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取近似数的方法有“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和“去尾法”三种。至于采用哪一种方法取近似数,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的除法应用题(如求平均数应用题等)和计算题通常采用“四舍五入法”,而有的应用题则不能用“四舍五入法”。试看下面两例: [例1] 一批货物重21吨,用载重量为4吨的  相似文献   

2.
“意”即作品的主题思想,它在作品中居统帅地位,而“词采”、“题材”等都是“意”的麾下的兵卒。千古文章,以意为先。有了“意”,才能确定文章的体裁和表达方式,才能选择和剪裁文章的题材。“意”是文章的灵魂,材料一旦有了“寓意”,就有了灵性,有了生命力。有了生命力的文章,才易与读者产生共鸣,产生醒人警世的社会效应。可见,“意”的有无与高下,是一篇文章成败优劣的关键。那么,如何提炼和强化文章的“意”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炼意方法。一、以小见大法“以小见大”,就是截取生活中的小片断或通过凡人小事的“窗口”来表现时代的风貌,…  相似文献   

3.
“意”是中国古代画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对于这一范畴的内涵,理论界尚无专文讨论.人们大都是在谈到中国画的写意理论时,显露了关于中国画画意之认识.这种认识,概括起来大致有二:一是将画之意规定为画家所绘对象的神趣韵致,如有的研究者认为:“所谓写意,从表现对象的要求上说,主要是取神”;一是将画之意既当作对象的神趣韵致,又看作画家主体的某种意念情绪,有的同志说,写意,就是“写出对象的神韵意境,表达作者的感情.”应当看到,中国画画意的这两种规定,古已有之.古人在谈到画之形神关系时,有时就用“意”来代替神,“形”“意”并举,如大家熟悉的欧阳修的论画名句“画意不画形”“忘形得意”3,  相似文献   

4.
人们用艺术形象的方法来表达精神生活,所有的艺术都是为了使人的精神获得超越,这种超越性就形式而言,它有一种无言之美。然而,言有尽而意无穷,要超“言”而求“言外意”,就要研究艺术的超越性。本文试图从孔子和庄子的哲学、美学理论中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5.
我校内部管理体制一直沿袭旧的管理模式,制约着学校的办学活力。学校在职教职工55人,其中有20%化程度低,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而这部分人仍然捧着“铁饭碗”;有的人一个学期才承担40课时的工作量,但工资照拿不误;有的人闲着没事干。却热衷于搞“窝里斗”。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和工作上的苦乐不均,挫伤了大多数教职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迁葬作为一种墓葬习俗,在古小说中得到集中而生动地反映,并形成多种叙事范式,“显身求葬”是其中一种。反映至“显身求葬”型迁葬叙事中,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形:其一是鬼意畅达,人及时迁葬鬼并获得善报,可谓之为“迁葬获报”型;其二是鬼意不达,鬼未被迁葬且惊扰生人,使人视其出没之所为“凶宅”,这种交流误会在特定情形下会被解除,“凶宅”随即变为“吉宅”,可谓之为“凶宅转吉”型。  相似文献   

7.
论宋明心学对审美、艺术思维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物关系是审美活动、艺术思维活动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陆、王心学思考的对象,也主要是这一问题。从“心”对“物”的作用方面,引申出心物照应的两种观感方式:“单照”式和“互照”式。而对主客互照的通明状态的形成,又可分为三种相连的幻化境界,即主体物化、客体人化、物我为一;从心学体系建构中“物”的工具性作用,引申出释、道两家对文字的消解思想;从心学中“心”的流程轨迹,引申出正——反——合的思维论证方式,便构成宋明心学对审美、艺术思维作用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paraphrase在高级英语中的应用裴瑞成“paraphrase”(意释)既是一种技巧又是通向理解英语原文及良好地掌握英汉、汉英互译的途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人往往对怎样学会运用paraphrase上茫然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有的甚至认为太难而...  相似文献   

9.
杜甫律诗的章法,因题材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格局。大体说来可以分为两种格局:一种是以每联为一个意段的“四节式”(点题→写景→言事→结情);一种是以四句为一个意段的“二节式”(描绘物象→寄托情志)。登临、咏怀之作多用“四节式”,咏物之作多用“二节式”。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储蓄金钱不如‘储蓄’健康,而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此言极是。心理健康还是不健康,很重要的方面是指人面对挫折和压力时,心理承受能力和化解能力强不强,有没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换句话说,就是“抗挫力”够不够,不够就要多“储蓄”一些。这是一种看不见的“防害教育”。为什么有的孩子遇到困难便会一蹶不振呢?为什么有的孩子受到批评或遇到挫折就会哭泣或离家出走呢?因为这些孩子缺少“抗挫力”。至今仍然有不少孩子处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和父母的“六一”式的溺爱之中,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抗挫力”的关注。事业…  相似文献   

11.
Zeugma是英语修辞中非常富有特色的一种辞格,它利用词语语义上的顺延形成一种奇妙的搭配方式,能产生强烈的语言感染力。在翻译中,对轭式搭配法的处理有两种方法:一是直译,即采用与其相类似的汉语辞格拈连;二是意译,有两种情况:一是得“意”忘“形”,只取其意;二是得“意”换“形”,即采用其它辞格译出。  相似文献   

