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年一度的“两会”报道,就其实质来说是一组特殊的会议报道,容易产生篇幅偏长、可读性较差等会议报道的通病。新华日报在新一轮改版中特别强调“活化”规定动作,怎样活化“两会”报道这个大的规定动作呢?笔者连续两年参加新华日报“两会”报  相似文献   

2.
武孟影 《青年记者》2020,(11):109-110
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纪念价值,而报刊作为社会记忆的再生产者使得五四运动得到正确阐释,在传承五四精神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战争期间,《新华日报》的五四纪念报道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有其独特的呈现方式.本文将通过费尔克拉夫的话语分析方法对《新华日报》(1938-1947)有关五四的108篇纪念报道(题词、歌词、广告、报眼、漫画亦算作一篇)进行研究.《新华日报》将近十年的五四纪念话语主要有两个,从最初的“团结抗战”到后期的“民主科学”,充分展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宣传任务.  相似文献   

3.
马薇 《新闻通讯》2014,(5):61-61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新华日报连续七轮开辟“来自记者联系点的报道”专栏,笔者也曾多次采写“走转改”、“联系点”报道。2月22日,由笔者采写的《拆了老公寓,不拆邻里情》在新华日报头版头条刊出,这篇讲述一群普通老百姓拆迁故事的报道,不仅在业内赢得认可,  相似文献   

4.
在《新华日报》的版面上,社会新闻占有相当的比重。但是,《新华日报》的社会新闻,一没有当时国民党统治区报纸竞相刊载的要人、名星的轶闻艳事,二没有刺激感官的色情报道,更没有专以揭露阴私秘事的“锁眼新闻”。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报道相对而言,《新华日报》的社会新闻是一种“轻武器”,但它同样在国统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显示出鲜明的特色。这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报刊审读     
新华日报的“三农”报道翻开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中旬的《新华日报》,发现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新闻多了,到农民家里走走的记者多了,为新农村建设鼓与呼、办实事的报道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舆论氛围更加“三贴近”了。这是《新华日报》改进与创新“三农”宣传、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2008年6月20日在考察人民日报社工作时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这一精辟阐述表明,以人为本,民声为重,也是做好经济报道的根本要求。发展是第一要务。经济报道在《新华日报》版面上处于最为突出、重要的地位。去年下半年以来,新华日报编委会在实践中体会尤深的是:经济报道要问需于民。  相似文献   

7.
据新华日报报道:一个乡办厂的供销员,采用种种手段,从1988年12月以来,以30多个“新闻单位”的名义,在南京、盐城、兴化、射阳等地成立了“记者站”、“办事处”等。有的“办事处”还在当地工商局办理了营业执照,在当地报刊上刊播了“成立公告”和招聘记者的广告,还向有关法律部门聘请了两名常年法律顾问。此人利用这些“记者站”、“办事处”的名义,进行非法活动,行  相似文献   

8.
陈明 《传媒观察》2008,(3):55-56
岁末年初,一本以《新华日报》近年来报道南通的“重头”稿件为主体的《聚焦南通》新闻集新鲜出炉,在南通新闻界乃至社会上引起反响。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高兴地说,“《新华日报》记者关于南通的报道视角独特,有高度、有深度、有亮度,说出了我们想说却没说到点的话,总结了我们想总结却没总结到位的做法。”《新华日报》总编辑周跃敏则回应说,  相似文献   

9.
陈明 《新闻通讯》2008,(3):55-56
岁末年初,一本以《新华日报》近年来报道南通的“重头”稿件为主体的《聚焦南通》新闻集新鲜出炉,在南通新闻界乃至社会上引起反响。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高兴地说,“《新华日报》记者关于南通的报道视角独特,有高度、有深度、有亮度,说出了我们想说却没说到点的话,总结了我们想总结却没总结到位的做法。”《新华日报》总编辑周跃敏则回应说,  相似文献   

10.
《新华日报》于今年一月八日在二版头条地位上,刊登的《吴江县形成一批一村一品的专业村》的报道,是“重点户”、“专业户”宣传的深入,角度新颖,内容扎实,颇有特色。  相似文献   

