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应用与数学建模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设立了数学建模的专题课程,对高中生开展数学建模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只提到应用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数学应用的学习获得一些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体验,不提及数学建模的学习。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义务教育阶段与建模学习无关?如何看待高中阶段的建模学习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应用学习的联系?一般地,应怎样看待数学应用与数学建模的关系呢?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作深入分析,以便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认识或偏见。  相似文献   

2.
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稿)》对数学建模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以下简称《标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导,在总结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10年来的经验的基础上,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改稿,《标准》体现了在新课程改革的第二阶段,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数学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1.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数学建模是一种运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数学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具有传统数学教育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我国于2001年颁布施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把数学模型和数学建模作为实施义务阶段课程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过去数学教学一贯注重"两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较,显然是个引人注目的变化。从"两能"到"四能",《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缘何做出这样的改变?这样的改变究竟意味着什么?我  相似文献   

6.
200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之一,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则将上述课程目标进一步概括为"四基",即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可见,《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已经不再局限于通过渗透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初三学生:能够运用函数思想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近年来,函数应用题备受中考命题者青睐.笔者从大量中考题中发现数学建模类试题有两大趋势.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小学阶段  相似文献   

9.
数学活动经验并不是这几年才提出的一个概念.200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总体目标中就已经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虽已提出数学活动经验的概念,但由于将其归为数学知识的范畴,所以对其关注和研究者甚少.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最大区别在于对数学观念和教学意识的强调.其中关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与应用意识”等数学观念与数学意识,旨在促使这些原本处于“隐性”状态的数学,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  相似文献   

11.
1问题的提出数学态度是人们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对数学学科作出是否接受、是否喜爱等行为选择的内部心理状态.[1]学生的数学态度是影响他们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数学态度十分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为此,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增设数学广角这一单元。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3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新增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三个课程内容,明确了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突出了“数学建模能力”的重要性,要求将数学建模渗透在整个高中课程中,高中阶段至少为学生安排一次建模活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数学建模不仅是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之一,还是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四条主线之一,并要求将数学建模理念贯穿在整个高中数学的始终.尽管新、旧课程标准都有数学建模的内容,但2017版课程标准对数学建模教学的要求更高,其核心素养的定位将对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产生重大影响.高度决定视野,角度决定观念,观念决定未来.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能不能真正落地?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能不能得到明显提升?教师作为数学建模教学的主要实施者,首要问题是解决用什么样的观念去引领数学建模教学,其次才是思考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全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多次提到“建立数学模型”(或称“数学建模”),不少读者来信迫切希望了解“数学建模”的相关信息,特发《例谈数学建模》一文以作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实际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提高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同时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引导学生自觉应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的一个任务就是使学生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根据数学的学科和课程特点 ,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 .并指出 :“符号感的主要表现在 :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并用符号来表示 ;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 .”下面我将联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要求和我个人在数学符号教学中的体会作一些分析和介绍 .1 …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07年6月征求意见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稿)》,在阐述数学教育的作用时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也提出"要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正>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前言部分有这样一段话: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