12.
话中有鬼     
不管我们相信有鬼或无鬼,我们的话里免不了有鬼。我们话里不但有鬼,并且铸造了鬼的性格,描画了鬼的形态,赋形态,赋予了鬼的才智。凭我们的话,鬼是有的,并且是活的。这个来历很多,也很古老,我们有的是鬼传说,鬼艺术,鬼文学。但是一句话,我们照自己的样子创出了鬼,正如宗教家的上帝照他自己的样子创出了人一般。鬼是人的化身,人的影子。我们讨厌这影子,有时可也喜欢这影子。正因为是自己的化身,才能说得活灵活现的,才会老挂在嘴边儿上。“鬼”通常不是好词儿。说“这个鬼。”是在骂人,说“死鬼”也是的。还有“烟鬼”,“酒…  相似文献   

13.
《伤仲永》有“或以钱币乞之’一句。“乞”课本注释为“求”,而“币”未加注解,参考书将这一句译为“有的人还送钱给他们”,“币”也未作解释。“币”,《新华字  相似文献   

14.
一、“为”的用法及意义 “为”在古汉语中是个具有重要语法功能的词语,含义非常广泛,随上下的不同,而附有临时意义。在《鸿门宴》中它有三种用法,有的作动词,有的作介词,有的作语气词。为了更好地理解意,现将其一一归类,分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大家知道,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有了“悟”的生命哲学认识,而且知道了“悟”是一种自然的与社会的生命现象。“悟”已成为我们汉民族一种特殊、别致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省去繁琐逻辑推理过程,在经验范围内作出综合性、直接性、快速性结论的体悟式思维。由此也决定了汉语言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意合”的,词义引申是“比附”的,具象的,以象传意,以意会为句子连贯的纽带。语法是隐性的、虚线式、跳跃式的,有时根本不受什么语言法规则的局限,完全是“人治”的。因此,学习汉语不能单靠分析句法和拆解文章结构,而应走“熟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朱熹…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中,常遇见有的老师与学生由于概念不清;或对问题解答过了繁琐;或判断、解答错误;或编造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或臆造一些用语,因而造成失误。举例如下。不能随便取近似值有个习题是“已知5个8.4与x的7倍的和等于50.24,求x”,列出方程为8.4×5 7x=50.24,解时x=8.24÷7。此时有的同学就对x取近似值,这是不妥的。因为原题要求“求x”,而不是求x的近似值。在这种情况下,x最好用分数1 (31)/(175)表示。平行四边形不是对称图形吗  相似文献   

17.
气的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气又是具有审美意义的,这种建构在对生命的感悟基础上的审美理论,以一种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来实现着具有东方独特的审美情趣的“求意“的审美观照,对后世美学及艺术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古人最高的艺术境界和人生理想中无不包含着气的观念,即一种趋于形而上的中国式的审美观照--灵性之气.它融人在人与自然的生存关系之中,凝聚着古人的无穷智慧.  相似文献   

18.
“莫”是一个多性多义字。在古洛中用例最多,在语言学界分歧是大的要数作否定性天指代词的“莫”。“莫”作为否定性无措代词,指代的是被完全否定的整体。它可以特指被否定的齐有的人,也可以泛指包括人在内的被否定的所有的事物。随文意的不同,它可分别被译为”没有谁”、“没有什么”或“没有哪一个”,在句中只作主语。这是语言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Q是.围绕着作主语的情况,不少学者观点不一,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莫”在有主语的句子中充当主语的同位语;另一种是,“莫”作主语时.它前面的名词作状语。笔者以为这两种观点…  相似文献   

19.
一、读与写相傍相依,血脉相连语文教育对读写关系的观照,大致有以下几种课程形态:读写分离,重读轻写,以写为主,读写结合等。目前,多数人所接受的是读写结合。理由很简单:写作即表达、输出,它必须以大量的吸收、输入为基本前提,而吸收存储必须通过阅读来完成。此种课程形态的实质在于以读带写,读中求悟,以自然达到“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的境界。这对于一些悟性较高的学习者来说,或许比较适用甚至非常管用,而对大多数的“学而知之”的中下人来说,却未必管用。有的人爱读,而不善写;有的人善写,却未必真正会读,…  相似文献   

20.
为了表达的需要,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许多让人难以一下子读懂句意的否定句,如:他不可能不会做这道常人所不能做好的菜。近年来的中考语文试题也不乏此例,这里我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句意数字定意法。即根据句子中否定词词数的奇偶性来确定句意,若句中否定词词数为奇数,则句子为否定式;若否定词词数为偶数,则句子为肯定式(其中,在否定式反问句中,句末的问号可视同于一个否定词)。例1.你敢否认这种事不是你干的吗?此句的否定词有“否”“不”和一个问号,算三个否定词,为奇数,则此句的句意为否定式:你不敢承认这件事是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