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国的事情,大则涉及世界未来走向,小则关乎各国自身利益,因此,各国政府都会根据各自不同国情和战略需要,对各种重大问题当仁不让,据理力争。由于各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的外交官们拿的是本国政府发的薪水,因此,他们在联合国的所作所为,都设法与各自首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我发现,在联合国的各国代表一个个都“贼精”,脑袋瓜长得都“贼尖”,鼻子的嗅觉都“贼灵”、射出的眼神都“贼亮”。他们既是竭力维护国家利益,也是为了保住自己在纽约工作几年的“铁饭碗”。我就发现了如下的一些有趣现象。  相似文献   

2.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 圆。”在联合国,大家办事都需要遵循 一些条条框框。当然,这些规矩多了 不见得好,少了不见得坏,关键是如 何执行落实。 凡会必定有肃立 根据联合国大会的有关议事规 则,在每届会议召开时,都必须在会 议的开始和结束的时候,由会议主 席请全体代表起立,默祷或默念一  相似文献   

3.
在联合国多边领域工作的各国外交官基本上是靠山吃山,靠水喝水,以开会为业。联合国现有四个主要会议中心,分别设在纽约、日内瓦、维也纳和内罗毕。据统计,联合国的会议有63%在纽约总部举行,29%在日内瓦举行,6%在维也纳举行,2%在内罗毕举行。各国外交官对他们自己的主要职责是非常清楚的,即会场就是阵地,必须坚守阵地。联合国的会议是不间断的,因此,往往需要整天在会议厅内“蹲坑”。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一定“坐功”的外交官是顶不下来的。联合国多边领域的各类会议五花八门,多如繁星。近年来,面对文山会海,联合国各机构也倡导“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对会议的各项安排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安理会是联合国内重要的政治机构,其工作具有“高度、深度和浓度”。凡在安理会内工作过的人, 都有一种明显的感觉,那就是安理会的许多事情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一切都是跟着时代的脉搏而动的。  相似文献   

5.
常言道:“礼轻人义重”。赠送礼品,不是为了满足对方的欲望,也不是显示自己的富有,而是为了表示对别人的感谢。但是,我发现“送礼”这个词一到了安理会,就另有一番说法了。送礼——来者不拒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送礼之风也刮进了安理会!我在安理会工作期间,发现“送礼”似乎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每届安理会主席几乎都会在  相似文献   

6.
多边外交有许多可以玩耍的平 台,其中玩“文字游戏”是最逗人的, 但也最烦人。 我在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期 间,几乎天天都需要参加磋商安理会 的各类决议草案、主席声明稿和其他 文件。外交无小事。每次,我都是“奉 命”与其他国家的同行玩几把“文字 游戏”,乐此不疲,并在这个过程中体 验到了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7.
安理会是联合国系统内最严肃的政治机构。按常理,安理会的会议也应该严肃无比。但我在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期间,通过细心观察,却像当年哥伦布那样,得到了一个“大发现”,即大家在安理会内并非循规蹈矩,而是活泼有余,不少人在会场内甚至我行我素,搞起了“小动作”!通常而言,如果安理会当天的会议议题重要,台上发言者级别高,且妙语连珠,座上听者必定精神集中,双耳“高”竖,目不二用。但如果会议只是讨论例行性的议题,发言者级别低,言谈毫无“亮点”,会议最后的结果也不会超出人们的预料,许多与会者就容易思想开小差。这时,大家在会场内便会情…  相似文献   

