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馆作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我国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展览、教育、培训、休闲等功能使其成为天然的科学聚集地和扩散场,肩负着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的重要使命。本文采用传播学的传者视角,以山西省科学技术馆为个案,就其建立以人才驱动的发展模式,内容侧的展陈丰富性与脉络逻辑性,形式侧的方式多样性与展示互动性的独特科学传播平台进行深入探讨,并从以人才为核心、主题选择、分众化传播和科技馆生态体系构建等方面对科技馆科学普及和社会教育功能进行优化重组,为培养新时代科学传播人才、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包容的传播生态提供可行案例基础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 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 十四五” 规划(2021—2025 年) ? 高度重视实体科技馆建设、对科技馆展览创新提出高质量发展要求? 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作用? 以广东科学中心展览研发创新实践为例? 从联合社会力量、建立研发机制、探索跨界融合、健全创新发展四个方面探讨科技馆展览展品研发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自2011年诞生以来,中国流动科技馆以流动巡回展出的方式,将展览资源送到尚未建设科技馆的县域地区,有效补齐了基层科普短板,极大地促进了科普资源的公平和普惠。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以基础科学为主的资源内容已难以满足基层公众的实际需求。剖析流动馆小型主题式科普展览的主要特点,以“生态环境”主题展览为例,从背景调研、目标聚焦、主题凝练、内容策划、展览布局等方面入手,梳理该类展览的策展方法,可以为今后流动馆小型主题式科普展览的策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礼赞共和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是中国科技馆2019年精心策划打造的一个主题展览,是利用科技馆独特的科普展教形式和手段进行科技成就展示宣传的成功尝试。本文通梳理展览策展思路,剖析了该展览在选题、展览目标、内容规划、布展和展品设计等方面收获的经验,希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国家战略背景下,为今后拓展科技馆展示科技成就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展览展品作为科技馆最具标识性的符号和最核心的科学传播载体,一直是科技馆业内同行关注的重点。本文围绕展览展品创新开发的理念与原则、方法与步骤、机制与保障等多个维度,系统阐述了合肥科技馆在这一领域的实践与探索,以期为各地科技馆提供思路,共同支撑和推动我国现代科技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和《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为主要背景,结合各类科普场馆所诞生的历史背景和各自特点分析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时代使命。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提出了科学文化建设对科普场馆的要求,从实现科学文化价值引领的角度对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提出了提升战略意识、加强学术研究、打破专业壁垒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现代科技馆体系迎来了新的时代机遇与挑战,亟待实施科普资源的供给侧改革。改革应当向着促进公众参与、加强跨界融合、应用新兴科技、推动科普产业、深化国际合作的共同方向,优化展览展示的水平和质量、深化教育资源多元与创新、细化观众需求探知与响应、强化学术建设与成果转化,从而提升展览吸引力、科学传播力、精准服务力与创新驱动力,踏上高质量、高效能的现代科技馆之路。  相似文献   

