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位教师在介绍本班差生转化工作时,曾通俗地说:要多给差生一点“想头”。细想起来,这话确有道理。给“想头”,按心理学观点来解释,就是给差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刺激。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大脑有很多兴奋点,随时准备接收和输出信息。差生的学习,随手可以拈来许多“不及格”。这些情况接二连三地出现,就会造成差生  相似文献   

2.
如何做“差生”工作——班主任工作艺术之一四川省汶川县威州中学吴开秀一、何谓“差生”任何一个班都免不了有“差生”。所谓“差生”主要是指学习差和品德差的学生。严重者则是这两者兼而有之的“双差生”。只要我们稍稍留意,就会发现“双差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双差...  相似文献   

3.
“作文难,作文难,写起作文心就烦”,这成了差生写作文时的口头禅。怎样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是摆在全体语文教师面前当务之急的事。对此,笔者谈些粗浅看法。 激发兴趣。差生对作文都存在一种恐惧感,一见作文两眉紧锁,死咬笔杆,仍无从下笔,穷于应付,写出来的文章寥寥数句,干巴得像个“豆腐块”,自然免不了被称为“豆腐作家”。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不是当作负担,因此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任务就是如何激发差生的写作兴趣。首先,应当消除差生对作文的畏惧感,告诉他们:作文就是写话,没有话就没有文。大家都不是哑巴,都有一张会说话的嘴,所以不但有话说,而且还会有很漂亮的文章。只要  相似文献   

4.
很多老师一提到差生就皱眉头。在他们眼中,差生不但学习为班级“拉后腿”,而且纪律也不好,难以管教,实在是班级的包袱。其实,差生是相对的,也不是永远的。古今中外的一些出类拔萃的人才在学校时都曾是“差生”。如德国大诗人海涅在学校时是众人皆知的“后进生”,教师常骂他对诗“一窍不通”;数学家巴比基和文学家玛阿特是同班同学,他俩因为成绩差常被罚站在椅子上任人取笑;达尔文读中学时,因成绩不良而被教师、家长视为“智力低下的人”;大诗人拜伦在读小学时,成绩也是全班倒数第一;大发明家爱迪生更是被老师视为“笨蛋”……而恰恰就是这些…  相似文献   

5.
教师“转差”工作可以说是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环。教师在转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 严且爱 “教不严,师之惰”,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古来有之。但有些教师奉行“严师出高徒”这一原则,对“差生”一味地强调严格,而不去主动与“差生”接触,不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不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结果使得“差生”与教师之间的  相似文献   

6.
一、夸张表扬,培养写作兴趣 所谓夸张表扬,就是讲评时故意对差生的习作做夸大的评价,以促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写作上。要做好这一步,必须转变观念,摘掉“有色眼镜”。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他们习作或写作过程中的闪光点。也许这闪光点在优秀学生的习作里是再平常不过的,可在差生的习作里并不明显,需要我们“披沙拣金”。闪光点挖掘出来之后,  相似文献   

7.
“差生”是令教师望而生厌的名词,然而在以班级为单位的教育机制中,差生问题又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许多从教者都曾努力地进行了转劣为优的尝试,却又常常事倍功半,甚至发出“朽木不可雕”的慨叹而放任自流,或者简单粗暴地将其推向社会。其实,造成这种尴尬的局面,主要是因为没有真正地掌握“差生”这一概念的内涵。当前有一种非常普遍的错误看法:“差生”就是学习差的学生。这是一种只观表象,不看实质的错误论断。一旦形成这种观点,其结果必然是治标不治本,整天耳提面命,…  相似文献   

8.
我校地处边远山区,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中差生占有一定的数量。过去,教师对这些差生抱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或是不分青红皂白训斥一顿,或是冷言冷语地挖苦一番,或者“耐心”地劝导一阵,但到头来,差生的学习成绩还是不见长进。针对这种状况,我广泛地和差生接触,发现他们中有的人是认为自己天生的榆木脑袋,不是学习的料子,就是拼上命也难把学习搞上去;还有一些人认为自己在学习上下的功夫已经不小了,学习成绩仍  相似文献   

9.
时至今日,甚至在我们中小学教师的日常口语中,“差生”(通常指学习成绩落后者,如果品行也不好,那就是“双差生”了)出现的频度仍然很高,有的学校甚至在年度考核中,专门设有“辅导差生”这一项——甚至每人分配两个名额,按学期与学年考试的成绩,评定辅导“差生”的等第与成绩!我的念小学六年级的女儿几乎每天回家时,都会说到一些关于“差生”的话题。于是,我特地问她,是什么时候开始说到这个“词”的,她说幼儿园时没有,小学一年级就有了!多么可怕!一些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便在教师与同学们的心目中成了“差生”,  相似文献   

10.
刘树国 《班主任》2008,(12):37-38
在一次全区组织的研讨会上.某校一名干部在大会发言时谈到“差生”问题,竟直言不讳地说:“‘差生’是怎么产生的?‘差生’是老师教出来的!”这句话像晴天霹雳,惊得在座的上千名教师目瞪口呆、面面相觑。  相似文献   