8.
引言:联合国是个似乎熟悉,却又十分陌生的地方。少部分有机会到过 纽约的国人,顶多也就是到联合国大厦参观一次,拍几张照片,立此存照。更 多的人对联合国的了解都是来自媒体的报道.而媒体的报道给人的印象不外乎 就是联合国机构臃肿庞大、会议繁多、效率低下、好事干不成几件、坏事也挡 不住几起.而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想方设法进入联合国,能当上安理会成员 则更是大家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安南的安理会改革方案不久前掀起的一场世界 性的轩然大波.至今,仍在人们耳边回荡。联合国到底为什么如此这般?其魅 力或者说魔力何在?这部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外交机器如何运行? 本刊特别约请长期跟联合国打交道的外交官陈伟雄带领读者进行一次 "联合国纸上游"。大家会发现,陈伟雄是一位出色的导游,他的讲述就像是在有滋有味地慢慢剥开一个橘 子,又像是缓缓展开一幅美丽的画卷;他带你从正门进去参观富丽堂皇的大厅,更难得的是他领你去欣赏 小巷背后的民风;他让那些鲜为人知的有趣的故事跃然纸上;他让各国外交官那些各具特色的表情栩栩如 生。他的介绍内容丰富.文笔犀利风趣.语言诙谐幽默。在世界上大家都离不开联合国的今天.欢迎读者 与我们一起进行一次难忘的旅行。 --黄友义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  相似文献   

9.
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这五个常任理事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也是联合国的创始国。《联合国宪章》明确地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特殊责任赋予了五个常任理事国。因此,与联合国其他会员国相比,五个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内多多少少有点特别。下面便是其中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10.
在联合国多边领域工作的各国外交官基本上是靠山吃山,靠水喝水.以开会为业。联合国现有四个主要会议中心,分别设在纽约、日内瓦、维也纳和内罗毕。据统计,联合国的会议有63%在纽约总部举行,29%在日内瓦举行,6%在维也纳举行,2%在内罗毕举行。 各国外交官对他们自己的主要职责是非常清楚的,即会场就是阵地,必须坚守阵地。联合国的会议是不间断的,因此,往往需要整天在会议厅内“蹲坑”。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一定“坐功”的外交官是顶不下来的。 联合国多边领域的各类会议五花八门,多如繁星。近年来,面对山会海,联合国各机构也倡导“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对会议的各项安排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编按]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是个似乎熟悉,却又十分陌生的地方。少部分有机会到过纽约的国人,顶多也就是到联合国大厦参观一次,拍几张照片,立此存照。更多的人对联合国的了解都是来自媒体的报道,而媒体的报道给人的印象不外乎就是联合国机构臃肿庞大、会议繁多、效率低下、好事干不成几件、坏事也挡不住几起,而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想方设法进入联合国,能当上安理会成员则更是大家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安南的安理会改革方案不久前掀起的一场世界性的轩然大波,至今,仍在人们耳边回荡。联合国到底为什么如此这般?其魅力或说魔力何在?这部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外交机器如何运行?  相似文献   

12.
最近,在对西方新闻客观性的研究中,由加拿大传播界著名学者罗伯特·哈克特和赵月枝合著的《维系民主?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以下简称《维系民主?》)一书引起笔者注意,该书展示了自19世纪开始的西方新闻客观性的发展历史,揭示了新闻客观性与政治体制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西方新闻民主化改革的可行性路径。在对西方新闻客观性提出深刻质疑的同时,其敏锐而独到的见解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对国内新闻界的研究而言似亦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贞香丫头们扑向金枝,忙着要扶起她。金枝说:“大家不要管我,你们快去看看小雀。”大家又把奄奄一息的小雀扶起,胡乱地看着小雀的伤口。金枝擦了擦嘴角的血迹,冲天大笑起来。这笑不是一种贯常的笑,笑声中浸透了彻骨的冷峻。  相似文献   

