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正> 《钓竿行》,汉乐府旧题,属鼓吹饶歌曲,古辞已亡佚,《乐府诗集》卷十八列其为《鼓吹曲辞》,崔豹《古今注》云:"《钓竿》者,伯常子避仇河滨为渔者,其妻思之而作也。每至河侧,辄歌之。后司马相如作《钓竿》诗,遂传为乐曲。"曹氏诗意,余冠英先生《三曹诗选》认为是写男女情爱的,因鱼"在歇谣里常常用做男女求偶的象征隐语",并引《诗经·卫风·竹竿》  相似文献   

2.
清人孙梅的《四六丛话》是一部重要的骈文理论著作。关于此书的创作时间说法不一,今根据书中对《金楼子》的引用,考证其创作时间在1783年至1790年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左思各人生阶段活动、思想及《咏史》诗的内容、风格、诗题等的综合探析可知,《咏史》诗创作时闻应为永康元年(300)至太安二年(303)某一集中或较短时间内,是诗人对生命历程作深刻总结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中对曹丕形象的塑造篇章不多但足够深刻,多运用侧面描写来衬托,曹植与卞太后的出场对曹丕形象的塑造是十分重要的,使之几乎成为反面形象的典型而存在,而"七步成诗"故事的广泛流行,也影响着后人对曹丕本人的印象。究其原因,刘义庆对曹丕形象的刻画与自身经历和时代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5.
作为建安文学俊杰的曹丕,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有着开创性的建树与深远的影响。刘勰《文心雕龙》对于曹丕的文学批评,如文气说、文士批评的态度、文章的地位与作用等,多予以甄采、肯定,并据以开创了其文体鉴赏批评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7.
《三国演义》中的曹丕,长期以来没能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本文从其政绩、素质入手对其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并就以往评论中存在的偏颇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还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8.
目前流行的曹丕《典论·论文》写于黄初初年、太子时期、建安十六年前后三说。作者倾向于太子时期说 ,然据文献推断《典论·论文》写于建安二十四年《与吴质书》之后。此时正值曹植、曹丕两派斗争激烈之时。结合《论文》写作时代之情势与其具体内容考察 ,曹丕创作《论文》不仅有其文学之目的 ,而且还有其政治、立言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钟嵘在《诗品》中将魏文帝曹丕的诗置于中品,对此学术界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笔者以曹丕的诗歌为出发点,结合钟嵘《诗品》所体现的审美理想、评判标准,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质疑,并且得出结论:钟嵘将曹丕置于中品是缺乏足够理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阐述《荣木》诗的主旨,“荣木”的象征意味,及陶集中其他诗篇,论述了陶渊明的生命意识、功业意识及其与现实人生的矛盾冲突,力图从“矛盾”这一角度来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1.
在入选的高中读本中,曹丕的《燕歌行》和曹植的《白马篇》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之作。两首风格迥异的诗歌让人感受到曹丕“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的绵密哀婉,体会到了曹植“捐躯赴困难,誓死忽如归”的建功豪情。尤其是历来流传的“七步成诗”的故事,让人们把同情的砝码投向了曹植,在文学成就上公认他是“才高八斗”的典范。其实,  相似文献   

12.
王船山《雁字诗》的遗民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雁字诗》是王船山隐居中期写下的一组五律咏物诗,在此诗中,王船山借鸿雁之节操,写逸士之胸襟,托鸿雁之哀吟,吐亡国之忧愤,藉鸿雁之行序,冀民族之复兴,取鸿程之艰难,叹前途之多歧,拟鸿雁之远征,申已志之坚贞,王船山的《雁字诗》寓意深刻,寄托遥远,诗人笔下的鸿雁已非自然界的鸿雁,而是他的遗民情结的物质载体和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5,(79):26-27
清人段玉裁著的《说文解字注》多征引《诗》以证其说,由于种种原因,征引的《诗》与现行《毛诗》有所差异。本文从语言文字角度比较了这些差异,分析了其中异文间的通假、古今、同源等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许潮,字时泉,靖州人(今湖南靖县),明代重要剧作家,生卒年不详,大约生于正德年间,卒于万历初年,明嘉靖十三年(1534)举人,嘉靖二十年(1541)任河南新安知县。《光诸续修湖南靖州直隶州志·文苑传》载:许潮“出忠烈宋以方门下,风流洒落,博洽多闻,言根经史”。又好学不倦,曾撰《易解》、《史学续貂》、《山石笔乘》等书;  相似文献   

15.
16.
罗丹 《文教资料》2014,(29):101-103
魏文帝曹丕在中国古代公文史上一直是公文理论批评家,同时,他也是一位公文创作的实践人。曹丕的公文写作文种众多,不仅文中包括多元的政治思想和举措,而且曹丕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使得其公文的风格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7.
章阐述了曹丕关于“人相轻”和学价值两个理论问题。对“人相轻”,章认为,“人相轻”是学评论中的一种不良倾向,而曹丕批语这种倾各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人相轻”的产生,是自我认识过高和不能全面把握体造成的,学批语要以公允为标准,克服“人相轻”的陋习。对学价值,章认为,曹丕用“经国观”和“功名观”去强调学的价值,确实是一种远见卓识。同时这种功利主义的学价值观也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19.
由于在曹植《三良诗》的创作时间问题上认识的混乱,人们对此诗诗旨之理解也是历来颇多争议。从字面上看,诗意似前后矛盾。此诗当作于建安二十年或其后,尤以武帝死后或帝死后为最有可能;该诗是诗人自鸣中怀之作,诗中所表忠义确系真心。  相似文献   

20.
汉末由于人才观念的改变,形成了士子们追求文体的热潮,曹丕《典论·论文》正是在这一实用性背景下展示其文体观念,初呈乍现了古代文体学的各个方面的内容。魏晋以来的古代文体学正是沿着《典论·论文》的走向发展而完善,并在南朝达到繁盛阶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