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杂字在民间教学中呈现出教材内容丰富实用、教学形式灵活开放等特点.相对于整个农民群体,民工是农村中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口,但与城市人口相比整体素质普遍偏低.由于现行的民工教育培训缺乏政府、企业、社会等方面的协调.以及受民工自身所限,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可以借鉴杂字教学内容和形式,编制民工教育培训教材,组织民工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2.
一、一九四四年我在延安编写了一本“日用杂字”,供当时陕甘宁边区冬学里作识字教材。这本“农村日用杂字”就是根据那本“日用杂字”改写成的。不过因为今天祖国的情况跟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有很大的不同 ,因之改写的结果变动很大 :政治、生产、文化三部分完全是新写的 ,其他三部分也增删修改不少 ,全书的项目和前后次序也都和原来不同了。二、“杂字”的形式对巩固识字很有好处 ,因为它是用韵语写出 ,便于阅读 ,便于记忆 ,便于查找 ,读熟之后可起到和字典相同的作用。三、这本杂字用简练的词句表述今天农民在政治、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知识 ,就像格言谚语 ,读熟之后可以长记不忘。四、这本杂字的写法都是用双行 (两行 ,四行 ,六行…… )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阅读和理解的时候 ,一定要停在双行的末了或句点的地方 ;不可停在单行的末了或逗点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19世纪的福州方言文献中收集了180个常用的方言杂字,联系这些字所记载的方言词语的音和义,讨论方言造字和用字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一年使用杂字文 林梁峰先生著元初一 早开门 放爆竹 喜气新点蜡烛 装香灯 像前拜 烧纸钱灯光火 早夜连 蜡烛台 两边排  相似文献   

5.
《四言杂字》是一份很有价值的语言文字学资料,它富于认识意义,保留了很多古字古义,能为我们准确释读古文提供帮助,为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文字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反思,也为我们今天的农民教育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6.
徽州《六言杂字》:明清杂字教材的成熟之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发现的徽州《六言杂字》是杂字教材中的成熟之作。其产生年代应为明末清初,作者是徽州本土的一位深受传统礼教影响的士子。将这本《六言杂字》与其他杂字进行比较,可发现其内容与形式呈现出诸多特点,如知识全面,雅俗兼备;内容连贯,承接自然;用语浅易,音韵和谐,堪称杂字教材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8.
杂字书是明清以来流行于民间的一种独特的童蒙识字材料,其所刊内容多为日常生活常见事物。杂字书一般字体工整,但方言俗字、讹字甚多。文章利用俗字原理及版本异文对岭南杂字文献俗讹字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9.
《高昌馆杂字》回鹘文汉文对音材料中的入声字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入声韵尾的;另一类是回鹘文对音仍出现入声韵尾(-p,-t,-k)的,分析入声字的对音情况,讨论证明当时的汉语共同语入声并未完全消失,为研究15世纪汉语入声的演变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10.
《杂字歌》是流行于民国时期西江流域疍家的一种识字启蒙读物,内容庞杂,可谓农村生活的百科全书。全书共26篇,"百工门""商贾门""衣服布疋门""生理门""杂货门"等篇目所占篇幅较多,反映了民国时期岭南较为开放的工商业发展环境。本文重点研究其内容体例及语言特色,对书中记录的几十个粤方言特征词进行汇释,以为专家学者深入研究提供参考。该书语言雅俗共赏、富有音乐美,从内容到语言均体现了浓郁的岭南地方特色,在语言学、民俗学研究等方面均有较高价值,是研究岭南文化、疍家族群文化的宝贵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社会长期浸润于儒家文化中,儒家在教育内容上重人文政务而轻生产技艺,这种价值观念导致中国古代农工商等实科教育的缺失。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冲破儒家思想的约束,编写各种杂字教材,介绍农工商等知识技能,传递生产经验,提高人们实践能力,为我国古代民间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民间识字教材——杂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字是中国古代社会流行于民间的与“三、百、千”并行的一种非正规的识字教材。杂字起源较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而在我国民间流传久远、影响深广。本文探讨了明清时期杂字的历史、盛行原因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3.
汉字数字为原页码,阿拉伯数字为行序,页码和行序均不重复出现。凡已简化的字都转写成简化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助《回回馆杂字》汉字译音和拉丁转写的对音来讨论当时-m韵尾的消变情况,从本文讨论的对音中可以看出,当时的闭口阳声韵尾-m已经与-n混同,且出现了前后鼻音不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杂字是古代民众重要的识字教材,为数众多的明清徽州杂字在儿童识字上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也因其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传承了众多的徽州民俗,包括岁时节日、分家、殡葬、婚娶、健讼等,为我们了解古代徽州人的生活起居、世态人情等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村农用土地的三权分离,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没有国家法律的保障,带来许多现实问题,必须用法律确保农用土地的流转。要健全法律条文,落实所有权的主体,把现存农用地的三权并为二权,让农民真正拥有土地使用权,并严格规制政府的征地权,使土地流转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7.
《山西杂字》是目前仅见署名"山西"的民间识字读本。在众多"山西杂字"中具有代表性,除具有识字教育功能外,还有知识教育、职业教育、道德教育的功能,同时作为山西民间文献,它的编写立足山西民众生活,反映山西地域文化,是晋商小伙计学习经商的课本,对山西民俗风情也有全面的展示。《山西杂字》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使得它具有多重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清朝光绪年间,浙江绍兴嵊州地区的抄本《杂字》分饮食取用、粮米取用、酒食取用等三十二部分,每章罗列若干相关事物,并附以直音字记音,反映了清代嵊州地区的语言及民间用字特色。该抄本所收字词,后世大多都已不再使用,用语习惯也不为人所熟悉,今就其中难解者,选择八则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19.
杂字类识字文献是与正统识字文献是我国蒙学识字文献的两大类,两者因教育对象、教学目标、教育内容上的迥异,因而有所区分。相对于正统识字文献少了典雅,在正史中也名不见经传,但是这并不能掩盖杂字类识字文献的光芒。它是真实的百姓生活的写照,是我国古代蒙学教育乃至古代文学的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0.
明代后七子之一的吴国伦,其籍贯自来说法歧异。其著作《重订才子杂字》亦不见于著录。本文以地方史志资料与吴氏著作相印证,说明吴氏确为湖北兴国(今阳新)人;在论定《重订才子杂字》属于吴氏著作的前提下,本文更指出了该书对《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幼学故事琼林》等书的编撰产生过实质性影响,实开近代蒙学新书的先河,对于明代社会现实也具有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