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语文教学中,我们关注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强调了“品读感悟”。但是,到底什么是“品读感悟”呢?由于对阅读理念理解的偏失,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出现了阅读“过分自主”,缺少教师有效引导的现象,导致了学生的阅读感悟十分肤浅。肤浅的阅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影响阅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些理念是课改的进步,可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阅读"过分自主"、缺少教师有效引导的现象.导致学生的阅读感悟流于肤浅.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些理念是课改的进步,可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阅读"过分自主"、缺少教师有效引导的现象,导致学生的阅读感悟流于肤浅。阅读教学需要深度阅读。深度阅读,是指个体在阅读中能够潜心会文,对阅读材料有更深的理解,即能对文本加以个性化的、合理的理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专家不断研究和深化现代教学方法,新课标再次强调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做到以整本书为阅读内容,以文本的章节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对书籍的整体理解,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意义与价值,剖析作品的中心思想和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内涵。本文即以《匹克威克外传》为例,谈一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5.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老版本相比,增加了"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可见,阅读教学虽注重学生获得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但这样的感受和理解,并非是肤浅的表层的整体感知,而是学生在教师正确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下,通过个人对文本的钻研获得的深层体验与感悟。笔者认为,"咬文嚼字"是学生由浅层次的状态转入对文本深层次阅读的最佳方式和手段,也是学生获得阅读体验与感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高考的压力下,高中语文的教学都是围绕着取得高分为目的来开展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下,阅读理解方面有所提升,但是缺乏对文章深度的理解,降低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对于文章的阅读不愿意深入了解,这样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制约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提出了在高中语文进行深度阅读的教学,以促使学生能够提升文学素养,保证学生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整本书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近年来开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对初中语文教学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出现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改革措施,改变了以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片面化的现象,是对阅读教学误区的矫正和弥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所注重的是对单篇阅读内容的理解,通过对单篇阅读的理解来培养中学生的情感体系,完善学生的阅读思维体系,让学生掌握更高效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第四册《语文读本》节选了《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中的部分文字。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以历史悠久的传统侠文化为背景来观照书中的侠客纵横江湖的生活.那么,将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武侠小说的审美品位,在阅读中深化对侠客与侠义精神的理解,而不止停留在仅仅满足欣赏紧张曲折情节的肤浅的层面。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深度学习理念已成为研究热词,为整本书阅读的实施路径提供了有效选择,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整体阅读教学并不理想,针对整本书阅读实际教学中存在阅读目标模糊、方式单一、情境伪生成等教学现状,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基于此,在深度学习理念下,以《傅雷家书》为例,在教师引导下确立多维度的教学目标,采用选择性阅读方法,以问题情境为教学活动载体,以阅读带动写作,以专题评价方式展开整本书阅读,旨在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深度阅读教学的核心是激励学生自主阅读、追求深度理解和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当前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存在教师教学理念有待提高、学生阅读积累不足、教学设计粗放、评价方式单一问题,对此笔者提出四点对策和建议:强化主题意识、强调批判性思维、鼓励个性化阅读和实施多元化评价。  相似文献   

11.
以《窦娥冤》节选部分为例探讨深度教学理念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的应用。深度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式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深度教学在《窦娥冤》教学中的应用,具体涵盖文学分析与讨论、剧本改编与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与舞台布置等多个方面。这样,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窦娥冤》的内涵,提高表演技巧和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努力挖掘课文"美"与"奇"的因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深刻感受、合作探究,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教学这一开放、多元、互动的教学形式正逐步发展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流。但在实践中,有些课堂教学由于阅读话题设置不当,使阅读活动飘浮游移、肤浅而流于形式,使"对话"变成了"对答"。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结果显然不利于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与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本文首先回答如何理解"意会"和"言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如何实现初中语文阅读中的"意会"与"言传"。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各个民族文化智慧"。苏教版初中学段经典名著中蕴含的丰富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先进文明的载体,更是人类精神和智慧的宝库,是对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在经典名著阅读过程中可以提高"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感受力、认知力、执行力,从而提高阅读素养的生长力。  相似文献   

16.
张志勇 《考试周刊》2023,(32):51-54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和语文教学课程的改革,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而改进中学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策略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文章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根本,通过详细分析中学语文教学阅读的现状,进而建构适合中学语文课程阅读教学的策略,以期能够在实践教学中使学生深度学习,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和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7.
杨军 《考试周刊》2013,(73):18-18
典故往往是诗歌中最精微含蓄的部分,给典故作注则是辅助阅读的必要准备。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中"牛山霑衣"典故的注解没有区别不同版本,截取出典原文前半,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不仅注解应有的功能丧失殆尽,而且不利于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理解诗意。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是不容忽视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阅读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我想略谈我是如何渗透课改理念,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的. 一、在教学中,注入学生的"自我感悟" 根据课改要求,注重学生"自我感悟"就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头脑将知识加工整理后再消化、理解.如果教师一味地把自己的认知结果告诉学生,代替学生的认知过程,必将抹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引导学生"自我感悟"的.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8,(49):1-2
阅读本身就是一个个性化的行为,然而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教学中教师的分析往往掌控着学生的理解过程,文本意义的生成也是由教师整齐划一地规定着,学生在学习中难以获得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因此,笔者以教学《中外人文名作导读》为例,通过"个性化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讨"个性化阅读"教学在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些阅读教学的理念昭示:阅读教学应提高学生主体的参与度,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语文教学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千个,才会呈现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的局面,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实践证明,批注阅读确是把这些教学理念转化为学习行动的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学生在这个批注过程中发展了阅读兴趣,提升了阅读能力,形成了独立的阅读个性,尝到了阅读的甜头。而我们老师,也在这个过程中也因学生的精彩批注而陶醉,下面就我个人的实践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