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章小槟 《培训与研究》2007,24(9):64-65,116
在北美这块"新大陆"上形成了独立的美利坚民族之后,由于英国在该殖民地的殖民压迫,特别是"五项不可容忍法令"的颁布,北美人民终于在1775-1783年发动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并取得了胜利。在这场实力悬殊的较量中,机智灵活的外交是美国独立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里讨论的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外交不包括1782年后关于承认美国独立的和平条约签订过程中的美国外交。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了继续维护它在远东的利益,在中国问题上执行了一种"扶蒋压共、避免内战"的政策,即支持国民党政府,抑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避免中国发生内战。然而,美国的这一政策最终失败。历史证明,任何与人民的意志对抗、野蛮干涉别国内政的企图注定是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3.
高文应 《华章》2008,(20):49-49
"9.11"事件是美国两伊政策的分界点:"9.11"事件前,在战略上,美国对两伊主要采取地区均势战略;在政策的选择上,实行有限介入,并保持谨慎而节制."9.11"事件后,伊拉克战争表明,美国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地区均势战略,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倾向表现的更加明显;在政策选择上突出强调军事上的先发制人.  相似文献   

4.
高文应 《华章》2008,(19):49-49
"9.11"事件是美国两伊政策的分界点:"9.11"事件前,在战略上,美国对两伊主要采取地区均势战略;在政策的选择上,实行有限介入,并保持谨慎而节制."9.11"事件后,伊拉克战争表明,美国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地区均势战略,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倾向表现的更加明显;在政策选择上突出强调军事上的先发制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上半叶,全球视野中的美国正处于从强国到超级大国的转化进程之中,历史发展呈现曲折性特点。国际上美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从战争到和平再到战争;经济上经受了繁荣到大萧条再繁荣;政治上由民主党到共和党再到民主党轮流上台;治国理念上,出现了从威尔逊的"新自由"到哈定、柯立芝、胡佛的"自由放任"再到罗斯福"新政"的交替;文化上美利坚文化历练了"合众为一",从成熟定型到引领西方思想潮流的过程。曲折性的形成取决于世界格局的演变,取决于美国历史发展的自身逻辑,取决于美国资本主义体制的内在矛盾和移民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内的硬实力上,在对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的控制力以及意识形态等领域的软实力上,都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虽然当今世界有"多极化"的趋势,但就目前来看,当今世界是美国主导的"多极化趋势下的单极"世界,"单极"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7.
杨昆 《华章》2009,(14)
美国是一个多元政治、多元文化、多元民族的国家,决策的来源、政府的构成、权力的运作必然会受到"多元"因素的影响.反映在决策上,利益的追求、利益的表现、利益的实现无不联系着美国社会特定集团的利益;表现在政府上,人员的背景、人员的选定、人员的去留无不代表着美国社会特定集团的倾向;体现在权力上,办事的手段、办事的方法、办事的效率无不渗透着美国特定集团的诉求.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不同的组织对于"服务性学习"的概念有不同的定义,本文分析了服务性学习的特征及其与"社区服务"的区别、发展的历史过程,接着分析了美国高校中服务性学习的模式,最后以南卡罗来纳州为典型阐述了服务性学习在美国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9.
两伊战争是美苏冷战格局下一场冷战烙印较少的局部战争。美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表面上宣布"中立",未直接参与战争,但却实行"弱势均衡"外交政策,影响两伊战争的进程和态势。根据两伊战争进程,分三个阶段对其政策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美国怎样通过外交和间接介入战争实现其国家利益。并指出美国对两伊的政策造成了战争延长,削弱了两伊实力,加剧了阿拉伯世界分裂,改善了以色列安全环境,强化了美国在海湾的军事存在,诱发了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相似文献   

