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期待视野与文学创作活动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期待视野作为姚斯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指读者在阅读一部作品前由其全部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构成的对作品预定的鉴赏趋向和心理定势。它影响和制约着整个文学创作过程和再生产过程;同时,文学创作活动中,新作品的陆续涌现,又不断地拓宽和更新着读者的期待视野。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文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的价值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调动自己的社会人生经验、根据个人的理想、审美标准和价值观等对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意象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能让读者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丰富作品的艺术外延,加强作家和读者的沟通交流,促进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3.
简论当前大学生文学阅读的负面效应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根生 《教育与职业》2007,(33):184-185
大学生课外文学阅读的负面效应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已构成对传统文学教学的严峻挑战。其主要表现是阅读文本审美价值品位较低,导致学生审美趣味平庸,生活态度趋俗;文学阅读方式的直观、平面化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弱化,我们应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4.
不同文化中个人的审美情绪也必然受到其反映时代、民族、文化教养、文化传统、习俗的社会审美情绪的影响。翻译最终还是为译文的读者服务的,只有考虑到并尊重这些文化上审美趣味的差异,才能最大程度达到诗歌翻译的审美效果。诗歌翻译的理想模式就是:译文读者在阅读诗歌译文的时候能够体验到与原文读者阅读原诗歌时相似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5.
在数字出版时代,相较于传统阅读方式,读者审美心理呈现出个性化审美需要、瞬时性审美体验、多元化审美价值取向等新特点。对手机读者进行审美心理分析与研究,是实现手机阅读业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的价值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调动自己的社会人生经验、根据个人的理想、审美标准和价值观等对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意象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能让读者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丰富作品的艺术外延,加强作家和读者的沟通交流,促进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7.
大众文化背景下,通俗小说的审美价值得到了最大化实现。通俗小说之所以深深的吸引了大众的目光,是因为它的审美价值与读者的审美心理流向契合,能够带给读者心理的愉悦和艺术的享受。通俗小说情节的传奇性、生动性满足读者的心理期待;通俗小说语言的传神与生动带给读者思维狂欢;通俗小说情感、题材的丰富多样带给读者阅读快感。  相似文献   

8.
读者与文学文本的审美关系和审美情感的存在方式问题 ,始终是审美阅读理论难以把握的难点。从现象学角度对这两方面作出存在论的描述 ,以期为审美过程的体验和诗性把握提供理论上的说明。审美阅读绝不仅是理解、提取作品意义的一个环节 ,而是文学本身存在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阅读和理解诗词的关键首先在于把握诗歌意象。而诗歌意象是与诗词中所绘风物紧密相关的。在对意象的审美观照中,读者的审美心理一般将会经历3个阶段:意象直观、意象还原和意象(再)生成。这3个阶段环环相扣,紧密地构成了诗歌审美判断的心理过程。而读者只有把握这些,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诗词之美。  相似文献   

1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审美教育已越来越为人们重视,作为审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审美阅读也正在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审美阅读的对象主要指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一种语言艺术,它以文字为物质手段,构成一种表象和想象的形象,从而反映现实社会,表现艺术家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出版评判话语中“文化消费时代出版精英应运而生”这一命题内涵、影响及其同读者阅读取向培育关系的探讨,可以发现,所谓的“文化消费时代的出版精英”有意忽略了“精英”的典范意义,误导了图书的出版以及对读者的图书选择和审美需求产生了消极影响。同时应进一步明确培养读者阅读取向要注意的问题以及阅读取向与“出版精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发生在由读者、文本和作者构成的三维空间中的动态的交流活动。读者接近文本就是靠近作者,就是在同作者进行时空转换式的心灵对话。在作者叙述经纬所提供的历史空间中,读者不仅能吸收丰富的文化养料,更能经验愉悦的审美享受。这是因为作者的创作体现了世间万物对于人的价值,具有很强烈的现实指向。  相似文献   

13.
实用写作的审美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它由多方面的审美因素构成,积极而适度地调动各种审美因素,能有效地引起读者的审美兴趣,实现文章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古典诗词审美鉴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林喜 《现代语文》2007,(8):119-120
鉴赏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审美的精神活动。我们读了一首诗词,对其中所描绘的艺术形象、意境、神韵等进行感受、体验、鉴别、欣赏,激发审美再创造的积极性,获取愉悦的审美享受,这就是诗词鉴赏。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以后,"审美"作为文学的基本属性、本质特征在中国学界被达成共识,但这个共识仍然需要和值得我们反思。事实上,无论是从作家、作者的创作角度来看,还是从读者的阅读角度来看,还是从文学作品本身构成来看,文学与"审美"都无直接必然的联系。"审美"并不是文学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的武侠文学,赢得了数以亿计的读者的青睐,构成了一种奇异的、引人注目的阅读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时代、社会、受众心理众多因素促成的结果。其中受众的社会文化心理和审美心理是武侠文学热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7.
何潇然 《考试周刊》2012,(72):42-42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只注重表面文字和故事情节,忽视了阅读过程中的审美引导,使人感到枯燥无味。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审美境界。如何培养学生审美阅读能力?本文从审美发现力、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等五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是前提;基本的审美感受力,初步的审美鉴赏力是构成初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基本要素,亦是提高其审美能力的基础;而必备的思想文化水平和语文修养则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习中,阅读最为基本。正如叶圣陶所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者的阅读,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正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阅读可以培养我们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曹雪芹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尊重读者的阅读选择,能和读者平等相待。他重视作品的愉世功能和审美功能,体现了“著书当为读者谋”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