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价值取向既是一种价值选择 ,也是一种价值预期。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准确定位 ,对未来基础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 ,不仅要明确目前基础教育价值取向存在的偏颇 ,也要明确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才是正确的 ,符合当前实际的。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生活的全部内涵。千百年来 ,更自尊地生存 ,更完善地发展 ,被理解为生命的全部意义 ,成为人类生活永恒的追求。教育是实现人的发展的崇高理想的唯一途径。基础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 ,而不仅仅是“才”的教育。基础教育本身并不是目的 ,它是终身学习和一生发展的基础。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定位应该是 :…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具有多元性、理应性、工具性及统一性的特性。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里应试教育仍在继续进行,而素质教育的推进举步维艰,这是教育的价值取向的偏差所致。要解决这一重大问题,还必须从分析教育的价值取向入手,并采取相关措施,遏制应试教育,促使素质教育的推进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实践的价值取向反映着实践主体的价值需求,是规律性与目的性、公平性与效益性、多元性与统一性的有机结合。我国基础教育实践的价值取向应突破功利主义与二元对立的局限,以素质教育为价值追寻,加强教育过程的人文性,凸显教育结果的发展性。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履行好“奠基工程”的职责,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新课改的价值取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主体性、发展性教育,这也是基础教育所确立的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用以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为核心而形成的新的教育质量观、学生观、人才观及评价观来指导教育实践,必将会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参与者主要有“职业成就价值取向”、“环境适应价值取向”、“现状维持价值取向”。不同类型的价值取向形成的原因不同,对课程改革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课程改革参与者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对课程改革参与者的支持与激励,课程改革实践者的反思与变革是重塑课程改革价值取向,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参与者主要有“职业成就价值取向”、“环境适应价值取向”、“现状维持价值取向”。不同类型的价值取向形成的原因不同,对课程改革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课程改革参与者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对课程改革参与者的支持与激励,课程改革实践者的反思与变革是重塑课程改革价值取向,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我国学者从批判和反思的角度重新审视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问题,批判了现存的"离农"和"为农"两种价值取向的弊端,反思了其应然的方向,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研究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在研究内容上,要从"经验"转向"策略";在研究方法上,要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证调研相结合,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研究态度上,从"局外人"走向"局内人",做一名"草根式"教育家。这些是学者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重新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美基础教育政策价值取向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政策经历了两种价值取向:一是实施"城乡、地区不均衡发展和精英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二是追求教育公平的政策价值取向。美国基础教育政策经历了以"保障教育机会均等"为基相标指向时期、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基本价值导向时期和以"教育机会均等与教育质量相扶相携"为基本价值追求三个重要发展时期。通过对中美两国基础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对比分析可知,基础教育是公共产品,要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构建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承担最终责任的体制机制,必须建立权威、系统的基本公共服务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0.
蒋海燕 《文教资料》2010,(25):144-145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化"价值取向。而农村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价值取向就是要从提升农村人的素质出发,协调平衡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间的关系,统筹农村发展和城市发展间的关系,既满足农村人现时的功利的升学需求,让学生"学会生存",更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使学生养成对生命对生活的崇敬和热爱、对宇宙对知识的敬畏和向往,在理性思维过程中感受智慧活动的乐趣,在适应生活中学会创造生活享受生活,突出教育的超越性、引导性和批判性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于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价值取向在学生利益、教育公共性、教育平等等方面还存在着认识上的缺失。学生利益的缺失导致人才输送论目标的形成;教育公共性的缺失导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问题的出现;教育平等的缺失导致分层筛选被当作基础教育的基本功能。人才输送论目标的形成、优质学校的出现、分层筛选功能的产生使我国基础教育丧失了教育的公共性和公益性的根本属性。  相似文献   

12.
13.
在教育系统中基础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取向的科学定位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指导基础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存在的基础与意义,基础教育迫切需要将学生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本位转变。"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价值在教育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知识是教育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知识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什么知识最有价值“问题也就成为了我们思考教育问题的逻辑起点。人们持什么样的知识观,往往决定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价值取向。因此,随着知识观的转变,探讨基础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七次比较大的课程改革,成效显著.但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仍存在轻视人的价值与“整个人”的发展、远离生活与本土文化、官本位、功利化等不良取向,坚持以人为本,凸显人的价值、再现文化特色、促进民主参与、构建自由人格是我国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寻.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嬗变表现为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人的发展五个方面摇摆不定,这对基础教育的发展造成了种种缺失。反而思之,其根源在于没有确立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基点。根据基础教育的本质要求以及时代精神的呼唤,"以人为本"应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基点。  相似文献   

17.
民办基础教育发展趋向的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时期,我国民办基础教育进入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民办基础教育发展总体呈现平稳态势,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地区间、城乡间和不同教育阶段间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状况。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民办基础教育需要在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上适时调整,深化学校内部改革。  相似文献   

18.
价值取向是价值主体在基础教育决策时对基础教育价值选择表现出来的倾向性。我国基础教育决策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价值失衡、价值失真与功利取向等问题。优化基础教育决策价值取向必将有利于基础教育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所致力于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国际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张力;平等与高质量之间的张力;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张力,由此形成的主要价值取向包括,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民主与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教育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基础教育实践的价值取向原则 取向原则是基础教育实践在价值取向上的基本要求。有研究者认为,新基础教育实践的价值取向在于“打好基础”,强调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也有研究者认为,我国基础教育实践的社会价值取向应该坚持社会公平原则、社会经济效益原则和社会政治稳定原则。我们认为,我国基础教育价值实践在取向上应该是规律性与目的性、公平性与效益性、多元性与统一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