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白沙注重从心体所呈露的仁、善的端倪渐次扩充而达致天理,心体与天理并重是陈白沙心学的显著特征.牟宗三认为陈白沙在体证工夫上并未达到儒学天人合一的境界,从体证工夫的角度讲,陈白沙的心学是玩弄光景.牟宗三儒学体系中陈白沙心学地位的缺失,是牟宗三对陈白沙心学的误读.  相似文献   

2.
白沙历明初程朱理学向心学转向之文化转型期,禀儒释道三家于心性修炼上的进一步交融互摄之时代思潮,在岭南地区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兼宗儒道,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道家心性修养理论,提出了“自然为宗”、“率乎自然”的修养宗旨,阐明了“求之吾心”、“养之以静”的修养方法,体悟出“物我两忘”、“自得无累”的修养境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白沙心学。  相似文献   

3.
陈白沙心学的形成,标志着明代心学由附会朱学而发展到离朱入陆、独标其帜的新阶段,为王守仁心学的创立及风靡天下作了有力铺垫.陈白沙强调自我主宰、独立思考、学贵"自得",这对促进思想解放有一定作用.他重视人的道德修养,这在士风日下、官场腐败的时代,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得"是白沙心学的核心思想,它实现了白沙心学从儒学岭南化到岭南化儒学的转变。"自得"包含三层含义:首先是指主体的自主、自立,强调主体的自我价值;其次是主体自得于道、自得于理,强调主体的社会价值、社会责任;其三是是超越功利的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即自然之乐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陈白沙作为明代理学家,被誉为“岭南第一儒”,在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史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尤其是在心学的发展进程中,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五邑大学教授张运华所著《白沙心学与道家思想》,在理学发展的大背景中,分陈白沙与明代心学的建立、陈白沙心学思想的基本体系、道论与道家思想、主静说与道家思想、道德文化与道家思想、仕隐进退与道家思想、人生情怀与道家思想等七章考察了陈白沙心学的产生及其与道家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自然为宗”与“静中坐养出个端倪”是陈白沙心学教育哲学的两个重要命题,它们体现了陈白沙及其时代离朱入陆的教育思想发展路向,展示出陈白沙心学教育哲学的特色。本文从命题的涵义、成因和影响诸方面进行史实和逻辑相统一的分析,认为探讨陈白沙心学教育哲学的特色,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陈白沙本人的教育思想全貌,而且有益于我们深入地把握整个宋明教育学说走向,特别是心学教育哲学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7.
两汉时代,儒学影响达到岭南少数民族地区。汉帝国儒家化文教政策的刺激,和岭南地方循吏本着用夏变夷观念和大一统意识所进行的治理实践,在使儒学成为当地主流文化价值形态的同时,也造就了一个新的本土儒学知识阶层产生。这为以后儒家文化传播至整个越南地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两汉时代,儒学影响达到岭南少数民族地区。汉帝国儒家化文教政策的刺激,和岭南地方循吏本着用夏变夷观念和大一统意识所进行的治理实践,在使儒学成为当地主流文化价值形态的同时,也造就了一个新的本土儒学知识阶层产生。这为以后儒家文化传播至整个越南地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陈白沙对二程儒学思想的继承与发扬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注重心体和道体的均衡表述;其二,强调心体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彰显德性自由;其三,继承了儒学易简的理念,形成了以“勿忘勿助之间”为特征的易简的体证工夫论.陈白沙的儒学思想源自二程又自成体系,在儒学道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五邑大学刘兴邦教授新著《白沙心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2年6月出版,该书系其《陈白沙心学价值审视》(湖南师大出版社1999年8月版)的姊妹篇。多年来,刘兴邦教授对白沙心学有深入的探讨,视角独到,分析入微,又注重学术流派与地域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泰州儒学继承和发展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把自然与快乐看作人的本体之性,主张排除恶欲,强调心底之乐。在修身问题上,他们突出了修心这一要求,主张修心立本和改过正心,尤其要求统治者修仁心,并通过正已而正风俗、正人心。在学习和修身问题上,泰州儒学要求处理好博闻、强识与慎思的关系,强调“心悟”、自得”,主张“内求”,在切问近思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陈白沙作为明代理学家,被誉为“岭南第一儒”,在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史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尤其是在心学的发展进程中,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五邑大学教授张运华所著《白沙心学与道家思想》,在理学发展的大背景中,分陈白沙与明代心学的建立、陈白沙心学思想的基本体系、道论与道家思想、主静说与道家思想、道德文化与道家思想、仕隐进退与道家思想、人生情怀与道家思想等七章考察了陈白沙心学的产生及其与道家思想的关系。全书资料丰富,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相似文献   

13.
主静说和通变说是陈白沙心学方法论中的两条经纬线。前者是指通过澄心、静思而达到自得,此谓悟道。后者系指以静驭动,知几而作,随时以变,是为用道。由此向人们展示了一条以静虚为本、将知情意融为一体、在精神上和践履上都臻于真善美统一的人生理想境界的修养路径。表面看来,这种方法论颇似禅学,实际上其思想体系则与释道迥异。  相似文献   

14.
江右门人是白沙门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江西方志等文献,考得白沙江右门人七人,为当时诸省之冠(广东除外)。其中,刘敔父子分别师事白沙、阳明,刘霖早年从游白沙、晚信阳明等事迹,向我们提供了白沙心学向阳明心学过渡的一些线索,对我们理解明代心学发展史甚有助益。  相似文献   

15.
白沙门人是明代心学的重要建构者、实践者和传播者,对我们全面理解明代心学有重要意义。《白沙门人考》是白沙门人研究中的基本文献,在同类文献中它收录最全,考证最详。然受编者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该书仍有错讹、遗漏,笔者经考证对其订误8处,对疑似门人确定1人,排除3人,补遗8人,最终确定白沙门人总数为182人。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是公认的学贯中西的近代思想家和学术大师,其学术渊源十分复杂,而明代哲学家陈白沙是对他影响较深的一位。作为梁启超所景仰的乡贤,陈白沙对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早年耳濡目染的文化熏陶、深厚的民族感情与故国之思以及心学思想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湛甘泉的心学思想承传自陈白沙,但二人的心学教育思想却存在重大分歧。在教育理论层面体现为从"静坐中养出端倪"到"随处体认天理"的演变,在实践层面体现为是否采用正规的书院式教学。这种分歧既是解决白沙心学内在学理困境的需要,还由于二人的时代背景与主体身份已发生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8.
在儒学与佛教的关系史中,学者们所津津乐道的是唐代以来佛教禅宗与宋明理学之间的关系。而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自佛教传入伊始,相对于佛教的中国化过程,在儒学发展史上也有一个由汉末魏晋发端,经由南北朝、隋、唐至宋代佛学化的过程。儒学发展佛学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20.
儒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先后经历了先秦儒学、两汉儒学、宋明理学、清代实学和现代新儒学等阶段。每一阶段儒学所呈现出的新特点,都与当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有密切的关系,也与儒学自身理论的嬗变及对佛道思想挑战的回应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