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音乐,从深层来说要分成哭嫁与哭嫁歌,二者同为一体,却又互为承载关系。哭嫁,通俗地称为“哭嫁歌”,又名“出嫁歌”,土家语叫做“毕基卡锉柱祭”。哭嫁歌是土家族女子在出嫁时用歌声诉说着封建时期买办婚姻制度下无法获得自由的悲惨命运以及对亲人的不舍之情的哭唱仪式活动,而这种仪式活动的表达方式就是演唱哭嫁歌谣。哭嫁歌谣来源于生活,反映着生活,其旋律哀婉动人,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笔者通过搜集当地有关资料和实地考察调研,对湘西土家族哭嫁音乐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探讨,旨在学习、宣传。同时希望更多的人来热爱它,保护它,让湘西土家族的哭嫁音乐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2.
清朝改土归流以后,受封建礼教和汉文化的影响,传统的土家族自由婚姻演变为许多新的婚姻习俗。同时汉文化的浸染也使土家族的教育文化水平得到了提升,涌现了一大批土家族本土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土家文人竹枝词。反映了这一时期许多富有特色的土家族婚娶习俗,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底蕴和珍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湘西土家情歌是一种主要民间文学式样,主要包括动心歌、赞美歌、初恋歌、深恋歌、相思歌、反抗歌等几类,充分体现了民间文学通俗质朴、风趣含蓄、富有韵律、形象生动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4.
土家族人民,主要分布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历史悠久,受汉族影响较早,风俗习惯已与汉族大体相同。文化艺术丰富多彩,以摆手舞、史诗、山歌为最著名,并享有“歌的海洋”的美誉。山歌几乎人人会编会唱,有诉苦歌、劳动歌、战歌、情歌等几种。曲调明快悠扬,节奏活泼鲜明,大多采用五声徵调式,田野气息特浓。《土家今日幸福多》就是在土家族民歌基础上创编的一支领唱与合唱的乐曲。  相似文献   

5.
从武陵家具木雕艺术的风格看土家文化与汉文化的互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通过对土家族民间家具木雕艺术特征的分析,以及明清时期、改土归流之后土家族区域经济形态变化的研究,总结出土家族家具木雕造型的风格特征,认为它独特的形式风格主要体现在大胆夸张的以意造型;本质元素的以线概括;打破时空的自由空间。并从家具木雕艺术的题材与表现风格上与其它民族区域家具木雕的相似性,结合民族之间族际演化的特点深入探索土家民间化与汉化的互渗,说明土家族民间传统艺术对于保存传统化遗产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土家歌谣里不乏表现人性本源意向的火辣辣的情歌。土家族情歌婚恋历程中的性文化意向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反映在土家人初恋、热恋、结婚、丧偶等不同的婚恋历程中。各阶段虽然在表达上各有所重,但又共同地反映着土家情歌以人为本,土家人对婚姻自主、爱情幸福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7.
雍正时期,湖广土家族地区相继完成了“改土归流”。在“改土归流”后,流官们积极地实施教化,培育士绅阶层。士绅阶层的兴起加强了湖广土家族基层社会的控制,“皇权始下于州县”。土家族地区的士绅与州县官积极合作,士绅维护了地方社会的稳定,他们积极地经办公益事业、赈济灾荒。到19世纪中后期,作为州县官和土民的“中介”,土家族地区的士绅权威日重。  相似文献   

8.
明代施州卫的设立与汉族、土家族的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而今论及湖北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历史发展,莫不一言以蔽之日,清朝在鄂西地方改土归流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其实,探本求源,清朝之所以能在这万山丛中改土归流设立府县,进行直接治理,是因为明朝设立施州卫,从发达地区派遣了大量的永久性移民进山,促进了鄂西经济、文化的发展及汉族与土家两族的民族融合,清朝改土归流才有实现的可能。故本文拟就施州卫设立后的历史作用作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的五句子情歌是民间文学的一支奇葩,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动心歌、试探歌、相恋歌、相思歌、反抗歌,它们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的五句子情歌是民间文学的一支奇葩,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动心歌、试探歌、相恋歌、相思歌、反抗歌,它们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范秀娟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6):12-15,38
壮族是一个有着歌圩传统的民族,情歌是壮族民歌中最丰富的一类。浩瀚的情歌和古老的歌圩似乎都在表明一个事实,即壮族民众享有充分的恋爱自由和非常诗意的恋爱方式。但是,深入壮族民间,却会发现一个相反的事实:壮族民众很少有夫妇是通过对歌结识并成婚的。壮族情歌所标示出来的壮族青年男女"以歌交情、倚歌择配"实质上至少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就已经是一种文化的幻象。明确壮族情歌是乡土社会的一种审美幻象,可以引导我们对壮族社会及其文化有更深刻、更细致的洞察和反思。  相似文献   

