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彪佳,字虎子,又字幼文、宏吉,号世培。生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万历四十六年十七岁举于乡试,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选福建兴化府推官,任职五年后丁外忧归,崇祯四年(1631)服满晋京,次年春考选福建道御史,六年出为苏松巡按,八年乞病归养母,此后家居八年,直至崇祯十五年才北上赴河南  相似文献   

2.
王永光,字有孚,河南省长垣县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中进士,初授中书舍人,累官至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系晚明时期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重臣.  相似文献   

3.
王永光,字有孚,河南省长垣县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中进士,初授中书舍人,累官至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系晚明时期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重臣。他年逾古稀时,告老还乡,崇祯十一年七月寿终正寝。在其牌位入王氏祠堂时,崇祯皇帝亲赐“四朝元老”金匾并颁旨谕祭谕葬于长垣祖茔。天启六年八月,“南中鼓躁之变起”。朝廷遂起用王永光为南京兵部尚书并加为太子太保衔,命其前往平乱。王永光接旨后冒暑急驰,不到十天即抵任所。星夜听取汇报后,遂微服私访,查出并秘密逮捕了乱首杨善一伙,…  相似文献   

4.
万历《新会县志》,一般著录为万历三十七年(1609)刻本。笔者通过对国家图书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本的研究,认为该志当成书并刊刻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国图本是崇祯间增刻本,后经清人抄补。复旦本为顺治十六年(1659)补板重刊本。  相似文献   

5.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古代战略位置重要.1912年以前,南阳共修县志四种,分别为明《(万历)南阳县志》、清《(顺治)南阳县志》《(康熙)南阳县志》和《(光绪)南阳县志》,其中万历、顺治时期所修县志现均已亡佚.本文从编修者、编修时间及内容等方面对亡佚旧志进行考证.《(万历)南阳县志》由隆庆辛未(五年,1571年)科进士程逊于万历三年(1575年)编修,虽内容简略且未加“旁搜远稽”,但该志创修之功不可没.《(顺治)南阳县志》由崇祯己卯(十二年,1639年)科举人李本泽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至十六年(1659年)编修完成,其中部分内容可能触犯了清朝统治阶级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诸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子,母亲为佟佳氏,生于万历八年(1580年),死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二十二日,年仅三十六岁。 努尔哈赤起兵时,诸英只有四岁,生长在新兴嗜血的部族之中,遂早历战阵,第一次带兵打仗年仅十八。《清太祖实录》记载:万历二十六年,诸英自将一军,征伐安楚拉库路,大胜,被赐号“洪巴图鲁”(满语“勇士”之意),《满文老档》开篇记载:万历三十五年,诸英二十七岁,率领建州军队在图门扛畔的乌碣岩下大战乌拉部,又立大功,被赐号“阿尔哈图土门”(满语“勇者领袖”之意)。  相似文献   

7.
李博 《图书馆杂志》2022,(1):122-127
一般以为,《辉县志》自明至清凡修七次,其中明万历、天启二志仅孤本残存。实际上,河南省图书馆藏万历志为补刻本,其补刻至少在万历二十五年(1597)后,而所谓天启志并不存在,国家图书馆藏四卷残卷实为万历志之崇祯补刻本,相较前本,其中并有剜改,各方志目录、善本书目的著录均有待订正。从万历《辉县志》两种补刻印本可看到,志书历次重修之间存在诸多小型修补,这些补刻后印本也是方志纂修链条的一环,在编目和利用时应加注意。  相似文献   

8.
谢榛(1499~1579年),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老人。山东省临清市人,是明代嘉靖、隆庆、万历年间著名的诗人和诗歌理论家,系明代中后期影响颇大的文学团体后七子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9.
张鹤鸣(1551—1635),字元平,号凤皋,晚号飘然翁,颍州(今安徽阜阳)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通过会试,至二十年参加殿试成为进士。初授山东历城知县,天启元年(1621年)十月仕至兵部尚书。因误用辽东巡抚王化贞,导致明军在广宁溃败,于是辞官告归。天启六年二月,因魏忠贤荐,起用为南京工部尚书,十二月改为兵部尚书。后崇祯帝铲除阉党,张鹤鸣受到朝臣连续上章抨击,自求隐退,被诏加太子太保返乡。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李自成部攻颍州,张鹤鸣组织抵抗,城陷被杀,年85岁。其家人六次受到封赠,而封赠诰敕原件在崇祯八年兵乱中焚毁。封赠诰敕的文本,多保存在其后人多次续修的《张氏族谱》(今存民国26年刻本)中,尚能构成比较完整的任职轨迹。这些诰敕文本,所载内容不仅与明代的封赠制度吻合,而且与(顺治)《颍州志》中的记载一致。兹按时间顺序依次辑录刊出,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霞客是其号,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梧塍里人,生于万历十四年丙戍即一五八六年,卒于崇祯十四年辛巳即一六四一年,享年五十有五,是我国古代唯一的毕生于旅游考察事业的知识分子,是我国杰出的旅游家、地理学家、誉千古奇人。霞客幼而号学,  相似文献   

