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浪、搜狐、网易等100多家网站10月15日在北京共同表示将参与文明网站文明频道评选活动。这是由首都文明办、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北京网络媒体协会共同发起的。评选活动将历经自查申报、考评审核、公示审批、宣传表彰、效果延  相似文献   

2.
2006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北京调研时强调,要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积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不文明行为,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明新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就大力开展“大兴网络文明之风”活动提出明确要求。互联网业界和广大网民迅速响应,积极开展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在全国形成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3.
几乎与网络在 中国的迅猛发展同 步,都市报在全国 各城市异军突起, 呈现出一派勃勃生 机。自1995年元旦, “一报在手,尽知天 下事”的《华西都 市报》创刊起至 2001年,《楚天都市 报》、《南方都市 报》、《燕赵都市 报》、《江南都市 报》、《大河报》等 在各地竞相开花, 目前全国的都市报  相似文献   

4.
近期涉及香港某男艺人和众多女艺人的“艳照门”事件一直是网络上的热点和焦点,众所周知,网络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无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因此信息传播速度十分快,信息传播面很广,无论身在何方,无论男女老幼,只要能上网就能很容易地看到这些不雅照片。这次的“艳照门”事件虽然仅仅只是一个个案,但它却暴露了当前网络文明的裂痕。  相似文献   

5.
从“铜须事件”看网络暴力的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刚 《传媒观察》2007,(1):36-37
2006年并不是网络暴力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互联网上的一年,但是2006年中一系列的网络暴力事件必将载入中国互联网史册。[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复活网络精神——浅析“博客”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的“土著”——黑客孕育了几乎所有重要的互联网技术,奠定了互联网开放和共享的根本理念。而互联网的“原始森林”——个人网站,孕育了所有重要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确定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特点和特色。但是,在商业的潮起潮落中,黑客在蜕变,在沦为另类;而个人网站也急剧萎缩,无声无息。于是,博客出现了。  相似文献   

7.
2005年末,胡戈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闪亮登场,开创了中国互联网视频恶搞的“新纪元”,之后网络恶搞进入了鼎盛时期,从(《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到《大电影之数百亿》,近一年下来恶搞之风愈演愈烈,五花八门的恶搞视频铺天盖地而来。从方言配音到电影剪辑,从影视人物到现实名人,恶搞的枪口甚至瞄准了影响过几代人成长的红色经典、英雄人物。伴随着恶搞之风的盛行,反恶搞联盟大军也迅速突起,第五代导演陈凯歌对胡戈大刀阔斧恶搞《无极》的行为愤怒之极,抛出一句“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并声称保留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文明扩展"论是十九世纪末美国对中国实施"门户开放政策"的理论基础,本文着力探析美国的"文明扩展"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及反响。  相似文献   

9.
当今互联网发展趋势是: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互补.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媒体产业融合,是新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0.
潘天翠 《网络传播》2006,(10):26-27
谈到网络媒体,人们总免不了要提到一个词——“内容为王”。国外叫作“Content is King”。该词首先在国内媒体亮相是1997年,由北京青年报首先提出。当时是互联网发展初期信息资源匮乏,以瀛海威为首的ISP(互联网接入服务商)陷入危机,一些互联网服务商另辟蹊径,提出“内容为王”的口号。这在当时确实为丰富互联网中文信息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互联网初期的幼稚与不成熟,内容服务受“注意力经济”观点的影响,忽视了信息内容的质量建设,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互联网进入寒冬时节。  相似文献   

11.
万瑞 《大观周刊》2013,(5):265-265
作为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理论指导,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2.
赵兵 《新闻战线》2022,(1):40-43
<正>把更多的正能量变成网上的大流量,是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是新时代主流媒体占领主阵地的“主攻方向”。要牢牢把握“正能量是总要求”,强化思想引领,重视年轻受众,拓展服务功能,构建起“新闻+政务服务”的全新网络生态,让网络空间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的精神家园、丰富的信息枢纽、有用的服务驿站。  相似文献   

13.
张鹏 《记者摇篮》2006,(3):24-25
网络新闻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介载体传播的新闻信息,网络媒体通常被称为“第四媒体”。20世纪90年代,网络新闻在美国率先产生和普及。中国大陆在1995年5月向社会开放网络并提供服务。自此之后,intternet在国内呈现出快速持续发展的局面,在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等各个领域显现出巨大效应。中国网络事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无论在数量还是在品牌化、合作化以及政策管理水平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网络新闻可以同时调动受众的视觉、听觉,不仅可以像报纸一样发布适时的新闻图片和文字内容,像广播一样向受众播送新闻,而且可以像电视一样播放活动的视频新闻…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使图书馆信息服务有了较强的兼容性、使信息用户具有了集聚性和吸引性,但是目前的“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信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服务理念落后、馆藏结构体系不能适应“互联网+”的要求、图书馆日常工作管理制度滞后、缺乏统一的信息技术支持平台。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树立“互联网+”服务理念、调整馆藏结构、更新日常工作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信息技术支持平台的观点,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绿色网络风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4月9日千龙网等北京14家网站联合发出倡议互联网界文明办网之后,交明办网、文明上网如一般绿色风暴,刮过中国互联网的天空。这也是在全国网上‘扫黄打非’初尝胜果之后,中国网络媒体为营造和谐网络发起的一次大规模集体行动。  相似文献   

16.
徐红 《新闻前哨》2009,(3):83-84
被称作“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已汹涌澎湃地涌入我们的生活。当人们在尽情地领略和感受互联网的精彩和网络媒体的神奇功能时,电视的炫目光环似乎在剥落。网络之所以吸引大家,除了人们喜新厌旧、探索新生事物的天性,更重要的还是网络给受众带来的从未有过的发挥和诉求空间。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明因为具有匿名的虚拟性质,实现现实社会的文明几乎不可能,因此,网络文明实质是一种亚文明,完全用现行的法律、条例、法规来约束,困难极大而且不一定奏效.另外,用户沉浸在虚拟的世界里,寻求的是一种宣泄,有些行为只有单纯的宣泄性质,并没有恶意的违法犯罪的主观心理,完全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网络秩序也不合适.  相似文献   

18.
汪侃 《网络传播》2007,(10):42-43
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网络媒体担负着艰巨的使命。面对网民已经占中国人口十分之一的国情社情,如何用好互联网这一现代工具?如何使互联网真正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这是全社会都应该认真思考和破解的一道难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所谓网络媒体,简言之,就是媒体意义上的网络,恰如媒体意义上的报纸、广播与电视。它是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发布新闻和进行新闻等信息服务的一种传播媒体。与传统的报纸、广播与电视三大媒体相比,它是一种“第四媒体”,是一种“新媒体”.  相似文献   

20.
今天的网络数字技术推进着信息传播的两个发展趋向:一是个体信息能量的深度开掘。RSS,博客,有文字记录功能和多媒体交互能的即时通讯平台,标示地理定位信息的数码相机,有线与无线的各种信息传播渠道,包括IPAD在内的千姿百态的个人信息使用终端,所有这些技术都使得个人信息的获取、创造、传播和使用获得了日益强大的技术支持。网络数字技术在满足个体信息需求的同时,正在深入开掘着每一个生命个体的信息创造与信息传播的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