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在教学中注重审美体验,了解音乐美黑格尔指出:"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最主要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记忆     
并不是当时听过相似的音乐,但是听某些音乐的时候,古老到似乎已经隔世的记忆会通通浮现出来。某个春风沉醉的夜晚,一个人走在明亮的月光下,暖风拂面,想着终点的家门口依旧亮着的灯,心情幸福而愉快。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的课堂教育改革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快乐地学习,同时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同学们一听到快乐的音乐,就会感到很快乐,但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在音乐中得到快乐呢?钱钟书先生说过:"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人类的文化又进了一步。"开心只是一种心情,而快乐是  相似文献   

4.
音乐具有独特的功能,能调节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锤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个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音乐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整和人格的作用。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范畴,音乐是使人达到完整的人,即人之本性的人和人格健全的人;是构建人的感性与理性协调发展的文化心理结构;是开发直觉思维进而增强与抽象思维相配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傅秀华 《儿童音乐》2012,(11):42-44
音乐课堂教学是展示音乐教师教学艺术、教学魅力的舞台,也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主阵地。在新的"课程标准"下,音乐教师如何创造性地开展音乐活动,增强课堂教学的"魅力",引导学生喜欢音乐艺术,以愉悦的心情探索音乐天地的奥秘,在音乐艺术的熏陶中感悟人生之美,在师生唱和的交融中完成音乐课堂的教学任务?笔者想根据新课程教育理念和平常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一、创设互动式音乐教学在我看来,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大都是机械性的老师范唱、学生跟学,不利于学生全面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新的"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使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为此,笔者在音乐教学中创设一些互  相似文献   

6.
你对音乐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有人会说:我喜欢音乐,它很悦耳。也有人会说:我不喜欢古典音乐,它不好听。还有人会说:我喜欢听摇滚音乐……总之,每个人的回答是不尽相同的。为什么人们对音乐的喜好如此千差万别呢?首先,要弄懂音乐是什么。《词海》是这样解释的:音乐是艺术的一种,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音乐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美学概论》上又说:音乐是以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作为物质手段,表现人的审美感受,从而形成一定的"音乐形象"。这两种解释都说到了"音乐形象",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对音  相似文献   

7.
试论音乐进入体育课堂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文献资料、对照试验等方法,把蚌埠学院大学二年级女生做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音乐对人的动机会产生不同影响,体育运动的同时伴有音乐,不仅可以使学生在锻炼的同时放松心情,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体育与音乐有其共性--节奏,使二者存在着相容性.以此来论证了音乐带入体育课堂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刘红梅 《四川教育》2008,(10):24-25
艺术是心灵的倾诉,可以拨动人内心最深处的情感。黑格尔曾经说过:“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音乐借声传情,可以表现人类多种细微复杂的情绪:喜悦、悲凉、深沉、哀怨、恬静、壮观、忧愁、思恋……可以说,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其特质是情感审美,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坚持情感体验原则,使音乐审美教育始终具有独特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9.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一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音符即是音乐教学。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唤起幼儿对美的关注、向往和追求,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让幼儿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丰富感情,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  相似文献   

10.
随着音乐浪潮而发展的音乐教学改革也在热火朝天的进行中。初中音乐教学虽然不是初中教学课程的重点,但对于处于少年时期初中生来说却影响较大。学习音乐,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形成爱好,或是放松心情,了解音乐中的心情和故事,是他们通过耳朵了解世界的一种方法。但目前的初中音乐教学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则是对初中音乐教学的艺术性进行探讨分析,仅供参考学习。  相似文献   

11.
上音乐课可以表达心情,音乐课可以让人的心情舒畅,陶冶情操。上音乐课能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放松心情,并学到很多音乐知识。音乐不但能益智,而且能以美辅德,是德育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流动的声音艺术,音乐不同于其他门类艺术的典型特征在于空间性。音乐的空间性是音乐表演者与听者的身体共处于音乐表演时所呈现与感受到的整体表象。在音乐表演中,身体与音符逻辑处于什么样的关系,会直接影响表演效果。文章从身体接受并适应音符逻辑、身体与音符逻辑的对话及背离、身音皆忘等三个层面探讨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身体接受并适应音符逻辑,敞露开来的却是一个身体的全新世界;身体与音符逻辑的对话及背离,对话过程将随着人这一主体修养的提升而提升,会因心情、疲劳、生病、环境、合作对象、天气等综合因素出现背离;身音皆忘须音乐表演者进入“灵魂生活”,或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合一的“即兴表演”。三个层面以递进方式,依循身与音之间的“情志”连接,从而达到“身”与“音”所要表达“精神”“情志”的最大程度结合。  相似文献   