12.
刘三姐歌谣是广西各民族歌谣的集大成。刘三姐歌谣蕴含中国南方稻作民族的信仰积淀;是壮族民众以歌代言诗性思维和倚歌择配婚恋习俗的必然产物;是壮汉文化交流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13.
民间情歌起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作为民间文学范畴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民间情歌的研究尚未引起国内民间文学界同仁们的足够的关注,而至于它的起源,似乎还未见到有较详实的论证。因之,笔者试作探索。 有关歌谣的起源,国内外的观点有十几种之多,其中以国内的“歌谣产生于劳动”、“歌谣产生于自然”、“歌谣产生于模仿”、“歌谣产生于巫术”、“歌谣产生于心理”和国外的“模仿说”、“散文说”、“群众合作说”、“个人创作说”、“双重创作说”、“自发说”、“节奏说”、“劳动主体说”、“歌词先于音乐说”、“性欲说”、“歌、舞、乐同源说…  相似文献   

14.
歌以言志,土家山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对卸甲坪土家族乡做深入调查后的结果表明土家族山歌反映的不仅仅是韵律和节奏,土家山歌更是民族精神、风情习俗、地域特色的浓缩,是全面、深入了解土家文化的重要渠道.土家山歌可分为劳动歌(耨草锣鼓)和生活歌两大类,土家山歌因其句式特别又称为五句山歌,具有赋比兴、双关、叠音、方言化等明显特点.  相似文献   

15.
“摆手舞”与土家族生命本体力量的展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摆手舞”是土家族群众所喜爱的传统体育舞蹈,而且是土家族的优秀文化之一。作为土家特色极为典型的摆手舞,究其舞蹈形式与内涵,不论是“男女相携”连臂而舞的壮观场景所反映出的原始部落舞、民族舞的遗习,还是古拙质朴的动作所显现的原始“拟兽舞”的遗韵,充分展示出出土家族的本体力量,最终反映的是人类祖先普遍关心的生存与繁衍的两大课题。摆手歌充分凸现了土家族文化的人性意识;摆手舞基本的动作“同边手”是土家族群众以娱神到娱人为目的;摆手舞所展现的“群舞”则是人本质力量的展示郾摆手舞在少数民族地区有着重要的健身价值。  相似文献   

16.
潮汕歌谣,历史漫氏,流传久远,曾被称为“岭南的翘楚”。从语音修辞的角度看,潮汕歌谣押韵自由,方言韵入歌,用韵独特,节奏明快,叠音巧用,形成了歌谣的声律美,让人感受到潮汕歌谣独特的声律魅力。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人旧时信仰鬼神巫术,所以梯玛在土家族中地位崇高。改土归流后,汉人大量迁徙至土家族地区,随之带来多元的汉文化,致使道教、佛教等文化与当地土家族巫文化相融合,也致使土家族地区人民对梯玛的信仰度降低,梯玛即将面失传可能。特别是丧葬仪式,现如今,湘西很多地区的梯玛已经不参与丧葬仪式,仅在龙山县坡脚乡丧葬活动中还存在着这种梯玛仪式,这种仪式具有巨大艺术文化价值。本文从土家梯玛丧葬仪式的生存环境及现状、仪式过程、仪式音乐等方面来探究现代梯玛丧葬仪式中梯玛社会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秀山民歌的“哭嫁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山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歌谣有《哭嫁歌》、《薅草锣鼓》、《酉水号子》、《秀山山歌》、《秀山花灯歌》等。《哭嫁歌》以歌代哭,把难以割舍的亲情、友情及对封建婚姻的控诉表现得淋漓尽致,歌韵婉转,情景动人。本文从秀山“哭嫁”的来历、“哭嫁”的发展历程及部分哭嫁歌文本等方面剖析“土家姑娘哭嫁”这一古老婚礼风俗的民俗特点。  相似文献   

19.
鄂西土家族民歌丰富多彩,其间积淀着丰厚的土家民族文化精髓。在形式多样的民歌当中,五句子情歌以其格调的特别、结构的独特和内容的丰富而成为鄂西土家族民歌中最为发达的样式。从五句子情歌的地理属性、文化内涵、结构形式和文化功能等角度,可以探寻五句子情歌所体现的土家族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生活歌是最具生活气息的歌谣类型,在民众日常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流传于青藏地区的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和儿歌做了民族志式的深描,并对其中蕴含的民俗文化内涵进行学理分析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