11.
“文山会海”的“会海”,对报纸上的报道来说,也是一种积重难返的痼疾,此“病”以十年“文革”中作害为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界拨乱反正,力革积弊,报纸上“会海”的面貌已有所改变今年以来,《新华日报》以整党为契机,在省委的关怀和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江苏省委书记在谈到新闻宣传时说,“新华日报头版的报道我每个字都认真看”。  相似文献   

13.
沈东 《新闻通讯》2014,(4):50-52
管理至上理念先行。新华日报视觉小组从2006年实施常规版面规范化管理,专副刊、周刊版面程式化运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但是,要在重大主题报道版面更上一个台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笔者通过再现13期《新华日报》全运会特刊报道的台前幕后,阐述“激励化”管理模式产生的时机、渗透的理念、运作的办法,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新闻要有可读性,就应在“深”度上下功夫。深度报道,越来越受到报纸,特别是党报的重视,《新华日报》等还专门开辟了“深度报道”的专栏。华东地区9家主要报纸还曾开展过“深度报道好新闻竞赛”,其目的是要推动、促进各报提高深度报道的质量,凸显报纸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十七大会中报道圆满完成,回过头来看这些天的新华日报版面,尤其是八期“聚焦十七大特刊”,无论内容构成、标题制作,还是版面布局、图片整合都很有特色,精致、大气、美观,视觉冲击力强,凸显了十七大报道的宣传效果。本文结合新华日报“聚焦十七大特刊”,试从视觉呈现角度谈谈对重大主题报道特刊版面创新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在新华日报新一轮的改版中。“来自记者联系点的报道”承担了改革市县报道、改革农村报道、改革基层报道的重任。这样的探索为今后进一步改进相关报道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1995年7月26日,新闻出版报在一版登载新闻:《新华日报精心策划佳作迭出:五届中国新闻奖赢得五块“金牌”》。 8月16日,江苏省委副书记顾浩同志在一份介绍新华日报近几年所取得的宣传报道成就的材料上,写下这么几句话:“新华日报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值得祝贺,望总结经验,再接再厉,把新华日报办得更好。” 8月22日,在新华日报中层以上干部会上,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霞林同志说:新华日报“多次受到省委的肯定表扬,特别是获得5个全国新闻界年度综合最高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不仅在全国省报中名列第一,而且可与中央新闻单位相媲美。”  相似文献   

18.
5月7日,新华日报在一版推出了“乡下人说下乡人”系列报道,她和去年“县委书记联系点追踪”的系列报道珠联璧合却又别开生面。视点好。宣传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讴歌党的干部深入基层,心入群众的动人风采,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报道。然而,新华日报的“办报人”独具慧眼,“通过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眼睛来审视领导机关下来的干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全国瞩目,世界瞩目。会场内外.无疑是媒体聚焦的热点。而在今年会议召开的前夕,全国各级党报为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都提早展开了各种预热性报道。新华日报更是从今年6月份就开始了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各项舆论宣传工作。从中央对江苏的期望看,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江苏本世纪头20年发展的总定位.也是江苏人过去一段时间和未来一个时期的工作重心。作为江苏这个经济大省、文化大省的省级党报.如何展示江苏科学发展“黄金十年”的辉煌成就,并以此向党的十八大隆重献礼?新华日报提早策划。精心布局,深入基层,锐意创新,使舆论氛围的营造呈现出分层次递进、渐近高潮的特征,并最终与十八大的会议报道实现了圆满对接。正如专家所言,新华日报的这组预热性报道绝非应景之作,而是在立意和手法上都取得了重大创新成果。这也正是新华日报多年来一直将记者队伍深深植根基层的必然,是生动实践“三贴近”原则的必然,是将“走转改”真正落到了实处。以下一组文章。是新华日报参与此次十八大前期报道的几位骨干记者的体会与感悟,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总结,也为今后此类报道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打开近一个时期的新华日报,该报浓墨重彩地对于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有读者反映说,新华日报关于“三个代表”的宣传气势恢弘,及时、有效、正确地引导了广大干部群众对江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学习。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当前全党重大的政治任务。毫无疑问,担负着宣传重任的党报,责无旁贷。学习好才能贯彻好,领会好能有报道深,这是新华报人在宣传报道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的深切体会。近几个月来,新华日报把宣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