11.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霞客是其号,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梧塍里人,生于万历十四年丙戍即一五八六年,卒于崇祯十四年辛巳即一六四一年,享年五十有五,是我国古代唯一的毕生于旅游考察事业的知识分子,是我国杰出的旅游家、地理学家、誉千古奇人。  相似文献   

12.
《诗源辩体》是明代许学夷一生精心结撰的诗学专著。此书原稿分诗选和诗论两个部分。诗选部分因卷次较多,作者没有财力付诸剞劂,也许早已散佚,刻印问世的只是诗论部分。其较早的版本有万历四十一年(1613)作者初刻十六卷本和崇祯十五年(1642)  相似文献   

13.
明朝虽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这一点在史学界已是不争的事实.万历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去世.由于没有了严师的管束,万历便开始纵情声色、不问朝政.为了满足自己享乐的需要,遂派遣大批宦官充当矿监税使,到各地名为监督开矿,实则公开掠夺.万历廿七年,掌管御膳的太监高淮被派往辽东征税.  相似文献   

14.
王永光(1561-1638),河南长垣人,字有孚,号射斗.明万历二十年进士,神宗时历官至南大理卿.光宗即位,升工部左侍郎署部事.天启年间,历官至兵部尚书,崇祯元年任户部尚书,后改吏部,崇祯四年致仕.  相似文献   

15.
谭元春,字友夏,明代湖广承天府竟陵县(今湖北省天门市)人。生于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卒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谭元春为中国古代的著名作家和文学理论家,明末竟陵文学流派的领导者和代表人物。万历四十二、四十三年间,谭元春与竟陵派另一个领导人物钟惺(1574—1624)评选唐诗,刊行了《唐诗归》三十六卷;评选隋以前诗,刊行了《古诗归》十五卷,  相似文献   

16.
《北京档案》2011,(11):40-41
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号自如,广西梧州府藤县人,祖籍广东东莞。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在誓死保卫明朝抗击清军中军功卓著,崇祯三年(1630),被崇祯  相似文献   

17.
背牛顶是秦皇岛市一座千古名山 ,距抚宁县城东北 2 6公里 ,四壁陡峭 ,高耸入云 ,因其后有石如牛 ,故而得名。明正德十四年 (公元1 5 1 9年 )僧人佛海凿井建庙 ,带徒始修背牛顶 ;隆庆万历年间 (公元 1 5 67— 1 61 9年 )参将谷永修建无梁殿 ;崇祯五年 (公元 1 63 2年 )僧人慧息拓建金光洞 ;此处原为佛教地 ,称为宏量寺上院。清道光十年 (公元 1 83 0年 )满州都统钟至秀弃官在此入玄门 ,此地始为道人所占 ,改宏量寺为太清观。光绪八年 (公元 1 882年 )钟受皇封为护国长寿灵峰普济堂人 ,为主持。同治四年(公元 1 865年 )海阳袁国任施铸二铁链 (…  相似文献   

18.
对明末名将李成梁的卒年,学界有不同看法:万历三十四、四十三年说。《国榷》《明史纪事本末补遗》《明史·功臣世表》《续文献通考》均取前者,施和金《李成梁卒年考》指出该说法出自《明神宗实录》万历三十四年六月的记载,并进一步论证李氏卒于万历四十三年(《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2期)。万历四十六年说。园田一龟认可康熙壬寅年(1722)《李氏谱系》内李成梁"生于嘉靖丙戌年(1526)七月十四日卯时""卒于万历戊午年某月某日,享年九十三"的说法,但这与《明史》本传"卒年九十"不符,他认为当以族谱为准(《李成梁と其の一族に就て》,《东洋学报》第26卷第1号〈1938年〉)。  相似文献   

19.
正按语:张鹤鸣(1551—1635),字元平,号凤皋,晚号飘然翁,颍州(今安徽阜阳)人。万历四年(1576年)举人,十四年通过会试,二十年被赐进士出身。初授山东历城知县,后官至太子太师、兵部尚书,从一品。《明史·张鹤鸣传》纪事较为简略,是目前研究张鹤鸣的最主要资料。《张氏族谱》中的《司马公殉难事略》《司马公传》及其《墓志  相似文献   

20.
"二酉山房"与胡应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浙江藏书家胡应麟是一位值得后人景仰的学者。他毕一生心力 ,倾尽家产建起了著名的藏书楼“二酉山房” ,他以其执拗的兢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在古代文化史上留下了重要的篇章。本文拟重点探讨胡应麟之求书成就以求教于方家。1 生平简介胡应麟字元瑞 ,后改字明瑞 ,号石单生 ,又号少室山人 ,浙江兰溪人。生于明嘉靖三十年 (1551年 ) ,卒于万历三十年 (16 0 2年 )。应麟少时聪慧 ,幼年即能作诗。成年以后更是博览群书 ,并以诗文见长。万历三年中举 ,可惜此后因时运不济 ,科举之路再也没什么成就。从此更专心于求书、读书、著述之中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