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廉颇蔺相如列传》(高语一册)有这样一句话:“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课本注“奏瑟”为“弹瑟”,并认为它与下文“鼓瑟”义同。其实,“鼓瑟”确为“弹瑟”,而“奏瑟”当为“进瑟、献瑟。”其一,“奏瑟”作“进瑟、献瑟”解,符合当时外交辞令的风格。渑池之会,尽管剑拔弩张,气氛紧张,秦王即使有意羞辱赵王,其说话也还是委婉含蓄的。因而,秦王表面上并不会直接强令赵王弹瑟,而是十分客气地说“请(允许我向您赵王)献瑟”。蔺相知以牙还牙,先也不直接强令秦王击盆缶,而是说“请(允许我向)您  相似文献   

2.
3.
李商隐的《锦瑟》犹如一个永远难以解开的斯芬克斯之谜,在中国诗歌史上争议最大,解人最多,而又莫衷一是.据友人初国卿统计,对《锦瑟》的解说,具有代表性的见解就有“恋情说”、“咏瑟说”、“悼亡说”、“自伤说”、“诗序说”、“咏史说”、“寄托说”、“听曲说”、“游历说”、“难解说”等十余种”(《唐诗赏论》P394)上述诸说除恋情说外,在诠释此诗末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时,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困难,而显得迂曲难通,所以没有一种观点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赞同.基于此诗迄无定谳的现状,笔者不揣谫陋,不禁也想猜猜这个斯芬克斯之谜,并不辞厚诬前贤之嫌,在此提出一个新假说——记梦说,即认为此诗是李商隐追述他青少年时代所做的一个青春梦(即性梦).  相似文献   

4.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说:“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 “奏瑟”,教材上注为“奏瑟,弹瑟,下文‘鼓瑟’同。”案:《说文》:“奏,进也”。本篇下云:“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赵王所为,秦御史所书均为“鼓瑟”,“奏”“鼓”区分甚明。又下云:“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北京大学编《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一本‘奉’作‘奏’。”秦方“请奏瑟”,赵王“请奏盆缻”,针锋相对,何其  相似文献   

5.
《诗情画意·轻快活泼》(《中学语文教学》84年第十二期)一文释辛弃痊“明月别枝惊鹊”(《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别枝”为“另一枝”。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中也持这种说法。细细推敲,觉得犹可商榷。  相似文献   

6.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首句“明月别枝惊鹊”中的“别”字,向有两种解释之争,一曰“别一枝”“另一枝”“斜枝”,源于俞平伯;一曰“离别树枝”源于朱光潜。但细味都牵强:习于博察的人们都知道,鹊巢从来是筑在主枝的叉丫  相似文献   

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起首两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白草”,课本注为“指一种晒干后变为白色的草”。这样的注释固然也不错,但是,笔以为这与全诗所展示的雄浑阔大的意境不那么契合,还不足以显示边塞独特的风光。  相似文献   

8.
贵刊2006年第二期刊载了李福荣、路银平的《吟诗词学历史》一文,其中涉及的有关问题笔者不敢苟同:“三军过后尽开颜”中“三军”的参考答案指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同时,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制第九册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九课《长征》一诗,现在通用的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第九册  相似文献   

9.
严清 《江苏教育》2007,(9):52-52
梦见自己在试场上面对一道难题.说难,其实也不难,只是解释“学生”一词。醒来,悚然而惊:做了几十年教育工作.要回答这道题目,竟一时语塞。  相似文献   

10.
正无恙一词可谓生命力极强,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到今天,历久而不衰。《战国策·齐策》中,赵威后问齐国的使臣: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1956年,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也提到它: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两个例子中,前者的恙分别当祸患、灾害、忧虑讲,后者的恙当病痛讲。总之,恙是个不好的东西。恙,究竟为何物?千百年来,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中的  相似文献   

