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为了让幼儿体验制作的乐趣,各环节可作如下调整:第一环节,激发兴趣。教师出示小猴布偶,说:“小猴新开张了一家‘串串水果店’,邀请我们去做客、品尝,你们愿意吗?”第二环节,认识水果标记图。教师出示水果店场景后说:“水果店到了,小猴店里有些什么水果串呢?”让幼儿观察海报或实物,发现、了解两种不同的水果串的制作方法,然后引导幼儿归纳出颜色标记图和形状标记图。第三环节,按标记图串水果。教师说:“小猴想让我们自己制作水果串,先看看有些什么材料。”巩固幼儿对水果名称、颜色、形状的认识。“你想做怎样的水果…  相似文献   

2.
“串串水果店”的设计虽然能引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和操作兴趣,但我觉得小班幼儿不宜用真实的水果来操作。首先,小班幼儿的自控能力相对薄弱,面对那么多好吃的水果难免想品尝,因此很可能转移注意,达不到按标记串水果串的目标。其次,水果被剥皮、切块后会有许多汁水流出,不便操作,也无法保证卫生。第三,如果最后要让幼儿品尝水果串,那就不太卫生。倘若丢弃,又与我们倡导的节俭的生活习惯和低成本的教育理念相矛盾。其实,把真实的水果换成各种颜色、形状的小纸片、小泡沫块、木珠等,不仅不会降低幼儿的兴趣和影响操作的效果,还能发挥幼儿的想像力…  相似文献   

3.
我的小蜗牛     
今天,让孩子们画“草地上一群快乐的蜗牛”。为了使画面内容丰富生动、 主体形 象突出,我给孩子提了两点要求:第一,蜗牛要有大有小、形态各异(在我潜意识里似乎只 有形态各异才显孩子的创造性);第二,因为草地是绿的,为了让蜗牛更显眼不被别人踩着 ,同时为了使画面主体更突出,蜗牛尽量不要用绿色画,而可用其他鲜艳的颜色来画。  幼儿开始作画了。咦,程程(化名)画的蜗牛大小、形态、颜色都一模一样,简直是克 隆出来的,且都排好了队。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没有一点创造性。于是我问他:“你的小蜗牛 怎么都是一样的呢?”“它们都…  相似文献   

4.
目标:1.乐意制作水果串,体验制作的乐趣。2.学习按标记串水果,并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准备:1.将各种水果(香蕉、梨、西瓜、葡萄等)切成多种形状。2.布置串串水果店场景。3.每人一只盆,里面有各种标记图(颜色标记、形状标记);小棒。4.小猴布偶一个,头饰两个。过程:(一)产生兴趣师:(出示小猴布偶)“小猴新开了一家‘串串水果店’,生意可好了。它来不及做水果串,想请小朋友帮帮它,你们愿意吗?”(二)认识标记图师:“小猴说串水果有个要求,要按它带来的标记图串,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标记。”1.师:(出示颜色标记图)“这是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表…  相似文献   

5.
串串水果店     
目标:1.乐意制作水果串,体验制作的乐趣。2.学习按标记串水果,并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准备:1.将各种水果(香蕉、梨、西瓜、葡萄等)切成多种形状。2.布置串串水果店场景。3.每人一只盆,里面有各种标记图(颜色标记、形状标记);小棒。4.小猴布偶一个,头饰两个。过程:一、产生兴趣师:(出示小猴布偶。)小猴新开了一家“串串水果店”,生意可好了。它来不及做水果串,想请小朋友帮帮它,你们愿意吗?二、认识标记图师:小猴说串水果有个要求,要按它带来的标记图串,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标记。1.师:(出示颜色标记图。)这是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红色…  相似文献   

6.
水果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它营养丰富,又贴近幼儿的生活。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水果的种类很多,并且它们大小、颜色、形状各不相同。幼儿虽然认识一些水果,但对于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生长环境不是很了解,不能用语言进行表达。为了让幼儿对水果有进一步地认识,对水果的生长环境有进一步的了解,激发幼儿探索水果的欲望。结合我们的主题,我们设计了这次美工活动《葡萄熟了》。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寻找切入点一天,我边给幼儿讲《三只蝴蝶》的故事,边舞动自然角里的蝴蝶标本,模拟故事场景。幼儿一边听一边跟着“飞”了起来,还说“我是红蝴蝶”“我是黄蝴蝶”,有的甚至想像自己就是小蜗牛、小螃蟹。幼儿的生动表现激发了我的灵感:我何不抓住这个契机,发动幼儿创设一个仿真的“丛林世界”,开展角色表演活动呢?这样不仅能把自然角的内容融入角色表演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有关自然知识,还能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友情。(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某些表现可能是无意识的,却往往包含了很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如果我们能敏锐地捕捉这些生动表现,就有可能成为…  相似文献   