11.
王红星 《文教资料》2006,(10):189-190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学校无差生,个个能成才”的目标下,我想谈谈关于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的问题。我这里所说的差生,是学习上存在困难或学习成绩不如其他人的学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学校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学生包括差生的发展上下功夫。”我从事外语教学工作十几年,每届都碰到一定数量的外语学习上的差生。怎样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在这方面我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老师要走近差生差生是客观存在的,老师要正确看待差生,不能躲避差…  相似文献   

12.
数学学习差生分为智力型和非智力型两种。非智力型数学差生一般在“兴趣、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存在问题,相对而言对他们的教学和转化容易一些。智力型学习差生就是我们平时感觉比较“笨”的学生。教师一般可以从学生回答问题和完成的作业中判断出来。精确地判断一个学生是不是智力型学习差生需要借助各种智力量表,如斯坦福-比内智力量表、瑞文推理量表,等等。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转变差生,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不仅要正面教育,直接引导,而且还要采取一些间接的措施,从侧面入手。给差生一些“甜头”就是措施之一。给差生一些“甜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设法让差生也能获得学习的成功,从而尝到学习的“甜头”,得到愉快的心理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心理体验对其心理和行为有重大影响。对于学生;一般来说,他们在学习中尝到的“甜头”越  相似文献   

14.
在现行学校教育中,学生成绩差,便会被列入“差生”行列。家长、老师与同学对这一群体都会“刮目相看”,甚至他自己也会成为“差”的奴隶。我们研究“差生”数年,现将一些案例作一整理,以引起更多人的关爱。1.差生———家长的伤疤一位姓方的男同学,15岁,初三学生,初二期末平均成绩35分。下面这则日记就是他写给我看的。2001年10月5日阴今天,爸爸的朋友来我家玩,当他问爸爸我的学习情况时,爸爸难为情地说:“咳。我这个孩子成绩那么差,真让我这个当教师的爸爸丢脸。”我真不明白,爸爸为什么这样说,难道我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15.
《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第1期上刊载了张允公老师的《“差生”可以抄作业》一文,书中旗帜鲜明地认为“差生”可以抄作业,并称:这种做法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对这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在此坦陈己见,与诸同行商榷:第一,“抄作业”的价值取向。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架桥梁,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而设计的由学生利用课堂或业余时间完成的、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的学习内容。因此,做作业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顾名思义,“抄作业”就是学生为了完成教师的作业布置而机…  相似文献   

16.
时至今日,甚至在我们中小学教师的日常口语中,“差生”(通常指学习成绩落后者,如果品行也不好,那就是“双差生”了)出现的频度仍然很高,有的学校甚至在年度考核中,专门设有“辅导差生”这一项——甚至每人分配两个名额,按学期与学年考试的成绩,评定辅导“差生”的等第与成绩!我的念小学六年级的女儿几乎每天回家时,都会说到一些关于“差生”的  相似文献   

17.
一、转化“差生”,应以心换心“差生”思想活跃,反应很快,如果教师方法简单,他们不能接受,则会适得其反。对“差生”的转化教育,需要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去加以感化,切忌简单粗暴,具体必须做到两点:一是相信每一个“差生”都可以转化为优生;二是千方百计寻找“差生”的闪光点,加以点亮。“差生”的转化过程是艰难的,如果出现反复,应采取单独指出的方法,不应在班上或公开场合批评,因为“差生”自尊心极强。教师要时刻注意这一特点。二、转化“差生”,方法应灵活“差生”的转化是一个意志过程,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差生”提出严格要…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观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苏霍姆林斯基的“差生”教育观是其丰富的教育思想中的一个亮点。他从人道教育、和谐教育理论出发,把“差生”分为“思维尚未觉醒”“天赋尚未发掘”和“学习有困难的”三种类型,要求教师要善于寻找“差生”的“闪光点”和“隐性天赋”,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差生”转变。苏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观对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精神有借鉴、参考价值。只有成功转变“差生”,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相似文献   

19.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好生”自然深得教师喜爱,“差生”则常被边缘化.教师大多依据作业与分数,对“差生”表达一种“恨铁不成钢”式的焦虑与批评,却没有深入“差生”的内心世界中去考察.其实,“差生”更需要教师的深度关怀,教师对待“差生”的言行尤其要小心谨慎.刚刚结束的教育实习中的一次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20.
按应试教育的旧观念看,学生有“优差生”之分,“差生”差在哪里?主要差在“学习差、不听话、调皮、不守纪律、有悖常人的性格”等方面。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重性,任何人有优点也有缺点,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骏马能历险,耕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攀登哥德巴赫猜想高峰的数学家陈景润,站在讲台上却是一位不称职的教师。少年科技大的某一优生,却因生活不会自理而休学直至轻生。而我所教的一名学生陈××,在校时学习差而从军后却成为一名优秀军官,荣立战功。“差生”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