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路寻找     
蜜蜂寻找花儿,是为了采集花粉;江河寻找海洋,是为了有个归宿;鸟儿寻找蓝天,是为了纵横翱翔……天地万物,众生精灵,生生不息,都在寻找……茫茫人海,涌动的人流,躁动的灵魂,有人寻找财富,有人寻找名利,有人寻找机会,有人寻找伯乐来赏识自己这匹千里马,有人寻找一个灯光闪烁的舞台来尽力展现自己的风采。寻找,寻找什么?寻找,是一个动作,是一个持续性的动作,这种持续性的动作被无限延长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寻找不是结果,不是你在丢了东西后又得到了那个东西,而是你如何找到的,你走过哪些地方,翻过哪个角落。寻找不是成功,你若寻找理想,重要的不…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美丽的山庄里,有一棵孤独的小树。人们都没有注意到它,因为它太矮太小了。尽管它整天都被风吹日晒,然而它却依然坚持着,因为它要实现心中的愿望——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树学会了怎样在地底下寻找水源,怎样扎根在厚厚的土壤里生存。它独立生存的能力使它慢慢长成一棵高大挺拔的大树了。人们看到这一切,都不相信是真的,于是,有人给它起了个名字——“神树”。“神树”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家简直把它当成了宝贝。“神树”依然独立自主地生存着,它想:如今,我已经长大了,应该去实现自己的愿望了。…  相似文献   

3.
<正>“有人说”就是“有人认为”的意思,如果用于口头则是一种发语方式,所持话语或观点者往往为泛指对象。如“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这里的“有人”是谁,大家都不知道。“有人说”也是一种写文章的设置方式,以此为端,形成垫势,提出自己的看法,为进入下文议论服务。“有人说”的内容或观点倾向,有的是正面的,多数为有争议的甚至反面的。对“有人说”的内容或观点进行评说,当然要摆事实,讲道理,  相似文献   

4.
[升格导语] 我们在《中学语文》2002年第12期学过了咏物言志。咏物言志的特点是,因物生情,有感而发;一般先描写事物,再直接抒怀。可是,现在我们一些同学写记叙文,落入了一种不良的俗套:有人每写一件事,都要在结尾来一个议论抒情,或表示决心,或检讨忏悔,或有意拔高;有人每叙述一段文字,都要议论一番。针对这种滥发议论与抒情不加节制的现象,我们不妨学习一种新的文章笔法——“皮里阳秋”。  相似文献   

5.
还记得小学老师曾经问过我们:“同学们,你们长大以后的理想是什么?”有人回答是当警察,也有人要当老师,还有人想当演员、科学家、飞行员……那时我的理想是当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直到高中,在文科重点班老班的“劝说”下,我才放弃了学医的念头。当然也就是当初的放弃,成就我现在的编辑生涯。也许在大多数人眼里,小时候的自己只是个爱做梦的小孩;上中学后,不断的复习、考试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感到挫败,觉得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太远,逐渐就放弃了原来的理想。其实放弃是实现理想的另类方法,试想如果我在分班时为了当医生选择了自己的弱项——理科,…  相似文献   

6.
“请问有人在吗?”她怯生生地、试探性地问着,“有人在吗?现在这里有没有人?”“……”“好久没来了。是啊,是好久了……”没人理会我,于是我开始自顾自地与自己对话:“好久没来,想不到这里都变了。”  相似文献   

7.
抛开为功名,为学历的读书不论,我们每个读书人都有一种潜在的意识,决定着我们对书的选择———这就是寻找灵魂的对应点。茫茫书海,你看哪类、看哪本,一千个人有一千种选择,即便选择的是同一本书,从中要寻找的东西仍是千差万别。我们要寻找的那些其实正是我们渴望滋润的灵魂,是我们孤独心灵对外界的呼唤,因为人的灵魂永不满足,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释放着我们心灵的“阿尔法”磁谱仪,用来搜索着与我们灵魂对应的关系。我们的阅读是在我们自己已有的积累和素质的基础上,再去寻找,再去融合,再去贯通,我们在书中是在寻找自己。如果不是偶尔的一…  相似文献   

8.
曹红悦 《上海教育》2005,(2A):59-61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都在努力践行着自己的“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德育理想。如今“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已成为我们行知人的一种教育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9.
<正> 在先秦诸子研究中,学术界对庄子的评价历来聚讼纷坛,分歧较大。有人说庄子追求“逍遥游”的人生境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天下》),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家;有人则认为他的哲学基本上是朴素的唯物主义,但包含着客观唯心主义的因素。但是不论我们认为庄子属于哪种哲学派别,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他在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时,许多地方都是通过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借助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表明自  相似文献   

10.
我的烦恼我们同学人人都有烦恼,或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受父母训斥;或被朋友误会受到委屈……可我的烦恼却因为我是个女生——当我和同学们大声说笑时,有人会告诫我:“女孩子要文静些。”当我和男孩子们一起玩时,又有人会说:“女  相似文献   

11.
1972年,我在大丰县南阳中学由初中部升入高中部。虽然是同一个校园,同学也大多是童年的伙伴,但毕竟我们是校园中的“大哥哥、大姐姐”了,没有那种进入其他中学的怯生生的感觉,相反,倒是渐渐以“园主”的身份开始了我们高中的岁月。高中是一个做梦的时代,每个学生差不多都在构筑着自己的明天,准备着自己的未来。有人跃跃欲试,想当未来的科学家;有人积极努力,誓做著名的书画家……而每个语文稍好的学生都做过“作家梦”。  相似文献   

