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瑞金、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无一例外地因为“红色”而典藏了历史,穿越了时空,  相似文献   

2.
西柏坡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承续延安时期相关的思想理论思考,总结升华党带领人民夺取全国革命胜利、推动中国历史转折的历史经验,凝练提出了“两个务必”思想。“两个务必”思想具有丰富鲜活的辩证意蕴,包括个人进步与社会进步、钢铁纪律与优良作风、个人英雄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革命到底与经受考验、推动历史进步与阻碍历史车轮前进、预防贪污腐化与防止垮台失败、夺取胜利与巩固胜利、“当官做老爷”与为人民服务等八个方面的辩证关系。“两个务必”思想在新时代必将得到永续传承,不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辉。  相似文献   

3.
安建萍  刘佳 《保定师专学报》2003,16(3):21-23,28
西柏坡精神集中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和“两个务必”的精神;西柏坡精神对解决我党本世纪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西柏坡精神是在我党面临全国胜利和执政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确保永不变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彻底革命精神,是我们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在西柏坡精神的丰富内涵中,“两个务必”是其灵魂和核心。西柏坡精神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弘扬西柏坡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做到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两个务必”体现了毛泽东一贯的建党思想,无论井冈山革命时期,还是延安革命时期,毛泽东始终要求我党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因此,党领导的革命才一步步走向胜利。“两个务必”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历史性总结,更是在党的任务发生历史性转折时期,毛泽东对全党提出的告诫和要求。毛泽东是实践“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的模范。  相似文献   

6.
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七大上提出的“四个一定要”是对全党在风云变幻的世情国情中,化解各种风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具体要求,是新的历史时期对西柏坡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弘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重要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鄢洪林 《历史学习》2004,(10):15-16
西柏坡,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曾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可以这样说,西柏坡,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壮丽诗篇的圣地,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党中央选择西柏坡作为最后一个农村工作的指挥所,从历史环境角度看,既占“天时”又占“地利”,还占“人和”。第一,西柏坡,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所在地,占领了“天时”。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境内的西柏坡村,自然条件优越。这里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春、…  相似文献   

9.
西柏坡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实践中培育形成的。西柏坡精神内涵丰富,“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是强化宗旨意识、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保障;“严明纪律,团结统一”的西柏坡精神,是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推进科学发展的组织保证;“抓住机遇,敢于胜利”的西柏坡精神,是加快科学发展、完成崇高使命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0.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解放区的阴谋失败,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军队转为重点进攻山东、延安等老解放区。以毛泽东主席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决定暂时放弃延安。刘少奇、朱德等同志组成中央工委,带领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指导地方工作;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在毛泽东同志的英明指挥下,解放战争很快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己为期不远。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在谈到西柏坡时说:“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今天,西柏坡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它以生动、多彩的形式,展示这里曾发生过的惊天动地的革命创举,告诉人们:西柏坡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历史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12.
“延安小说”视野中考察卞之琳的小说创作,可见其小说内在的思想演变轨迹.卞之琳在“延安小说”语境中的短篇小说由单纯乐观开始生发了新的主题.《山山水水》放弃了单纯反映现实的视角,以他去延安之前的思想准备作为小说创作的理论基点.在《山山水水》中通过自语和对话思考了“延安小说”语境的功能和意义,进而观照人物、邦国和社会的历史和现实.  相似文献   

13.
西柏坡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本质特征是“两个敢于”和“两个务必”的革命精神.高校肩负“立德树人”历史责任,高校中层干部队伍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带动者,是管理育人的核心团队.以西柏坡精神引领高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坚持实事求是,锤炼忠诚信念;牢记“两个务必”,强化“两种意识”;实干做表率,扎实练内功.  相似文献   

14.
延安文艺作为20世纪中国大众文艺最典型的实践形态,秉承五四文化运动逻辑,显现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融合。同时,延安文艺在接纳西式“歌剧”的形态重构中,不断进行外来文化“本土化”的文艺生产。延安歌剧是延安文艺运动高潮的文化艺术形态,由西方引入到不断本土化的嬗变过程,也正是延安文艺自身不断发展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缩影。延安文艺不仅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政策指导,还受到多重话语碰撞融合的影响,具有多质的特点。延安歌剧以现代的艺术形式,与传统文化接壤,不断进行嬗变发展,体现了延安文艺在多重因素下促成的“历史多质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西柏坡是全国著名革命圣地之一,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地位形成了西柏坡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包括红色文化资源、绿色文化资源、新农村建设文化资源、廉政文化资源和民俗及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对西柏坡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开发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五位一体”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新提法.以此为导向标保护和开发西柏坡丰富的文化资源,才能促进西柏坡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生态文化建设成绩显著和谐状态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延安文学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范畴,在新的历史语境下重新受到关注。黄科安先生转换新的思维观念,挖掘新的价值内涵,并在不富足的历史研究资料中去粗取精,大胆抛弃陈腐而失真的历史偏见,挖掘延安文学本身所饱含的多面性,复杂性。文章从作者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两种话语”和“矛盾心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作者在延安文学研究中所体现的新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延安文学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范畴,在新的历史语境下重新受到关注。黄科安先生转换新的思维观念,挖掘新的价值内涵,并在不富足的历史研究资料中去粗取精,大胆抛弃陈腐而失真的历史偏见,挖掘延安文学本身所饱含的多面性,复杂性。文章从作者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两种话语”和“矛盾心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作者在延安文学研究中所体现的新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继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就要深刻领会蕴含在西柏坡精神内部的价值取向、实质和核心。西柏坡精神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以人民利益为重”;其实质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其精髓和核心是居安思危、艰苦奋斗。“两个务必”构成了西柏坡精神的核心,是贯穿西柏坡精神的主题和灵魂。  相似文献   

19.
弘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需要,同时也应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在全体社会成员中积极倡导西柏坡精神,让西柏坡精神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生继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大学生乃国家民族前途所系,应该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养成教育以及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