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赵忠伟  李睿  朱冰洁 《科研管理》2019,40(7):247-256
将组织柔性划分为组织结构柔性、资源柔性、能力柔性、文化柔性四个维度,将企业成长划分为质的优化和量的扩张两个维度,建立组织柔性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成长影响机理理论模型。引进环境动态性作为调节变量,从技术、市场、和政府政策三个角度测量环境动态性,研究环境动态性在组织柔性影响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基于297份问卷数据采用结构方程验证建立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资源、能力、文化柔性对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质的优化和量的扩张均有正向影响;结构柔性对于企业量的扩张无正向影响,对企业质的优化有正向影响;环境动态性在结构柔性、能力柔性、文化柔性对企业质的优化影响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在能力柔性、文化柔性对企业量的扩张影响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组织柔性的四个维度,提出提升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组织柔性水平,促进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成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资源视角出发,探讨了资源拼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引入环境竞争性和组织柔性两个调节变量。对218家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资源拼凑的3个维度均不同程度正向影响企业绩效。环境竞争性显著正向调节资源拼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其中,对要素拼凑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更显著;组织柔性在资源拼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到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对制度拼凑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调节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分析组织忘记对企业二元创新平衡的影响,以及战略柔性和企业规模在以上关系中所起的中介和调节作用,并通过271份有效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运用SPSSPROCESS宏程序(3.3版本)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组织忘记对企业二元创新平衡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同时存在,战略柔性的两个维度-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在二者之间均起到中介作用,企业规模在组织忘记与战略柔性的两个维度间起着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不仅为二元创新平衡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同时对中国企业提升二元创新平衡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管团队为研究对象,从其内部权力配置的两个视角———管理自主权、管理权分配出发,探讨它们对企业战略柔性两个维度的影响机制,以及高管团队战略选择态度柔性对该机制的中介作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方差分析法(PLS -SEM)分析结果表明:高管团队管理自主权对资源柔性维度、高管团队管理权分配对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两个维度均具显著的正向影响;高管团队战略选择态度柔性在其管理自主权、管理权分配方面分别与资源柔性维度的关系起完全中介和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技术企业动态战略管理模式的支撑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柔性的一般涵义、控制维度和柔性管理的分析,提出了高技术企业管理者能力柔性、组织构成要素柔性和核心能力柔性等是实现其战略管理模式动态化的必要支撑条件。运用“柔性”思想对管理者的认知能力和企业的资源、生产、结构、文化、协调以及核心能力等进行了系统的柔性化分析。  相似文献   

6.
试论企业柔性的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伦来  刘志迎 《预测》2002,21(5):16-19
本文在简述目前有关企业柔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念,赋予企业柔性以新的内涵。并运用系统学原理, 的了企业柔性构成的维度、要素,阐明了企业柔性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关系紧密度和关系能力对供应柔性的两个维度物流供应柔性和采购供应柔性的不同影响作用。通过对194家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关系紧密度对于物流供应柔性和采购供应柔性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关系能力只对采购供应柔性有正向影响作用;与物流供应柔性没有显著的关系。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动态能力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献梳理和归纳的基础上,整合了动态能力和新创企业绩效的理论架构与维度,揭示了动态能力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以中小型新创企业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环境响应、技术柔性和组织柔性变量对经营绩效和成长绩效产生影响,经营绩效具有中介效应,环境动态性调节了动态能力与新创企业绩效各维度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针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要求为企业离职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企业离职造成了成本损失,为抑制与预防企业离职必须进行柔性管理,建立柔性的激励机制、柔性的组织结构、柔性的人员流动机制和柔性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0.
网络经济环境中高新技术企业柔性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企业传统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重组和再造。本文从柔性管理的角度出发 ,侧重于结合R&D团队本身的特点 ,从柔性战略管理机制、知识管理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外部治理机制等四个方面 ,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高新技术企业柔性管理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 ,并提出了有待于更深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我国29个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研究RD资金投入与RD人员投入对企业利润的作用特征及两者的协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RD资金投入与RD人员投入具有协调作用机制,只有研发资金与人员协同的企业才能实现超额利润。RD资金投入存在最佳规模,中等规模下资金投入对企业利润的弹性系数最大。RD人员投入水平较高时,RD资金投入对企业利润的弹性系数较大。由于我国RD人员投入水平整体偏低,且高素质研发人员较为匮乏,人员投入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李卫宁  占靖宇  吕源 《科研管理》2019,40(3):94-103
领导行为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一直倍受学术界关注。本研究将战略柔性(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动态环境下变革型领导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提出研究假设,通过对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208家上市企业高管的问卷调查及相对应的企业年报获取研究数据并进行数据检验,验证研究假设。研究结果发现,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在变革型领导行为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显著调节变革型领导行为与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的关系,但对战略柔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无调节作用。本研究的结果说明,动态环境下变革型领导在推动企业变革的过程,要重视战略柔性的作用,引导企业通过转型来适应动态环境,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3.
以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110家广东省企业为样本,将技术创新分为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对技术创新、营销能力、技术创新和营销能力的匹配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除了通过对技术创新投入和营销费用投入提升绩效外,同时应该考虑技术创新投入与销售人员比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绩效的促进。  相似文献   