13.
张宝琴 《小学生》2013,(10):74-74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孩子们喜欢音乐""上了还想上"。音乐老师的教学艺术、教学魅力如何在音乐课堂上得到展示,如何达到提高国民音乐素质主阵地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音乐教师科学引导学生喜欢音乐,尤其是喜欢音乐课,娴熟驾驭学生思想感情,使学生在无限欢乐中探索音乐天地的奥秘,在音乐美的艺术氛围中感悟人生,在师生互动的交融中完成音乐课堂教学任务,让学生以迫切的心情期待着下一次音乐课的到来。《热爱地球妈妈》被安排在第八单元  相似文献   

14.
<正>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上音乐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呆板,过于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尤其是灌输式的教育对部分原本不喜欢音乐的学生会产生一种课堂压抑感,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厌学心理。心理学家指出:良好的心境会使人在充满情趣、生机勃勃和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学习。所以,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具有良好的心境,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和愉悦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而变"厌学"为"乐学"。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说过:"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如果我在早期没有接受音乐的教育,无论什么事业都将一事无成。"音乐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是哺乳心情的乳汁,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的音乐教育应该与德、智、体、美、劳的发展相互渗透,互相促进。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挖掘音乐学科的素质教育,发展音乐科学素质教育的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口风琴作为近年来引进音乐课的乐器之一,它既有键盘乐器的特性,又有吹奏乐器的特点,是一种可吹奏的键盘乐器,而且使用方法也相对简单方便。对于学生来说,口风琴的演奏更容易接受,把口风琴带入课堂,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加强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丹 《中国成人教育》2006,(10):153-154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它的本质是人类思想情感的本能表现。音乐能力是音乐创造的基础。音乐能力包括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表现力(Power ofSensetion and expression in music)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声乐演唱中音乐表现力的作用,并通过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音乐系声乐教学模式的分析和对声乐演唱中培养音乐表现力的探索,进一步提高声乐演唱中音乐表现力。一、音乐表现力声乐演唱中准确、生动的音乐表现力会让人感到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会使歌曲产生深刻的艺术感染力。演唱者良好的音乐表现力是富于表现力地通过歌声传达歌曲的情感和内涵…  相似文献   

17.
徐斌 《华章》2011,(17)
学习音乐不仅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而且能使人聪明.其道理在哪里,怎样学习音乐呢?我们一听到音乐就自然会想到:"音乐就是唱歌呗!"其实不然.我们学习音乐基本要有三大因素:懂音乐、爱音乐、用音乐.  相似文献   

18.
唐太宗的音乐观分作两个层面。其一是音乐认识论。由于他不懂得音乐表现人的感情,更不懂得音乐以其特殊的语言来表现感情,就认为音乐作品本身不带悲苦欢乐的情绪,而是作为作品接受者的人,由自己心情的悲苦欢乐而赋予作品以情绪的。这便无限夸大了接受者的主观认识能力,从而取消了作品自身质的规定性。其二是音乐社会学论。由于他不懂得儒家功利主义音乐观,不懂得音乐同政治、社会、风俗等的关系,就认为音乐作品同国家的兴亡、社会的治乱没有什么关系。他的音乐认识论,是音乐社会学论的理论基础;音乐社会学论,是音乐认识论向社会生活、政治活动的必然推演。音乐对于唐太宗来说,还是一片盲区。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学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是人的教育”。让孩子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并产生愉快的心情,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音乐教师的职责。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要有特别的切入点,并以此为开端围绕这一线索贯穿于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陶冶情操的一门艺术课程,它是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稳定人心智的平台。传统音乐是带有民族色彩的,它可以让很多复杂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融入民族的色彩,表达对民族不同的感情。优雅音乐可以释放人的心情,让人放松,不同的音乐可以改善不同的心境。因此,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音乐教师,要善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操,让他们感受音乐的美,提高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