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华文明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对中华文明命运的关注,就是对中国命运和中华民族命运的关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华文明的发展需要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了智慧与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在“两个结合”中探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理论之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探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实践之路。  相似文献   

2.
历史和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从一开始就蕴含着以构建人类新文明为指向而追求的价值取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秉持历史主动精神,以建设更加文明的现代中国为己任,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成功走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前途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为世界谋大同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使中华文明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从而在21世纪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果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通过把西方工业技术及其先进文明成果不断地中国化,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最终实现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目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华文明将实现伟大复兴并开创人类文明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途径和动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指引和信念方向,两者相辅相成。中国式现代化有着鲜明的特质,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指引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效破解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难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多个领域创造丰富多样的文明新形态,推动人类文明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文明决定道路,道路催生新型文明,道路决定民族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三重建构因素:民族复兴是基本主题、社会主义是基本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基本路径。这一道路彰显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重逻辑特征:意蕴着民族性的中华文明自身发展逻辑,体现着世界性的科学社会主义文明逻辑,内含着现代性的现代化文明发展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探索与文明实践,一方面着力从本质上解决本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进程中的难题;另一方面作为文明形态的开拓与创造,承载着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历史性变革的伟大使命,在守正创新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话语体系构建,为全人类的发展前景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开创的现代化道路,蕴涵着中国解决现代性难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智慧。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要求意味着,其文明形态的创新不仅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而且从根本上变革着当代人类现代化的文明观。因此,中国式现代化以其先进的政治文明、全面的社会文明、系统的发展文明和实践的憧憬文明展开哲学叙事,既是以其实践的可行、民族的创造和时代的自觉引发情感共鸣、政治共情和文明共存,更是以“人类文明新形态”表征的哲学观念和文明理念。学理地揭示、理论地表达和思想地阐发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哲学叙事,既是我们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性、时代性和文明性的理论要求,更是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需要。  相似文献   

7.
人类文明的进步不可阻挡。中华文明经过马克思主义的淬炼,超越西方现代化文明和传统社会主义文明,形成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话语体系,顺应了中国整体实力增强的现实需求,表达了自中华民族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持续增强的主体意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及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价值取向。通过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话语体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逻辑框架,遵循中华文化底蕴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原则和世界情怀原则,有助于建立特色鲜明且能与我国的整体实力及其所应享有的国际地位相称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话语体系,进而彰显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和时代自信。  相似文献   

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崭新课题,国家独立、富强、民主、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内容,面对当时特殊的世情和国情,反帝反封建斗争和向西方学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手段和途径。高校中国近代史教学要培养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觉意识。是学生明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9.
<正>“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国从来都是一个热爱劳动,弘扬劳动精神的文明国度。千古未绝、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源于华夏子孙的不断劳动创造;历尽沧桑、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浸润着华夏广大劳动者的心智;博大精深、卓越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伟大人民的劳动实践;熠熠生辉、永续发展的中华民族的劳动精神,不竭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智慧力量。一、构建融入劳动教育的高中语文教学的时代价值劳动形成人的本质,劳动者是伟大崇高的,  相似文献   

10.
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达成中华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与中华民族复兴实现之间的价值统一,才能真正形成中华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与中华民族复兴实现之间价值同一性的人本维度。提高中华民族文明素质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中。中华民族文明水平提高的过程,是中华民族文明素质提高的历史影响过程和中华民族复兴主体的价值实现过程。因此,中华民族文明素质建设与中华民族复兴新征程的要求是一致的,中华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与中华民族复兴实现是同步的,二者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1.
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这是从中国历史发展中得出的一个真理性结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走向社会主义后,在生产发展水平很低的条件下,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既要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既要借鉴现代文明成果,也要超越现代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复兴中华民族是全体中国人的伟大梦想.清朝时期,尽管有诸多仁人志士不懈奋斗,但由于当政者的腐朽,离民族复兴的梦想愈发遥远.民国时期,一些知识分子扛起了民族复兴的大旗,但由于政府无能,仍无法实现民族复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历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下,我们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的高频词汇.要把这些美好愿景和宏伟蓝图变成现实,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廓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架构,即需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遵照“一条主线、两型社会、三大力量、四种文明、五位一体”的框架体系,以维护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和保障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中国梦”为价值旨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生态之基,同心共筑中国梦.  相似文献   

14.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目的、宗旨及制定的方针政策均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领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引领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规定性的统一使其成为自身。中国梦有质和量的规定性,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中国梦的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理想就是“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只有不断积累中国梦的量,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从而达到中国梦的质和量辩证统一,使中国梦理论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这一宏伟目标的提出有其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90多年不懈的努力,终于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目前,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建设方面,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梦”的提出和实现对于中国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从事理论探索和在实践上终生为之奋斗不息的核心主题,也是“中国梦”的主要理论依据,对“中国梦”的具体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中国梦”不仅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梦,还是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共享梦,更是人与自我和谐发展的幸福梦,是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多维的、有机联系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愿望。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理应成为荬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在实现“中国梦”方面,高校应以德为先培育“筑梦人”,通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和社会的双向互补、共同发展,成为加快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相似文献   

19.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有现实的梦,也有长远的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当前我国最现实的梦。“中国梦”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实现“中国梦”任重道远,面临诸多的现实挑战。当前,最关键的是要破解保增长、促稳定:求发展三大难题,以扩大内需保增长、以和谐发展促稳定、以深化改革求发展,从而确保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继续书写新的传奇。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马克思目睹了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人与自然矛盾不断加剧的现实,在对西方传统自然观反思的基础上,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循环经济以及对未来社会生态环境的设想,形成了科学的生态思想。该思想对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