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期待记者职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丹:11月8日,我国的又一个记者节来临了,我想起了抗日战争时期的记者节,那时是9月1日。1943年的记者节,陆定一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文章《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新华日报》则发表了社论《记者节谈记者作风》。那时的记者节还有些国共合作的意味,党报通过纪念记者节,阐发了党报思想,提出了记者职业道德问题。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现在海峡两岸都有记者节。借内地记者节的来临,我与我带的两位学生,一位是来自台湾的研究生马正凯,一位是不久前在台湾访学两个月回来的博士生周俊,一起谈谈记者节。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我作为上海电视代表团的一员,到波兰和民主德国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访问。在这两个社会主义国家里,没有鳞次栉比的摩天高楼、眼花缭乱的超级商场、如痴如狂的酒巴舞厅,然而,別具一格的欧洲风光、耐人回味的异国情调、友好热情的波德人民,给我这个第一次涉足海外的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截然不同的两种性格波兰和民主德国,同在欧洲大陆,隔着奥得河与  相似文献   

3.
记者前言:爱、责任和同情心,构成我生命的全部,我把它分成两半,一半给我的家人,一半给我亲爱的读者。4年前,我大学毕业走上新闻工作岗位时,我在采访本扉页上写下了这句话。在其后的近1500个日夜的几万次采访中,我无时不在履行着自己的承诺。直到去年的那个4月,当一个叫秀秀的女孩儿出现在我的视野的时候,这种承诺和考验骤然间变得更加严酷,内心的体验变得更加强烈!在这段非凡的采访经历中,采访本扉页上的那句话,已经在我的内心升腾成了一种信仰!在这个神圣的土地上,我用激情和热血写就了对新闻事业的热爱!  相似文献   

4.
记者梦     
还在大学时代,我就做着记者梦,虽然我学的不是新闻而是哲学。“文化大革命”的狂涛,击碎了我的记者梦。大学毕业,一列火车将我与未婚夫丁炳昌从东海之滨的上海拉到了北方的滹沱河畔,在那里的军农场里我们种了两年水稻。  相似文献   

5.
工作两年半,我第一次得到了参与两会报道的机会,被分在政协组,以一名“小白”记者的身份在十余天时间内完成了两会报道。●拒绝全面,因为那是不现实的距离春节还有两个礼拜时,我得知自己要上两会的消息。大年初六,我第一次打开了委员名单,3000多名委员,我对好多人都一无所知。我当时有一个很天真的想法,为每一个委员做“照片+基本新闻+提问设计”,但是做了不到30名委员的时候,我就崩溃了。我意识到,准备全部委员资料既没必要也不现实,但一定要准备重点委员的资料。否则,记者在现场完全抓瞎,  相似文献   

6.
记者梦     
还在大学时代,我就做着记者梦,虽然我学的不是新闻而是哲学。“文化大革命”的狂涛,击碎了我的记者梦。大学毕业,一列火车将我与未婚夫丁炳昌从东海之滨的上海拉到了北方的滹沱河畔,在那里的军农场里我们种了两年水稻。  相似文献   

7.
4月19日,集聚在波兰华沙国际新闻中心的大批外国记者和波兰本国记者,以长时间的掌声和一束束鲜花送走了任职7年零4个月的波兰政府新闻发言人乌尔班。他是在前一天被总理任命为波兰广播电视委员会主席后,来向曾打过多年交道的记者们告别的。这天,他像往常一样,端坐在记者中心主席台中央。两旁分坐着政府新闻副发言人兹·雷科夫斯基,他将接替乌尔班主持这里每礼拜二中午12点的记者招待会;还有国际新闻社社长等。在狭长的、面积约100平方米的大厅里挤满了外国和本国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几台固定的和肩扛的摄像机同时对准着主席台上  相似文献   

8.
这两年记者越发忙了。不过,有些记者忙得是否对头,可就难说了。前不久有位老记者告诉我,他认识一个年轻记者,一天采访四五个单位,忙得晕头转向。我当即产生疑问:如此“高速度”,能做到深入采访吗?老记者诡秘地一笑:“是去开会,而且一般只开半截儿。”  相似文献   

9.
我毕业后进入报社工作已经四年,从事舆论监督报道也有三年半的时间,慢慢感觉摸到了新闻的“边”,但心中的疑惑也在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10.
因了文学的缘故罢,2002年初,我一介农民也有幸被文联选送到省里的作家班学习了半年。期满后,我不想再回老家扛犁荷锄,耕种那仅有的几分田地,便左手拿一本作家班的结业证书,右手持一叠发表过的作品,在省城各大报、刊、社频频出入,想寻份既体面又高贵的编辑或记者之类的工作。但我狼奔豕突了半个月,却连工作的影子都没摸着:省城人才济济,遍地是博士生、研  相似文献   

11.
这两年记者越发忙了。不过,有些记者忙得是否对头,可就难说了。前不久有位老记者告诉我,他认识一个年轻记者,一天采访四五个单位,忙得晕头转向。我当即产生疑问:如此“高速度”,能做到深入采访吗?老记者诡秘地一笑:“是去开会,而且一般只开半截儿。”我明白了。现在,记者招待会“遍地开花”。连一个小饭馆开张,也可以开个记者招待会。有的记者  相似文献   

