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本山小品语言机智诙谐、灵活新颖,使得人们在观看其小品时,不由自主地被其幽默所逗乐。赵本山小品的语言是一门艺术,不失为研究的对象。这方面的研究确实很多,但大部分都只对其语言特色加以描述,而未对其幽默的真正原因加以分析。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利用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ohnL.Austen)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对赵本山小品幽默的真正成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忽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本山“忽悠”系列小品的推出,让“忽悠”这个习焉不察的词语引领了时代的潮流。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可以分析“忽悠”的初源及这一语言现象形成的原因、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3.
小品是语言的艺术,主要靠诙谐幽默语言和演员形象演艺吸引人。赵本山的小品深深植根于东北地区肥沃的语言土壤之中,在创作上采用多样化的艺术手法。赵本山是当代中国小品界最有成就的幽默大师。  相似文献   

4.
谢春艳 《文教资料》2010,(33):21-23
赵本山喜剧小品在当今的艺术舞台独领风骚,独特的表演方式、娴熟的表演技巧、幽默诙谐的艺术语言使得其魅力一直不减。本文以赵本山经典春晚小品语言为素材.旨在运用框架迁移理论寻找笑声背后的语言规律和人类的认知机制,并找出引起框架迁移的触发器。  相似文献   

5.
语言通俗、浅显、幽默、风趣似乎已成为赵本山小品的标志性特征,赵本山用最贴近生活、最浅显易懂的话语构筑着自己独特的小品艺术。小品中的人物形象显然是体现小品特色不可或缺的因素,而其中那些别具地方特色的词语也是突出小品特色的重要成分,是凸显地域色彩,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在赵氏小品中始终都会有那么一些词语,地域色彩较浓,使用频率较高,显示出一种独特的乡土式的俚俗文化。  相似文献   

6.
我们都非常喜欢看赵本山演的小品,赵本山全身都体现着一种滑稽和幽默感,只要一看到赵本山,就几乎要笑了,这是他的风格使然,也是他的语言使然。赵本山  相似文献   

7.
赵本山喜剧小品,在当今艺坛独树一帜,颇具吸引力。语言修辞艺术是赵氏小品的真正魅力所在,从语音修辞,语汇修辞,修辞格的运用三个层面探讨了赵氏小品的语言修辞艺术。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赵本山小品中肢体语言的运用,包括服饰、走路姿势、面部表情和舞台动作四个方面。可以看出,肢体语言作为赵本山小品舞台表演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提高了赵本山小品的舞台表现力和对观众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小品是语言的艺术,其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是作品的魅力所在。然而从对小品的艺术分析来看。对其表演方面的研讨较多,而对小品语言的剖析和阐述比较少。论文尝试以评价系统理论为基本框架,选取小品界有代表性的赵本山的作品《不差钱》为分析语篇,看一看在小品表演中,表演者如何通过语言制造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赵本山小品中肢体语言的运用,包括服饰、走路姿势、面部表情和舞台动作四个方面。可以看出,肢体语言作为赵本山小品舞台表演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提高了赵本山小品的舞台表现力和对观众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赵本山把中国的小品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其小品艺术中最突出就是他的语言修辞艺术。本文以赵氏小品为基础语料,利用实例,从巧用双关、善用仿词和故意曲解等三方面,分析了其小品中常见的修辞格及其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12.
赵本山小品能在中国小品界独占鳌头,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并取得如此令人艳羡的成绩,其出众的语言特色功不可没。正因为其幽默风趣、诙谐智慧的语言,让赵氏小品熠熠生辉,更加为举国观众所认同、欢迎。关于赵本山小品的语言特色,文章将从语音、语汇、语法及语用这四个方面入手,逐一探讨赵本山小品走向成功的语言根源。  相似文献   

13.
赵本山小品(赵本山做主角的小品),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它注重动作和语言的高度协调,力求通过惟肖的动作和惟妙的对白来叙述故事情节、揭示人物精神世界、演绎大众话题、阐发事物哲理。因此,看赵本山的小品,能使观众在忍俊不禁的愉悦中领略情趣、获得启迪。就赵本山小品的语言创意来说,也颇合乎学语言信息构成的对立美学原则,即有意违背语言规范、造成语言链条某些环节脱缺、引发观众欣赏时的创造性以收到娱乐和教育的双重功效。为此,小品尽可能调动语言的修辞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手法有。  相似文献   

14.
合作原则与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幽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默是赵本山喜剧小品的灵魂。运用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对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部分对话进行语用分析,可以见出赵本山喜剧小品会话中因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幽默效果。同时,违反合作原则也是形成幽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当赵本山成为社会公众人物进入大众视野时,赵本山的身份开始变得复杂与暧昧起来,随之形成的赵本山现象也开始进入文化艺术研究领域,并受到国内众多学者的关注。学者们以赵本山的影视、小品为载体,围绕着"雅俗之争"、"农村题材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喜剧的语言艺术与表演风格"、"春晚之于赵本山的意义"、"农村影视的叙事策略"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无论是媒介批评还是学术批评,都充分体现了当代社会对于赵本山的高度关注,而恰似这些关注与阐释,无不证明赵本山作为一个文化现象的丰富性所在。对赵本山现象研究现状的梳理,不仅是对一个文化现象的再认识,更是对当代文化变迁与发展的再解读。  相似文献   

16.
小品是主要靠诙谐幽默的有声语言和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吸引观众的艺术,赵本山是当今小品界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小品深深植根于东北地区肥沃的语言土壤之中,在创作上采用多元化的语言形式,赢得了全国乃至世界观众的爱戴,成为当代最有成就的幽默大师。  相似文献   

17.
以喜剧小品为代表的赵本山表演艺术即赵本山小品在国内赢得了大众的追捧与偏爱,而其在国外的演出却遭遇冷落与抨击.本文从此现象出发,在简单分析可译性与不可译性这两种互为矛盾的译界观点,以及彼此所依赖的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在赵本山小品语言运用这一层面,对赵本山幽默语言的可译性限度进行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辽北铁岭被人们誉为小品艺术之乡.以赵本山、潘长江等人的表演为代表的铁岭小品带着黑土地原生状态的鲜活和个性走向全国,在大江南北掀起层层笑浪.这一现象被艺术界称为"铁岭小品现象".铁岭小品的母体是二人转,辽北的黑土地文化孕育了火爆的二人转,二人转在铁岭源远流长,绵延不断.  相似文献   

19.
随着赵本山小品的热播,"忽悠"这个东北方言词风靡全国,进入了全民语言之中。这里从"忽悠"的本义及其组合含义的辩证、"忽悠"的多重意义及其流行原因等几个方面试图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20.
小品是深受观众喜爱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幽默是小品的生命.赵本山小品言语的幽默生成有其独特的偏离方式.本文尝试从语用学合作原则的角度,运用零度偏离理论,对其进行实例分析,探讨赵本山小品言语幽默的偏离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