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责任扩散效应是社会心理学家B.Latane在1981年提出的.B.Latane经过研究发现:由于其他人在场,人们对事件的干预可能性降低,也就是人们感到责任分散给了在场的所有人,自己的责任减少了,其他人不采取行动便认为自己也没有采取行动的必要。这种效应在班级集体活动中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2.
梁桂 《班主任》2006,(3):10-11
责任扩散效应是社会心理学家B.Latane在1981年提出的.B.Latane经过研究发现,在社会公共场合,由于其他人在场,人们感到责任分散给了在场的所有人,因而自己的责任减少了,所以,在其他人不采取行动时,便认为自己也没有采取行动的必要.这种效应在班集体活动中广泛存在.比如,集体劳动时,有些学生懒洋洋,出工不出力;学生在教室随意乱丢垃圾,没有自觉维护教室的清洁卫生;自习课学生不能自觉遵守纪律,吵闹或者捣乱等等.以上现象是责任扩散效应使部分学生的主体性受到抑制,自觉性降低,从而放任自己的行为,扰乱了正常的班级秩序.  相似文献   

3.
陈明君  黄琴 《云南教育》2007,(B08):38-38
“当教室、走廊等交谈地方无其他人在场时,不能进行一对一交谈……正常的交往应是透明的、文明的、健康的;男女同学在交谈过程中,不允许存在任何身体接触,如手拉手、拥抱、互相拍打、攀背、接吻等不良道德行为;男女同学不能在学校餐厅或其他地方结对就餐……”7月初,广西宜州市一中出台的《男女同学交往若干规定》,引来议论纷纷。(8月22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4.
案例 高一(8)班是个新组建的班级,该班的班主任也刚从初中调入。开学后一个阶段,班级发展平稳。在10月初举行的校运会上,学生们表现出很好的集体意识,并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爱好特长;不少任课老师反映,该班课堂气氛活跃,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发表自己的想法。可是,期中考试后,问题陆陆续续地出来了:文理偏科现象明显;有些学生不能妥善地处理同学关系,要么相互猜忌,  相似文献   

5.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一个新的集体里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每个同学都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希望自己所在的班级是一个优秀的团结的集体。对新建班级而言,由于处在一个全新的环境,彼此间不了解,许多同学都会有一种孤独无助感。因此班级组建之初,强化学生的集体归属感、认同感,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 《班主任》2012,(11):40-41
我们班有这样一些学生:有的凡是集体活动或游戏都没兴趣,能不参加就不参加,宁愿一个人独自玩耍;有的平日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沉默寡言,很少跟同学一起玩,难得和同学说上一句话。因此,他们的朋友很少,同学们常用"不合群"来形容他们。针对这样的孩子,班主任该怎样帮助他们?(上海黄普)  相似文献   

7.
俞群 《家庭教育》2007,(5S):32-33
李小韦(化名)是小学四年级的男孩子。小韦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吵架、打架,因此同学关系紧张。他也很少参加班级集体活动。他与老师很疏远,见到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并且对老师的批评常常顶嘴。回到家里,他与父母沟通也很少,经常发脾气,甚至亲戚、朋友喜爱地摸摸他的头,他也会因此生气。[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试析新世纪班级建设的目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区分几类班级存在形态(管理集体、学习集体、团结集体、自主集体)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新世纪班级建设的目标应该是:使每一位学生都得以充分敞现自己的精神世界,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中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创造一个互相欣赏并使每个人的精神生命得以滋养、生命质量得以提高的民主集体。  相似文献   

9.
课改走到今天,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频频亮相,集体备课就是其中之一。教师通过参与集体备课,可以解决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最实用的问题。然而,反思身边一些学校的集体备课活动,不由得为之叹息。大家把集体备课误认为是同年级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集体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将其装订成册,称为"集体备课";要么就是网上大量下载拼凑,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教学实际需要;还有就是唱独角戏,主备人备好了,其他人出工不出力,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  相似文献   

10.
底层与精英主义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丽娃沙龙是以华东师范大学中系青年学为主体的学术讨论团体。沙龙兼涉史哲,主张学术独立,注重学理辨析,营造自由论争的学术氛围。沙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集体讨论会,每三周一次,方式是由一人提交论,其他人对论进行批评性质疑;二是网上讨论区,继续集体讨论时没有解决的问题,把论争引向深入。欢迎不能参加集体讨论的朋友到网上参加沙龙的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1.
【正】一、关于集体行动的理论综述1.集体行动困境的内涵经济学中传统的"集体理论"认为,拥有共同利益的人集合在一起就是集体。集体中的所有个体都是具有理性和寻求自我利益的。集体采取行动实现目标后,集体中的个体都能够获得自己的利益。基于此,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每个人必然会采取行动推动集体利益的最大化,然后自己才能获益。集体...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幼儿上课不敢举手发言,碰到困难以哭表示,怯于表现;有的幼儿不敢参加体育活动,不敢与人交往,回避集体活动;也有的幼儿害怕黑暗,不肯独自睡觉等等。在集体活动中,他们特别胆小,总是充当“听众”“观众”的角色,一旦让他们试试,就紧张得愁眉苦脸。这类孩子平时总是小心、谨慎做事,唯恐自己成为别人  相似文献   

