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玉刚同志,1949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他精通俄语、日语英语三国文字,能看、能读、能说、能翻译。他出身于书香门弟,中文造诣也极深。对中国许多古典文学名著,作过潜心研究,对《红楼梦》尤有独到之处。他是全国曹雪芹学会的副会长,全国红学会理事。1984年,陈玉刚同志调离百花文艺出版社,曾任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副总编辑,现任中  相似文献   

2.
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都知道,在表述一个事件的发生过程时,总要把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在这一方面,我们不妨看看那些民间艺人是怎样做的:他们在叙述一件事情时,凭着自己对民间语言的精通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依靠语言的准确、生动,对事情的表述引而不发,调动着听众的好奇之心。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想把他们对  相似文献   

3.
陈瑾昆新中国著名的"红色法学家"。1948年,华北解放之后,曾经兼任华北高等人民法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曾经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他既精通民法,又精通刑法,为新中国法制建设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4.
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在话筒镜头前代表国家形象的播占员主持人已达3万多人,但是对重大国际问题、重大国内问题的国际背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在不同的话语体系间进行熟练转换、精通两种语言、精通传播艺术、具备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双语播音主持人才屈指可数,我国播音员主持人双语传播能力捉襟见肘的局面一直没有缓解.全球传播是中国对外大传播的一次机遇,双语播音主持人才培养与建设规格应该提升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5.
弘一大师(1880—1942),天津人,一说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俗姓李,名文涛,字叔同。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一生别署二百余。 在俗时的李叔同,天资聪颖,素称奇才,二十文章惊海内。精通诗词、金石、书法、戏剧、音乐、美术,引进西洋油画、音乐、戏剧,是中国近现代文艺先驱、艺术大师,为中国近现代文艺的发展培养  相似文献   

6.
遥想辜鸿铭     
辜汤生(1857-1928),字鸿铭,号立诚。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  相似文献   

7.
1概况明、清时期西欧列强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派遣许多传教士来中国,而这些传教士很多会使用中国话,以传教为名,行文化渗透之实。这批西洋传教士主要以耶稣会人士居多,此外亦包括一部份圣芳济修会(Franoiscau)和黑袍教教团(Domimican)的人士,他们大都能阅读中国古籍,有些人还十分精通,並深入研究中国的风土人情,穿长衫、操汉语,  相似文献   

8.
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是,新闻怎样用事实说话,却不是每个新闻人都能精通的。  相似文献   

9.
美国一位精通出版合约的律师说:对“‘西方出版’公司一案的判决可能导致各书社在他们的合约中设立更多的例外条款。”Lloyd Jassin说:如果你看到纽约出版商努力在合约中加入一些顾虑到市场条件变化的条款,他也不会吃惊的。在  相似文献   

10.
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长城多媒体技术中心在3月18日至4月18日期间。在40家金长城软件服务商(金长城电脑专卖店)举行活动,免费向用户赠送20000套英语学习软件——《英语阅读闪电精通》。凡对该产品感兴趣的用户,只需填写一张用户调查表。即可获得一套完整的《英语阅读闪电精通》光盘。  相似文献   

11.
人们往往以为,说话太简单了,小孩都会,用不着费心去想.其实,口头语言也是一门科学,会说并不等于精通它、认识它.口头语言是情感表达的载体,是思想表现的外化.  相似文献   

12.
欣闻大连书店里出现了“文化导读”,一个已退休的大学教授单泽润先生作为第一个文化导读已经上岗。他每天为前来购书者解疑问、提建议、做指导,并为之提供参考书目。单教授说,他是学文学的,虽然只精通古典文学、外国文学等,但现在市场繁荣,新书不断,面孔生疏者有之,内容新奇者有之,为了能做好一个称职的导读,他常常会抱很多的书回家阅读。  相似文献   

13.
知难而后成     
好几部电影里有这样的话:“他精通英语”,“他精通三门外语”,让人听了忍俊不禁。不妨问问英国人,有几个敢拍着胸脯说他精通英语的。基本掌握母语已属不易,更何况是外语。翻译是个体劳动,个人学识有限;译一部几十万字的书,不论怎样认真,也会有疏忽,有错漏。我的这种翻译错误难免论是为严肃认真的译者辩解,而非替把文字工作当儿戏的游戏翻译者开脱。10多年前,有个《真理与方法》的中译本,原书495页,译本275页,书中序义称,与其十年磨一剑,倒不如放手先翻译,有胜于无。一位买了此书的教授大喊上当,另一位教授告诉我,没有一句句  相似文献   

14.
卢粉艳 《兰台世界》2012,(16):22-23
邓小平曾经在南巡讲话中说过:"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1]毛泽东在莫斯科向中国留学生讲话时也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  相似文献   

15.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6.
张伯苓,1876年生于天津,他是中国奥运的先驱者、南开大学创办人及首任校长.张伯苓先生对教育事业的贡献,首先在体育.中国近代教育家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像他这样倾心体育、精通体育.张伯苓堪称是"中国注重体育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7.
国际政治类图书的编辑出版对于塑造积极向上的中国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国际政治类图书编辑应选择有利于塑造积极向上的中国形象的主题,选择引进客观、公正反映和评价中国图书的版权,选择权威的作者,选择既懂国际政治又精通外语的译者。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外语在公共图书馆各方面工作中的应用及重要性。图书馆员要重视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与外语水平的提高,争取能精通一到两门外语,才能适应时代对图书馆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想当一名好记者,必须具备十八般武艺,能采访,能写作,精通各种知识,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但在所有这些技能和素质之上,最重要也是最难掌握的就是新闻敏感.它要求记者大脑的“雷达”随时开着,随时过滤身边的一切事情,随时处于备战状态.  相似文献   

20.
吴光清博士生平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光清先生是中国学者以西文写作中国图书目录学的第一人,是中国早期取得图书馆学博士学位的少数学者之一,也是唯一曾在中美两国国家图书馆担任主要职务的人物。他学识渊博,思路严密,精通外文,在国际上宣扬中国文化,对西方学者了解中国学术、出版和图书馆发展的历史,贡献良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