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对新的形势,河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遇到一些新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其中最现实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2.
林晓峰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2009,(4):157-158
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和蔓延,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金融危机给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造成极大的困难和和问题,出现企业生产成本上涨幅度大,人民币升值造成出口企业在结汇后实际销售额严重缩水,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全球经济下滑,居民购买力大幅下降,造成企业订单萎缩,销售额减少。银根紧缩,加大了龙头企业的融资难度。龙头企业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应认清形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努力抢占先机,发挥企业的主业优势,走科技兴企道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开拓多元化市场。政府部门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与企业一道共渡难关。 相似文献
3.
襄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分析和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与基本途径。近几年襄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农产品加工产值成为仅次于汽车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农业加工大市初具规模。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襄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品牌意识滞后,营销不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精、深加工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育不健全等。最后就如何提升襄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提出对策建议: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强化农业结构调整,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坚持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一起抓等。 相似文献
4.
刘艳丽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3):48-49
农业产业化是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观,它是农业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发展到现在的产物。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创造就业条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受多方面因素制约,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总体水平不高,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针对其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途径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霞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97-98
20世纪90年代初",农业产业化"一经提出就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农业产业化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新型经营方式,是我国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现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期对此问题的研究能够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由于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实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因此,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政府诱导型是其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暴元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5):85-88
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利用产业化形式来推进低碳化,可以促进低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应对气候"大变脸"。但总体来看,我国低碳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存在严重的发展瓶颈,诸如农业发展阶段、发展模式、技术支撑、管理保障以及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产业带动能力,利益联接机制、农村金融体制等。只有突破这些障碍,通过组织经营、产业带动、金融支持、技术推动,才能促进低碳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雷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83-84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的带动,把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互相促进,从而加快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转变的一个新的经营体制。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基础出发,深入分析当前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几个难点,创造性地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任燕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3):69-71
目前,河南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科研与开发经营活动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农业科技运行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科研单位面向市场的能力弱,农业科技市场总体水平低等。今后应建立农业科研开发体系、科技运行机制、农业科技投入体系,调整农业科研方向,发展农业科技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农业科技市场,实行科技企业化改制。 相似文献
10.
发展特色农业促进贵州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康宁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5,23(5):25-27
提高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要大力发展我省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我省自然条件有利于特色农业的发展,发展特色农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客观要求,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我省特色农业的发展应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发挥优势,确立区域主导产业,搞好科学规划,开发建设大规模的生产基地,要依托资源,大力兴办龙头企业,搞活流通,积极培育健全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1.
河南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芳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6):50-51
从支农资金支出结构上看,河南支援农业生产和农林水利气象部门事业费支出总量呈上升趋势,占河南财政支农资金支出份额偏大;农业基本建设资金支出虽有所增长,但投资比重较低;农业科研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村救济费基本稳定,占财政支农资金支出份额不高:主要原闵是河南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低;政府职能界定不甚合理;缺乏稳定的财政收入机制;支农资金支出管理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2.
郭立场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4(5)
近年来,围绕破解三农问题,河南省在挖掘农业自身增收潜力的同时,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有力地推动了河南农业的发展。新形势下推进河南现代农业发展,除了政府政策推动、农村自身改造外,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和做法,坚持开放理念,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走科技兴农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鲁旭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11,(3)
以新型工业化指标来考量河南的工业化,河南的工业化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工业化的老路。河南是农业大省,河南的私营企业也大量分布在乡村。因此,河南的新型工业化必须立足于广大乡村,统筹农业产业化、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目前,河南乡村的新型工业化存在着诸多要素障碍,必须以完善的新型工业化体系来推进河南乡村的新型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张虔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3,(6):23-26
河南的历史名人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产业化开发却相对滞后,存在着产业形态单一、产业纵深薄弱、产业模式僵化等问题.在充分认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以法制化、品牌化、整体化、针对性、生态化为原则,着力开发以名人故居、故里为核心的旅游经济,以姓氏、寻根文化为核心的号召经济,以民俗、节庆文化为核心的参与经济,以纪念馆、博物馆为核心的陈列经济,以电影、电视、动画、戏曲、讲座为核心的影视经济以及以图书、杂志、报纸、广播、网络为核心的传媒经济,盘活产业形态,提高产业化水平,才能更好地实现河南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工业化水平与工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霍夫曼工业化四阶段理论、钱纳里和赛尔奎因的多国模式理论以及库兹涅茨工业化五阶段理论为依据,判断出河南正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同时又从产值结构、规模结构、经济效益三个角度分析了河南省工业结构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河南省工业结构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简论中国今后五年的工业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工业化后发国家,必须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文章从今后五年我国加速工业化进程应达成的社会公共目标、先决条件以及应重点发展的工业行业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刘峰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36-38
文章首先对二十一世纪以来湖南省已经出台的一系列农业工业化发展的产业技术进步政策进行了简要梳理,并给予了适当的解读与评析,然后进一步提出有利于农业工业化发展的产业技术进步政策。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内外有关工业化理论和历史经验,探索新型工业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大量统计数据。对目前金华市工业化所处的阶段进行客观判断,并分析研究金华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存在的问题,对该市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五大战略。 相似文献
19.
娄底市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结构、布局不合理,一体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等问题,未来的调整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突出重点,采取必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