14.
2014年的司法改革为中国法院带来人事上的新准入制度——员额制。时至今日,员额制改革在大多数人眼中依旧那么陌生。区别于以往的司法改革,员额制的推行以法院职业化、建设法治社会为目标,是一次自上而下推行的变革。若要做到法官的职业纯粹化、队伍的精英化发展,仅仅从形式上做出改变无异于隔靴搔痒,因而整个法院系统都需要做出响应。唯有如此,这次自上而下的改革才能真正得以落实、不流于形式。本文将结合近五年员额制改革的发展进程,深度剖析法官"离职潮"、员额制标准参差不齐等问题,并针对该制度现状以及未来走向提出确立统一的入额标准、合理的法官比例以及配套措施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萨与东萨——“打断骨头还连着筋” 萨摩亚群岛是南太平洋一处古老而神秘的火山群岛。在21世纪到来的时候,许多游客到萨摩亚的海边观赏20世纪最后一抹夕阳,因为这里是夕阳西下最晚的地方。萨摩亚人在此繁衍生息3000余年,处于原始部落状态的萨摩亚人穿“树叶裙”或“草裙”,吃香蕉、芋头、面包果等热带植物,住有顶无墙的“法雷”。  相似文献   

16.
总的来说,白宫新闻发言人与白宫或政府其他官员不同,他们更注重向记者提供新闻,以便引导媒体的新闻报道。而向谁提供什么往往不是媒体而是由诸多因素所决定的。《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坎农从里根还是加利福尼亚州长时就采访他,直到跟着进了白宫。他因写过关于里根的专著,所以到后来,里根周围最亲近的助手也成了他的私人朋友,他比别的记者有更多“吃小灶”的机会,也有更多机会拿  相似文献   

17.
常驻白宫的记者无疑是新闻工作者中的佼佼者、新闻生涯中的幸运儿。当然,他们也要经受更加激烈的竞争,付出更大的努力,承受更大的艰辛;如果成功,也自然会享受到更高的荣誉和赢得更大的社会名声。作为白宫记者,首先感受到的是辛苦。工作时间长、发稿时间紧、跟着采访对象东奔西跑以及随时保持着与同行的激烈竞争是白宫记者的职业特点。那位采访白宫时间最长的资深记者海伦·托马斯每天四点就起床,八点多钟到达白宫,了解新闻线索、整理资料、写稿;  相似文献   

18.
高展飞的母亲冷冷地说:“我是来谈事情的,和她抽烟不抽烟没关系。”燕妮很快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青树端起酒杯对高展飞的母亲说:“相识就是缘分,伯母,我敬您一杯,我喝干,伯母随便。”高展飞的母亲抿_r一口酸奶,青树把杯中酒喝干了。高展飞的母亲说:“你们两人谁是说话管事的?”高展飞笑着指着青树说:  相似文献   

19.
贞香丫头们扑向金枝,忙着要扶起她.金枝说:大家不要管我,你们快去看看小雀.大家又把奄奄一息的小雀扶起,胡乱地看着小雀的伤口.金枝擦了擦嘴角的血迹,冲天大笑起来.这笑不是一种贯常的笑,笑声中浸透了彻骨的冷峻.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世界第一大峡谷在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下游的新发现,世界地理教科书有关大峡谷的段落从此需要改写。过去被称为世界第一,深达2133米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以及秘鲁深达3200米的科尔卡大峡谷都退居了次要位置。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大峡谷,深达5382米,是世界上最长、最深、海拔最高的大峡谷。中国地理学家杨逸畴和高登义、李渤生是这个世界第一大峡谷的第一发现者、论证者,也是进入大峡谷次数最多的考察者。仅仅杨逸畴,从25岁到52岁的28年里,先后18次踏上青藏高原,6次冒着艰险进入大峡谷。在这“世界屋脊”上,累计探险考察时间长达8年多。在这高峡飞峙、江涛汹涌的峡谷中探险,需穿密林、攀溜索、过藤网桥,冒着泥石流扑来的险情,天震地抖,使整个人像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徘徊,在生命的极限上挣扎。其艰险的程度为常人所难以想象。从实地考察证实,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震最活跃的地区。这里由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造成的断层带而发育形成的南迦巴瓦峰,是年轻喜马拉雅强烈上升的中心,是地应力最集中的地方之一。1950年的大地震,就是一次现代地壳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