12.
据说,最能出文学家的职业是新闻记者.有人根据《外国名作家传》中二百九十三名作家统计,其中曾搞过新闻工作者的作家有38人,占总作家数的12.5%.许多是有世界声誉的伟大文学家,如狄更斯、马克·吐温、德莱塞、爱伦堡、柯切托夫等都当过记者.曾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在二次大战中当过战地记者,有次一颗炮弹曾使他的双腿中了二百三十七片弹片.人们称他为:一个以保卫西班牙共和国为己任的战士,一个跟随一支秘密队伍走遍法兰西各地的战地记者.198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波兰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也曾在波兰广播电台工作过.我国文坛的巨匠鲁迅、郭沫若、茅盾都办过报,当代文学的散文名家刘白羽、杨朔、魏巍都曾是名记者,  相似文献   

13.
我是1978年入伍的,从班、排、连到海军最高机关,每个“台阶”都走了。入伍后当文书,当报道员,提干后当团、师、军新闻干事,1991年调到报社。调报社后,自己多半干的是通联工作。当了通联编辑后,我这样要求自己:真诚帮助报道员,热情扶持报道员。1993年,我给《新闻传播》杂志写了一篇小稿,题目是《劳好“举手之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些年来,我真不知道为多少报道员回了信、寄了杂志、解答了疑难,进行了鼓励和帮助。这些举手之劳,带来的结果却是令人欣喜的:不少战士写稿见了报,有的因此转了志愿兵、提了干,…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15日,我作为烟台市赴西藏采访团中唯一的广播记者,到烟台市对口支援的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采访。一位援藏干部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三年援藏,终身受益”;而对我来说,半个多月的赴藏采访,时间虽然短暂,却对我今后怎样当好记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我是在西藏学会怎样当记者的──尽管在此之前我已经做了十二年的记者。启示之一:记者是一种艰苦的职业记者是怎样一种职业?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在不少人眼里,记者是一种风光体面的职业。此次赴藏采访,使我对自己从事了十多年的记者职…  相似文献   

15.
我是宁夏吴忠电视台的一名记者,给贵刊写这封信,心里是十分不安的。因为不久前,我的一位年轻同事自杀了。这位同事曾和我在同一宿舍一起住了两年多,直到他去世前两个多月才分开。并没有什么外在的直接原因导致他自杀。我知道他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我想他的死和心理障碍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当了九年的农村业余通讯员,发表了许许多多稿件后,我深深地羡慕记者舒适、自在、轻松的工作。然而,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使我从《金华晚报》的吴因军和刘胜平两位记者身上找到了并不轻松的答案。 事情是这样的,去年7月11日,我为写  相似文献   

17.
三年半前,我从新华社调来人民日报,当天就到总编室各部门去与同志们见面。走到资料室,那里的同志对我说:“我们的‘记者文库’里有你的新闻作品专卷,存了好多年了,你想不想看看?”当时我没在意,又因为事忙,没有查看,不久就忘记了。去年11月,我因事要查阅过去的作品资料,从“记者文库”要来了关于我的卷宗,一查,使我大为惊喜:里面竟有我在50年代写的消息、通讯的剪报,而这些材料连我自己也丢失了,忘记了。感谢人民日报资料室的同志,为我剪贴、装订、保管了几十年。人民日报设立“记者文库”近40年了,几乎为人  相似文献   

18.
"战地记者",一个值得羡慕和崇敬的名号.我一直心向往之. 2003年春天,精确制导导弹流星般刺破巴格达夜空.美军铁定了心思推翻萨达姆政权,而伊拉克人注定要面临长期的动荡与恐慌.当年7月,我赴伊工作,也成了一名在战乱地区工作的新华社记者.在经历了一次次爆炸、目睹了一幕幕惨状、品尝了一场场酸甜苦辣之后才发现,"战地记者"的名头原来是需要勇气和决心来换取的,容不得半点懈怠.  相似文献   

19.
用心做记者     
用心做记者王清宪作者自述:1983年南开大学毕业时,为了当记者,我选择了大家都不愿去的边远省份黑龙江。那年,我20岁。在黑龙江日报干了4年。这期间,当过副刊编辑;当过理论编辑(我的本科学的是哲学);独立主持过每周两期的专版,编、采、评、画版,全都一人...  相似文献   

20.
记者,记者     
吴元栋同志打电话来约稿,他说我很久没有为《新 闻记者》写文章了。看来此债是非还不可了。 我这个人,对于“新闻记者”这四个字,情有独钟。我1932年参加新闻工作,到1993年奉命离休,在这个岗位上整整干了60多年。记得1938年我们在汉口办的刊物,也叫《新闻记者》,那四个字,还是于右任老先生的手笔。往事历历,怎么可以不写文章呢, 但现在写文章确也很难。前不久,报上多了江西乐平一个摄影记者和浙江富阳一个记者被“整”的故事,我觉得作为一个名叫《新闻记者》的刊物,是不能不发表一点意见的,但一问,编辑部却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