12.
刘祥 《师道》2024,(2):13-15
<正>写作教学论文时,相当数量的教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知误区:有人热衷于“贴标签”,起笔先给自己的文章贴上“某某主义”“某某理论”的“金字商标”,然后才阐释自己的观点;有人偏好于“引资料”,明明可以用自己的话语清晰表达的意义,却偏要引用某个文化名人或某部经典理论著作的只言片语来表述;有人习惯于“自说自话”,  相似文献   

13.
曾经读过很多写北大的文章,看完之后总有一种不以为然的感觉,“他说的,绝对不是北大。”但认真想一想,人家说的又总是北大。也许只有当我们为“北大到底是怎样的”而困惑时,我们才开始真正理解北大。因为,几乎每一个北大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体验着、诠释着、寻找着自己心中的北大,同时又以自己的方式不经意地丰富着、涂染着现实的北大。  相似文献   

14.
40年来虔诚信奉上帝的老牧师 ,突然遭遇了洪水围困 ,他一心只等着上帝来援救 ,先后拒绝了好心人开过来的船和飞机 ,最终被滔滔洪水淹死了。老牧师可救而未救 ,能活而不活 ,其心念之拙 ,令人扼腕。想到俗世中的我们自己 ,老牧师的境遇也可谓我们的活写真。生活的“洪水”无处不在 ,每一个心中有所渴念的人都希望摆脱困境 ,让生命升华 ,可是 ,我们又有几人能不像老牧师那样犯傻呢 ?我们经常说 ,上帝是公正的 ,赐予机缘 ,不会有所厚薄。然而 ,在现实境遇中 ,有人得志 ,有人失意 ;有人登天 ,有人入地 ,演绎着迥然不同的命运。这只因我们自己在那…  相似文献   

15.
曾经读过很多写北大的文章,看完之后总有一种不以为然的感觉,“他说的,绝对不是北大。”但认真想一想,人家说的又总是北大。也许只有当我们为“北大到底是怎样的”而困惑时,我们才开始真正理解北大。因为,几乎每一个北大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体验着、诠释着、寻找着自己心中的北大,同时又以自己的方式不经意地丰富着、涂染着现实的北大。  相似文献   

16.
5:50 被铃声惊醒,一直以来都以为“醒来”这件事不能凭自己的力量而要依靠闹钟是一种羞辱,这种感觉像是玩电脑时后面有人看着、或打牌时有人指示你该出哪张一样,叫人难受得要死。  相似文献   

17.
汉家寨     
一、《汉家寨》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用墨如泼地描写环境,惜墨如金地描写人物———而深刻的主题便蕴含在描写之中,在言外,耐人咀嚼。遗憾的是,却有不少中学生读者对如此美文妄加褒贬。有的说:作者被洗脑了,写出这篇荒诞的作品,用混乱的视象与病态的想象,充斥读者理性的头脑。有的说:景物描写所用篇幅太多了,作者似乎在卖弄自己的文采,故意写得极晦涩。对这篇散文的阅读,将使慧心犹在的学子明白:一篇有诗意的散文,才是上乘的散文;一个品得出诗意的读者,才是有品位的读者。二、这篇散文主题深刻,足以振聋发聩,惊世警人。“坚守”的主题,绝不仅仅局限于汉家寨于不毛之地中坚守着生存,其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有人在物欲横流中坚守着清贫,有人在庸俗泛滥中坚守着高雅,有人在寂寞孤独中坚守着理想,有人在“游戏人生”中坚守着作为,有人在“众人皆醉”中坚守着“独醒”,有人在急功近利中坚守着“治本”,有人在“全盘西化”中坚守着民族精华……对这篇散文的学习,将使良心未泯的学子思考与选择正确的“坚守”,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光彩照人。  相似文献   

18.
当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格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组织,它赋予个人生活的倾向和模式。高中生正处于“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基本的同一感分散或混乱”阶段,存在着“现实自我”与“应该自我”、“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不一致的矛盾。(“理想自我”就是重视他人为我们设定的或我们为自己设定的特征,“应该自我”是他人为我们设定的或我们为自己所设定的责任、职责和义务。)高中政治课在  相似文献   

19.
美梦不一定成真,但我们必须拥有美梦。 ——题记我们常常把“理想”与“彼岸”联系在一起,其实潜意识中,我们把理想比作了汪洋大海,把自己看成了一条航船,而把理想的实现当作了胜利的彼岸。这个比喻没什么新鲜可言,但每个人却始终逃不出这个比喻,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眺望着彼岸,拼力划桨。彼岸是个领奖台,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优胜者,在掌声中被众人宠爱。但是胜利者们是否想过,掌声从哪来?自己吗?不是!是更多的被“淘汰者”和观众。其实,鼓掌的人不一定会因为没站在台上而沮丧,而站在台上的人也不一定比鼓掌的人高兴几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  相似文献   

20.
<正>【活动背景】心理学家罗杰斯根据临床实践提出了“现实自我”(real self)和“理想自我”(ideal self)的概念。“理想自我”代表个体最希望拥有的自我概念、理想概念,即他人为我们设定的或我们为自己设定的特征;“现实自我”是指个体目前的实际水平或真实能力,包括个体对自己存在的感知、对自己意识流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