8.
蒋丽平 《新闻世界》2012,(7):248-249
近年来,美剧在我国非常流行,它有一显著特点是蕴含较多的科学知识。美剧的火爆启迪我们,当科学披上流行文化这层糖衣,更容易突破科学的围墙被大众所接受。本文以《别对我撒谎》为例对美剧中心科学传播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科技馆是校外科学教育的基础阵地,在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培育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科技馆体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分析科技馆科学教育的重要定位出发,指出科技馆科学教育在实现价值引领、供给侧改革以及开放体系建设上的新目标,并结合我国科技馆科学教育发展中的现存问题,从理论研究、资源建设和生态构建层面提出解决方案,助力我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在新时期办院方针指导下,培养稳定的科学传播队伍,开展各类科学传播特色品牌活动,并结合新媒体平台的优势与特点,形成了全面立体的科学传播体系.本文针对中国科学院13个院职能机构、12个分院、114个研究单位以及4个公共支撑单位为分析对象,定性分析了84个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点,并就进一步提升微信公众平台上科学传播效果进行了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邵华 《全国新书目》2022,(3):129-132
在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公众对科普内容供给的要求不断提高。本文结合案例重点探讨在新时代科普编辑应如何积极改变传统的出版思维,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秉承“服务大众”的思想,坚持把“弘扬科学精神”当作使命,用“科学与人文结合”的理念指导作者,充分运用“编创互动”的行为打造科普精品,积极利用“融合出版”满足读者新需求,做好科学传播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归纳分析了科技馆消防系统的特点及问题,论证了科技馆消防系统更新改造的必要性,以中国科技馆为例,探讨其消防系统现状、消防系统更新改造的目标及具体举措,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科技馆消防系统的运行及改造实例,为后续科技馆的安全管理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前,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存在线上线下各自为战、未能有效融合,叙事风格严肃正式、内容晦涩难懂,植物文化科普欠缺、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等普遍问题。通过对国家植物园微信公众号2021年度阅读量最高、阅读完成度最高的文章进行梳理,探索受欢迎作品背后的特征及规律,总结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专业性和可读性相结合”“视觉化与听觉化相结合”的传播特点。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从突出传播特色、完善优质服务、实现多平台联动三个方面对国家植物园微信公众号提出传播效果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进行科技馆展览设计时,应首先明确主题,采取纲举目张、主题展开式的设计方法;应让展览主题得到明确而显著的可视化表达;应努力提升展览的信息密度;在展览内容未明确时,不需要过早开展环境布展设计。而在进行科技馆展品设计时,要了解和把握审美体验规律,让观众产生良好的知觉体验、认同体验、反思体验;应坚持反常态、反经验、反直觉的设计原则,引发“惊”和“喜”的情感;运用合理的设计技巧,让观众的知觉体验更加充分;优化阐释方式,让观众产生认同体验和反思体验;遵循必要的原则,减少展品研发失败次数。  相似文献   

15.
分析科学传播内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从采集科学信息、培养作者群体、搭建研究与普及桥梁等方面探讨高校学术期刊对科学传播理论研究的促进作用,从期刊编辑、期刊内容策划、期刊数字化推广等角度提出高校学术期刊推动科学传播理论研究的举措。  相似文献   

16.
正辽宁省科技馆位于沈阳浑南新城市民广场的东南角,可媲美中国科学技术馆,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局部六层,巨大球幕影院被包含进立方体型建筑的一角。远望科技馆巨大的球幕影院,外观醒目、气势宏伟,整体外立面设计融入了艺术灵动和科技的元素,充分展示了科技馆的特点。辽宁省科技馆新馆建成后,将成为辐射全省乃至东北的科普活动中心,是一座集科普教育、科技交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全新场馆,将为全省各市科技  相似文献   

17.
林颖 《出版参考》2022,(10):72-74+66
原创少儿科普图书的强大是中国少儿科普出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硬核动力。为儿童打造优质的原创科普图书是出版社的社会责任,是普及科学知识的迫切需要。文章简要分析了当前少儿科普图书出版的现状,以原创少儿科普图书的出版实践为例,探讨如何紧扣“一心”即儿童的好奇心,发挥“两翼”即线下创意营销活动、新媒体平台的作用,打造原创儿童科普图书精品,为科学精神赋能。  相似文献   

18.
科技馆的展品多为一次性投入,但创新研发并不是一次性完成,在实际开放运行过程中必然与设计初衷和观众理解存在偏差,因此改进、完善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组织展品运行状态综合评估,构建包括知识传达、互动形式、教育应用、体验效果和质量状况的五项指标评估框架,收集科技馆展品的优缺点信息,组织内部与外部进行合作评估,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混合评估方法,形成改造、升级或更新的支撑方案,明确展品升级优化的目的性,从而实现科技馆展品常展常新和创新研发。  相似文献   

19.
科普讲座是科技馆常见的一种科普教育形式。在全国大力建设科技馆的时代,科普讲座的举办不仅可以吸引公众注意力、扩大科技馆影响力,还可以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服务。中国科技馆于2015年1月创办了"中科馆大讲堂"科普讲座,经过五年的打造,逐渐成为品牌活动项目。通过对我国科普讲座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中科馆大讲堂"的实践,可以发现,博物馆(科技馆)必须加快包括科普讲座在内的科普供给侧机构性改革,以满足公众需求。  相似文献   

20.
董雪 《新闻世界》2012,(4):88-89
科学传播历史悠久,但就我国而言,科学传播的范围、程度还远远不够,传统媒体受制于多种因素,在这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则有可能使科学传播的困境有所改观。文章以科学松鼠会为例,依照拉斯韦尔所提出的"5W模式",对新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机制进行了全面分析,试图对未来的科学传播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