8.
一、设计意图 之所以选择运用"颜色"尝试如何"创造颜色"展开幼儿视觉与感觉的色彩之旅来扩展创编儿歌,是因为"颜色"在幼儿的生活中十分常见,为幼儿所熟知.其涛歌中的基本句式:×色×色在一起变成×色画××,既简单明了,幼儿又容易理解并掌握.在活动之前,我们开展了与"颜色"相关的其他形式的活动,如:多彩的颜色(歌曲);有趣的颜色(认识);涂色(美工)等.  相似文献   

9.
蜗牛的家     
晓敏 《幼儿教育》2000,(2):44-44
一天,小蜗牛在草地上爬,一只小老鼠问它:“你背个大包,是要出去旅行吗?”蜗牛说:“你难道不知道?我背的是我的家呀!”“你的家?那么,窗户在哪儿?”小老鼠觉得很奇怪。“我的家不需要窗户!”蜗牛边说边爬开了。小蜗牛爬呀爬,一只小蚂蚁问它:“你背个大包,是不是要去度假?”“这不是什么包,这是我的家!”小蜗牛仍然耐心地解释。“你的家?那么烟囱在哪儿?”蚂蚁也觉得奇怪。“我的家不需要烟囱!”蜗牛边爬边说。小蜗牛还是慢慢地向前爬。草丛里跳出一只小蚂蚱,问它:“你肯定是个邮递员!你背的大袋子里有我的信吗?”“我不是邮递员,那也不是袋子。我背着我的家呢!”蜗牛回答说。“你的家?你家里有家具吗?”蚂蚱也挺好奇。这时候,天下起雨来,动物们都躲雨去了,只有小蜗牛不慌不忙,慢慢缩进自己的壳里。那是一个舒适的家,尽管没有窗户、烟囱和家具,可是,它能为蜗牛挡住风和雨。(选自《幼儿画报》1998.8)  相似文献   

10.
在摸索如何提高儿歌教学效果的过程中,我感到,巧妙地再现儿歌的语言形象是提高儿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为幼儿思维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只有在幼儿面前展现鲜明的形象,才能给幼儿思维提供依据,鼓起幼儿想象的风帆,激发幼儿内心情感。也只有这样,幼儿才能真正理解儿歌,记住儿歌,有感情地朗诵以至表演儿歌。先谈谈通过情境表演教幼儿学习儿歌的方法。有些儿歌是叙事性的,如《原来是你》、《小兔过桥》、《客人来了》等。这些儿歌不仅有情节,而且有人物对话、心理活动。在教学时,我们就采用情境表演的形式再现儿歌的语言形象。对一些对话较多的儿歌,我先告诉幼儿儿歌的内容梗概,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如把儿歌《客人来了》编成小故事讲给幼儿听,让他们对儿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表演小话剧。客人问:“你妈妈呢?”我回答:“妈妈不  相似文献   

11.
小朋友非常喜欢连点游戏,我将这一形式迁移运用到序数的复习上,效果很好。该游戏的准备工作十分简便,只需在白纸上整齐地、有规律地画好圆点,但横排和竖排的圆点数均不能超过10(如图)。游戏前,教师提供给幼儿画好圆点的练习纸,请幼儿根据教师的指示把相应的圆点用笔连结起来。如教师以缓慢而清晰的节奏说出:“从第×行的第×点出发,经过第×行的第×点,经过第×行的第×点……”的指示,幼儿一边听提示,一边找到相应的圆点,并将之一一连结。连结完成后出现的有趣的卡通图案令幼儿欣喜不已,有些抽象的图案则让幼儿产生丰富的联想。该游戏还可以移入数学角,让幼儿自由结伴玩。游戏时,可以让一名幼儿(轮流)担任“小老师”,其余幼儿根据“小老师”的指示操作。幼儿久玩不厌。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实践(《蜗牛》 ,三年级《科学》上册动物单元的第二课 ,这是我刚接触新的《科学》教材上的一堂教学研讨课。)(一)提出问题 :师 :课前布置大家去捉几只蜗牛来 ,都准备好了吗?生 :捉到了(齐答)师 :很好!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蜗牛(板书 :蜗牛)师 :对蜗牛 ,你想研究些什么?也就是可以提出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生 :我想研究蜗牛的身体是怎么样的?生 :蜗牛是什么颜色的?生 :蜗牛的壳是干什么用的?蜗牛为什么要背着这个重重的壳?生 :蜗牛头上的两个角是干什么用的?生 :蜗牛有没有眼睛?生 :蜗牛有没有鼻子?生 :蜗牛是怎样吃东西的?它的嘴…  相似文献   