14.
马庆魁  樊梦晨 《科研管理》2021,42(9):140-149
    本文旨在从异质性视角深入探讨管理层激励方式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在回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管理层股权激励和薪酬激励对企业异质研发投资影响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影响关系调节效应的基本假设,并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对研究投资和试验开发投资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薪酬激励对试验开发投资有正向影响,与研究投资间的关系则呈倒“U”型;随着持股比例的上升,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投资决策的监督作用增强,这强化了股权激励对两种研发投资的促进作用,但薪酬激励对两种研发投资的影响被挤出;研发投资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当期绩效,对其未来绩效也有着积极影响,且研究投资和试验开发投资对企业未来绩效影响的持续期数存在明显差异。本文从异质性视角拓展了创新激励理论,对企业创新激励机制设计实践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宝成  陈华 《科教文汇》2011,(4):180-180,198
弹性化政府治理理论源于对西方政府治理问题的拓展性研究和政府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客观推动,弹性化政府治理理论主张的废除机构的永久性、人事管理的弹性化和政策制定的大胆创新为我国政府改革运动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实物期权思想与企业战略管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梁铄  唐小我  马永开 《软科学》2004,18(6):48-51
企业战略管理在于指引企业作正确的事情。然而,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没有谁知道什么是从现在起到未来一直都是正确的事情。这种情况下,战略管理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创造和保持灵活性,为未来不利的变化做准备,为抓住机会做准备。将实物期权思想纳入企业战略管理,使在不确定环境下的战略管理有了合适的思维工具。  相似文献   

17.
立足于数据赋能与企业绩效关系这一基本问题,从能力视角出发对数据赋能进行重新定义,以战略柔性为中介变量,构建了数据赋能、战略柔性以及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以155家大型制造业企业样本数据,通过层次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数据赋能对企业绩效的具体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据赋能对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提升作用;战略柔性在分维度的数据赋能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上中介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8.
高孟立 《科研管理》2022,43(1):114-123
    承诺感知的相互性影响在KIBS企业与组织顾客间的合作创新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依据相互性理论,基于245个KIBS企业合作创新项目的调研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从承诺感知视角嵌入,探讨了KIBS企业承诺感知与组织顾客承诺感知之间的相互性影响,并深入剖析了KIBS企业专用性投资的中介作用和KIBS企业人际信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合作创新中企业间的承诺感知存在显著的相互性影响;(2)KIBS企业专用性投资在其承诺感知对组织顾客承诺感知正向影响作用过程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其承诺感知与人际信任交互效应对组织顾客承诺感知正向影响作用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KIBS企业人际信任在KIBS企业承诺感知对其专用性投资的影响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4)KIBS企业人际信任在组织顾客承诺感知对KIBS企业承诺感知的影响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商华  王苏懿 《科研管理》2017,38(1):153-160
我国现代企业正逐步由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向构建企业人才生态系统的实践模式转变,人才的优势越来越成为企业最终的竞争优势。企业人才生态系统是由企业核心人力资源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交互而形成的复合生态系统,本研究从人力资源价值链视角出发,采用文献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首先构建企业人才生态系模型,然后以创新型企业为例,识别了创新型企业的人才生态系统评价因子,构建了包括人才胜任力、组织能力、区域环境三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44个三级指标的人才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为企业人力资本价值增值的理论探索和人才系统的价值实践提供思路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田虹  姜春源 《情报科学》2020,38(12):98-104
【Purpose/significance】The requirements and appeals of corporat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by the Chinese govern⁃ ment and the society have become higher and higher. However, China's current corporat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mecha⁃ nism is still not perfect, and scholars need to conduct more detailed research on corporat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behavior. The paper li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mapping to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on the field of corporate information dis⁃ closure systematically, and provide the future research trends on corporat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Method/process】This pa⁃ per studies 1810 articles on corporat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CSSCI journals published on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from 1998 to 2019. Through the method of bibliometrics and knowledge network analysis tool Citespace show the research hotspots, status quo and trends of further studied.【Result/conclusion】By using the knowledge mapping method to analyze the papers of the corporat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we can understand that the researchers’direction is mainly about the dis⁃ closure of CSR information, corporate carbon information,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corporate accounting infor⁃ mation and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etc. These papers mainly based on its pre-existing empirical research.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make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rporat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ra, the institution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and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 tween external stakeholders in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s the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