11.
“终身教育”切中“制度化教育”的时弊。从正式形成这个概念并把它作为现代教育战略开始,到如今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惟其如此,我国现在到处为“终身教育”叫好,而在舆论中谈到“终身教育”,却鲜见一个小小的“不”字。倒是作为最初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述“终身教育”概念的日本学者波多野完治,对日本教育主管当局很快对“终身教育”问题作出响应,持保留态度,担心它一旦落入官僚掌握之中,将导致“对人的一生的思想”的控制。且不说这种担心是不是过虑,不妨从一般情况谈起。在我国现实状况下,假如谁愿意终生受教育,那就意味着:从4岁起进幼儿园,7岁进小学,年满16岁初中毕业,算是家长、个人和国家都尽了法定的“教育”的义务。此后,个人是不是进一步受教育,那是家长和个人的事。由于义务教育只是不完全的基础教育,故还须受高中教育。到年满19岁时,算是受完了基础教育。不过,基础教育即使!终身教育“切中!制度化教育“的时弊#从正式形成这个概念并把它作为现代教育战略开始,到如今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惟其如此,我国现在到处为“终身教育”叫好,而在舆论中谈到“终身教育”,却鲜见一个小小的“不”字。倒是作为最初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述“终身教育”概念的日本学者波多...  相似文献   

12.
苗淋 《师道》2006,(5):1-1
乙酉暮春,有幸游会稽,观山阴,赏兰亭,极尽视听之乐趣。那山,那水;那树,那竹;那酒,那诗;那书,那事……无不情随事迁,令人感慨系之。站在一块独刻“太”字的石碑前,导游讲起了王献之学书之事——王献之问父亲王羲之把字写好的秘诀在哪里,羲之命人盛满十八缸水,然后说:“秘诀就在这十八缸水里。”小献之磨尽三缸水后,自认为字练得差不多了,便把一大捆摹写的字送给父亲看,希望得到褒奖。羲之翻阅后,在一“大”字下面加上一点,成为“太”字,并说,拿给你母亲看看吧!献之母亲也是一位书法鉴赏行家,她看后写下两句诗:“吾儿磨尽三缸水,唯有一点似羲…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的别解“拔苗助长”,并不是说要违背教育规律,而恰恰是提醒人们要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助其成长。我认为“拔苗助长”的“拔”也可以理解为拔高。拔高,即是对某人或物有意识地抬高其地位。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教育工作者,有意识地抬高学生的地位,有时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一般地说,师生关系是在一定教与学的结构中形成的特殊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因教与学结构的历史形式而异。由于教与学的结构形式的变化受到教与学借以实现的信息传播媒介的深层影响,故信息传播媒介的变化对师生关系一般性质的影响最为深刻。所以师生关系的一般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  相似文献   

15.
一一般地说,师生关系是在一定教与学的结构中形成的特殊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因教与学结构的历史形式而异。由于教与学的结构形式的变化受到教与学借以实现的信息传播媒介的深层影响,故信息传播媒介的变化对师生关系一般性质的影响最为深刻。所以师生关系的一般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  相似文献   

16.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曰:“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里的“烟花”是什么意思呢?有两种解释:①《唐诗鉴赏辞典》:“烟花者,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也。”②《李白诗选》:“烟花,指春天秾丽的景色。”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古代的注解,还是现代各种版本的释义,都是以"意译"的方法解释《论语》中"有教无类"这句话。"有"的意思,"类"的意思,都交代的很不明确,这必然导致历代对"有教无类"这句话的误读。其实,将"有"释为"获得","类"释为"需要遵循的固定模式",才能得到这句话的本意,即"人们可以通过不固定的灵活的方式进行学习、获得教育"。  相似文献   

18.
赵爱兵 《学语文》2002,(2):7-17
中唐诗人刘禹锡的名作《陋室铭》,脍炙人口,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一句,课本的注解,把“素琴”解释为“不加装饰的琴”。笔者认为这样解释欠妥,应该解释为“无弦之琴”。  相似文献   

19.
20.
今人对于古诗文的理解,认识一致的地方占绝大多数,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有不少地方“见仁见智”,理解上有分歧。出现这种情况,人们习惯把最先出现的或大多数人公认的解释称为“正解”,另一种解释就称之为“别解”。“正解”和。别解”是相对而言的,无“别解”也就不存在“正解”这个名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