13.
整个活动似乎给人以一种教师操控活动,幼儿被动应对的感觉,我觉得教师应鼓励幼儿自主探究,让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一、创设情景观察发现是获得知识经验的前提,因此,教师可事先布置好“串串水果店”的场景,直接导入课题:“小猴的‘串串水果店’开张了,里面有些什么好吃的水果串呢?”这一提问既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又能自然地引导幼儿观察小猴店里各种不同的水果,初步感知水果串的不同制作方法,为后面的操作作铺垫。二、展开讨论讨论是对知识的深加工,也是深入探究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安排一些开放性的问…  相似文献   

14.
【活动目的】1.使学生了解数学和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使学生了解可以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创新和协作能力。【教学过程】一、我是小当家。课件播放公园美丽的景色。谈话:公园美吗?(美。)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一起去公园玩好吗?(好。)在去之前我们准备一些水果怎么样?(好。)我们请水果店的老板来介绍一下店铺里的水果。1.“水果店老板”(学生扮演)向学生介绍自己店里的水果(屏幕点击),并给出相应的价格。师:哇。这么多的水果,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自己来当家,小朋友们商量…  相似文献   

15.
每当我看见幼儿园草地上的蜗牛时,便不由得想起十年前发生的一件事。 那年我刚走上工作岗位。在一个雨过天晴的下午,幼儿园的草地上、冬青树里、墙脚下、操场边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蜗牛。我带着小二班的孩子在户外观察蜗牛。有的幼儿用树叶托着蜗牛,在高谈、嬉笑;有的幼儿在给蜗牛喂食;有的幼儿在玩蜗牛赛跑的游戏……活动结束时,我对小朋友们说:“今天我们的自  相似文献   

16.
一、开水果店小熊的水果店开张了,小朋友快来尝一尝。请小朋友坐一排,轮流一次说出一种水果的名称,后面的小朋友不能和前面说的一样。游戏循环进行,直到想不出新的答案为止,数数“吃”了几种水果。一家人也可以进行。提示:用同样的方式,还可以玩“停车场”、“玩具店”等游戏,目的在于让幼儿学习分类,丰富语言,训练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17.
[提示与教学建议]毅力与恒心,是成才之路上必不可少的两个重要因素,要想让幼儿成为有用之材,就必须从小注重这两方面的培养。《花蜗牛爬高墙》用童话的形式对幼儿进行了教育:做事要有毅力与恒心。这一材料适合中、大班幼儿教学。  相似文献   

18.
黄靖 《教育导刊》2005,(9):38-38
一、活动设计意图 排图讲述是大班幼儿喜爱的一种讲述活动.《小乌龟和小蜗牛》是一组不按情节发展顺序排列的连续画,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能产生多种方法,而不同的排序,所编出的故事情节就会不同.  相似文献   

19.
设计意图孩子们大多喜欢听故事而不喜欢讲故事,因为将听到的故事再讲述出来有很大的难度,而讲故事恰恰是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怎样才能让幼儿对讲故事产生兴趣呢?我们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了研讨,探索出一种较好的形式——符号记录法。故事《会动的房子》情节清晰、简单,涉及角色较少,考虑到中班幼儿已经可以用简笔画的形式来表现画面,因此我们设计了本节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讲故  相似文献   

20.
一天,小蜗牛正在草地上爬,一只燕子边飞边唱:“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蜗牛想:“春天来了吗?我怎么感觉不到呢?”“燕子阿姨,你带我飞上天去,看看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好吗?”小蜗牛对燕子说。燕子阿姨背着小蜗牛,她还叫来了孩子们,一起飞上天。飞呀飞,飞过森林,小蜗牛探出头来尖叫:“啊,原来春天是穿着绿衣裳的树哥哥。”飞呀飞,飞过桃树园,小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