10.
作为美国史学的源头,殖民地时期的美国史学表现出明显的地方主义色彩,史学家们在进行历史撰述时往往以本地区的社会经济或基督教会发展作为自己的书写主题.独立战争后,伴随着新国家的建立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欧洲史学思潮的影响下,新一代史学家们开始尝试从整体上对美国国家的历史进行综合分析与考察,早期美国国家史随之兴起.在此过程中,大卫·拉姆塞和墨西·奥蒂斯·沃伦等人的美国革命史研究第一次把"美国"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去看待;埃比尔·霍姆斯、本杰明·特兰伯尔和蒂莫西·皮特金等人的早期美国(通)史研究,深化了人们对美国整体历史发展的认识;而"美国史学之父"乔治·班克罗夫特则以其10卷本的皇皇巨著《美国史》把早期美国国家史的历史书写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早期美国国家史的历史书写对美国国家的早期发展和民族认同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奥巴马政府“清洁能源教育”计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清洁能源"竞争的加剧,清洁能源教育的价值日益彰显。面对"经费匮乏"、"人才短缺"和"教育不足"等挑战,奥巴马政府实施了"清洁能源教育"计划,以促进美国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鉴于此,我国要有效地发展清洁能源教育,就不仅需要从思想上对其予以高度重视,还需要增加投入,跨部门合作,并将相关教育的"触角"延伸至初等中等教育甚至小学教育阶段。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2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天命观"持续塑造着美国的战略思维与国家战略。"天命观"是美国历史文化传统的核心因素,它起源于清教徒的宗教信仰,根植于北美大陆的特殊地理环境,加强于世界上发端较早的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天命观"的演变经历了"种族优越论"﹑"天定命运论"﹑"新天定命运论"﹑"承担义务论"﹑"领导使命论"等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2008年,美国教育部发布了<国家数学顾问团的报告>.报告中的"教学评估"专题主要基于美国成就测验的广泛应用这一背景,对测验的内容、测验成绩的分类、测验项目和测验设计提出建议.美国数学专家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美国数学教学评估在"测验项目和测验设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测验项目"措辞"上的问题、测验程序研发中出现的漏洞、测验项目上的争议,等等.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简单介绍,并对其进行思考,进而提出在测验编制和项目设计上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最快的国家,从政府到高校都非常重视人才的国际化培养。宏观战略上,美国国家领导人对高等教育国际化非常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上升为美国国家战略,并与经济振兴和社会稳定紧密相连;外部策略上,美国的"引进来"和"走出去"策略为国际交流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美国将长期致力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从内部微观角度,以美国州立大学为研究对象,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外语学习和师资管理方面探析美国高等教育本土国际化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美国教育智库"教育政策中心"为例,探讨智库对美国教育政策影响的方式:(1)通过在国会听证会上作证,扩大在政策决策圈的影响;(2)借助媒体影响公众舆论与大众的认知,左右政策议程;(3)通过"旋转门"机制,实现智库研究与政府决策的对接。  相似文献   

16.
政府拨款和非政府拨款是美国高等教育科研经费来源构成的主渠道。以机构基金、商业部门、非盈利组织为主的高等教育科研经费投入呈逐年增长趋势,与政府科研经费拨款呈并驾齐驱态势。从资源视角看,美国高等教育科研经费在来源上表现出"边界松散的市场化和政府诉求的导向化"特征,在科研经费支出上呈现"工具学科的富集化和人文学科的边缘化"趋势,在科研经费分享上彰显出"效率至上的竞争化和公私高校的无差别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2012年,美国的需求是"回流美元",美元进入第三个"17年大周期升浪"和临近"5年升值小周期",世界由此进入"美元升/全球资源资产贬"的格局之中。基于此,中国需要在几个重要问题上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18.
"择校"原本是一种理论构想,之后它代表着一种学校——可选择学校(alternative school),随着"择校"的流行,"择校"意味着多种学校选择的方案。从美国教育史上来看,"择校"经历了从理论构想到小团体创建的新型学校,继而规模逐渐扩大。这一过程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也经历了一些阻碍。  相似文献   

19.
二战之后,美、苏一跃而成为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加上战后苏联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张,这被美国认为是对其领导下的西方自由世界的严重威胁。自总统杜鲁门提出意图遏制苏联的"杜鲁门主义"之后,二者由战时的合作转为战后的竞争与对抗。一直到冷战结束前的时期内,美国历任总统在上台之后都不约而同地提出貌似具有与其前任不同的内容然而实质却基本不变的冷战战略。美国冷战战略的发展与演变贯穿整个冷战过程的始终,深刻影响着其自身乃至整个世界政治格局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王昕 《文教资料》2008,(9):83-84
教育机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基础.美国力求将"公平"体现在大学招生制度上.本文分析了美国大学招生制度中的公平性的特点,希望对我国大学招生制度的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