了湖北省县市报研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各地市报对新闻评论工作已引起了广泛重视。首先摆进了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大多数地市报的领导动手写评论,有的地市委领导也撰写、修改、审批重要评论文章;其次是培养了一支思想敏锐、写作水平较高的评论写作队伍;第三是近年来各地市报登载了一批思想性、针对性强,道理讲得深,与实际联系紧,颇受读者欢迎的评论文章。但是,纵观各地市报新闻评论的现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有的报纸,特别是一些新办不久的地市  相似文献   

16.
第十届“山西新闻奖(2000年度)”评选于4月上旬圆满结束。从这次参评和获奖的消息、评论作品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高扬了主旋律 高扬时代主旋律,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党和人民对新闻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新闻媒体担负的根本任务。这次参评的126件消息、评论作品,无论是正面报道,还是批评新闻,无论是反映经济  相似文献   

17.
1990年度全国县市报好新闻评选于5月9日在山东邹县结束。送稿参评的县市报共409家,送稿397篇。经过评委反复认真评议,共评出好新闻243篇,其中一等奖35篇,二等奖64篇,三等奖144篇;另有9条好标题、12个好版面入选。这次入选的稿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坚持了“两为”和正面宣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第三次学术年会,于10月下旬在湖南衡阳举行。出席这次学术研讨会的60多位地市报总编辑,结合今年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风波中某些新闻舆论导向的错误,集中探讨了如何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问题。此次年会收到论文53篇。与会者认为,加强新闻队伍的建设,对于地市报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有  相似文献   

19.
新闻作品评论,是指对各种新闻作品(包括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稿件和报刊新闻体裁的文章、稿件)及重大报道活动开展评介、评议、评析、评论和评选、评奖。这是各级各地的新闻单位与新闻宣传管理部门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同时新闻作品评论又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新兴社会学科。 从新闻信息传播全过程来看,对新闻作品进行评论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编缉—录制 播出—评论(专家评,听众、观众评) 报刊新闻:采访→编辑→刊印→发行→评论(专家评,读者评)  相似文献   

20.
1993年6月23日,第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工作在郑州圆满结束。60多位评委经过复评和定评,477篇(件)参评作品中最后有154篇(件)获奖,占整个参评作品的32%。报纸通讯社部分参评稿(消息、通讯、言论、版面、摄影、漫画6个品种)320篇(件),获奖作品84篇(件),其中一等奖9篇,二等奖30篇,三等奖45篇,占获奖总数的55%。从整体上看,这次参评作品大都是全国各新闻单位严格筛选出来的上乘之作,评选结果基本上反映了1992年度我国新闻报道的水平。笔者有幸耳闻目睹了报纸、通讯社部分复评和定评的两轮评议和投票工作,感受最深的是,评委们在评选过程中努力寻求新闻价值与写作技巧的最佳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