13.
活动背景 小学与初中在生活节奏、学习难度、思维方式及同学相处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新升入初一的学生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为此,本节课针对入学半年左右的学生的适应问题,通过体验活动“我是一片小拼图”、艺术疗法等让学生体会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学习与他人的相处之道,建立集体归属感。  相似文献   

14.
《四川教育》2007,(2):54-62
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的集体备课分为大组集体备课、学段集体备课和年级集体备课三个层次:大组集体备课每期次数不多,主要是由教研组共同确定一个专题进行研究或应对学校的展示课、参赛课;学段集体备课分为低、中、高三段,每周或间周一次,同学段的集体备课以“小沙龙”活动为呈现方式;年级集体备课是由同一年级的老师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交流研讨,尽量提高每节课的效率。这里我们所要展示的是锦官新城小学的学段集体备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中同伴互助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分享经验的平台。但是,当前不少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少数教师掌握着话语权,其他教师要么不敢发表意见,要么不愿意发表意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1)学校缺乏合作与包容的文化氛围,一些教师怕自己讲不好而被其他教师看轻自己,所以不敢发表意见。(2)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单一,一般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对同学科教师进行排队、比较,这样,同学科教师就成了竞争对手,因此不少教师不愿意将自己的经验与别人分享。(3)学校管理滞后,有些学校根本没有制定集体备课评价制度,有些学校虽然制定了评价制度,但由于评价标准不完善,因此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掘教师的潜能,调动其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全宏艳 《湖南教育》2002,(21):46-46
一位学生说他最近挺不顺心的,因为期末考试成绩由原来的前五名降到了二十几名,三好生自然没被选上。于是,他开始对自己丧失了信心。原本积极上进的他变得很消沉,精神上处于极度焦虑状态,在班上从不主动与同学交往,也不参加任何班集体活动,理由是:“我不行。”心理学上把人们在要达到某个目标时受到阻碍和干扰,致使其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称之为挫折。正确面对挫折能使人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化失败为动力。反之,不能正确面对挫折则会使人丧失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对自己全盘否定,形成强烈的自卑感,从而导致上…  相似文献   

17.
事件过程: 在我们班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学生小刘,与班内其他同学相比,他长得机灵英俊,很招人喜欢。但随着相处的时间长了,“特殊”之处逐渐显露出来:早晨上课,经常迟到;他上学精神恍惚,多次把课间操时间认为是放学了,很少能把学习用具带齐了;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也不管是否有人在听,他都不停地说话;他悲观厌世,牢骚满腹。对周围的一切都表示不满,不相信人间友情关爱的存在,觉得所有人都唯利是图,即使看到好人好事,他也认为是“表现”或“假装”,觉得只有傻子才认为是好人好事;集体活动他不积极参加,都是在被动参与,不会与同学相处,不是恶语伤人,就是动作太野蛮粗暴,与同学关系较紧张,谁都不愿意挨着他坐或和他合作。在41人的班集体中,他成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在地理老师组织的定向越野比赛前夕,学生们都非常兴奋,各小组跃跃欲试,一次又一次地商量着如何取胜。而小刘却说不参加。  相似文献   

18.
在实施音乐教学中,我曾感觉到这样的困惑:在给七年级学生上课时,课堂气氛会更浓,学生也乐于表现自己。给九年级学生上课时,课堂气氛就不那么浓了,学生也不敢表现自己;在学生集体演唱时声音很响亮,而要他们独唱时,很多同学却红着脸,躬腰驼背,手不停地捏着衣角,显得十分紧张,表情极不自然。究其原因:害羞和缺乏自信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羞涩”感就表现出来,害怕自己唱得不好,丢了面子。  相似文献   

19.
杨雷 《今日教育》2012,(11):43-43
去年上学期因为张老师休产假,我兼了四个班的数学教学。因为没有时间辅导学生,便想了一个偷懒的办法:从每个班里挑出两位数学学得好的同学,让他们做小老师,如果其他人的数学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先问小老师,小老师解决不了的,集体讨论,最后还是解决不了的再问我。本以为这样的权宜之计,会导致成绩不理想,不曾想全区的数学竞赛中,前十名里我的学生中占了五名。  相似文献   

20.
心理相容是指一个团体或集体中的成员,心理协调一致,或指成员间在言谈、举止、思想观点、个性品质、风度、气质等方面能互相接受,至少在某一个具体方面被其他成员所认可。心理相容是人们正常相处的重要心理基础,是集体活动能顺利进行的重要社会心理条件:心理相容能使人们关系和谐一致,反之会使双方感到别扭、合不来,甚至产生埋怨、嫉妒或怨恨。一个心理相容的女生群体一般应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同学之间能够相互了解,既了解各自的优点,也了解各自的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