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新闻界》2015,(20):13-20
<正>为了"跳出鱼缸",张泉灵从央视离职;为了妻子孩子,郎永淳离开了央视。其实离开央视的人很多,但近来却有了"央视离职潮"的说法,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都是央视的名人,是在央视工时间超过10年甚至20年的"老人"。和此前跳槽的人不同,近期离开央视的名嘴们,不再局限于去别的电视台,他们的  相似文献   

2.
文上兴 《视听界》2010,(4):10-11
为提高自己的收视率,目前各大电视台打得火热,据报道某些地方卫视为收视率收买样本观众,锁定频道就给钱,还有的手段是哗众取宠,制造各种遭口水的娱乐节目博取上位,而表现相对好的就是通过高价买优秀的电视剧来提升收视率。而另外一则消息,有的电视台包括央视,一些有意义的针对某些群体观众而做的节目,如《实话实说》,因收视率不佳被裁。  相似文献   

3.
5月23日就已从丽江市副市长的挂职岗位上离职的央视新闻人王志,至今仍悄无声息。理论上讲,他结束挂职之后,将回到原单位央视。但在王志离职后有媒体报道,他很可能会去团中央,因为团中央对他另有任用。这让我们对他下一步的动向只能进行揣测,还有等待。  相似文献   

4.
任陇婵 《视听界》2014,(5):17-18
今年以来,频频传来体制内电视菁英离职的消息,先有央视名嘴皈依于传媒高校并活跃于地方台,接着是一些名制片人和媒介运营、广告经营领军人物宣布自组公司单干或转投互联网企业。有人扳着指头数,从央视、湖南、江苏、浙江等"大台"出走的菁英达20多位。  相似文献   

5.
人物     
《网络传播》2010,(4):11-11
央视知名制片人、主持人王利芬3月16日以一封书信的形式宣布了她离职创业的消息。目前她已离开央视,创办了网络电视平台“优米网”(umiwi.com)。  相似文献   

6.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民族的许多英雄突然成了某些人质疑、恶搞的对象,从古代的民族英雄岳飞到现代的革命先烈刘胡兰、董存瑞几乎无人幸免。面对这咄咄怪事,有的媒体见怪不怪,有的媒体保持了沉默,鲜见有哪家  相似文献   

7.
央视率先推出的“独播”策略,是央视应对电视竞争的重要举措,一些实力雄厚的省级卫视也积极介入,参与“独播剧”的竞争中,业界人士与学者对此的反映是:有的击节叫好,认为既可净化荧屏,改变“千台一面”的同质化现象,又可提高频道识别力;有的则忧虑是否会造成观众的收视障碍,是否会造成电视竞争中的“马太效应”。但是,面对“独播”策略,业界还有一种看法是:“电视剧神话”何时可以休矣?作者张健针对电视市场上的“神话效应”现象,作了较为理性的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8.
2006年12月初,黄健翔辞去央视体育主持人后,何去何从,成了一些新闻媒体报道的话题。让人费解的是,在一些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有的称黄健翔百万酬劳出任重庆卫视选秀评委,也有称黄健翔要客串湖南卫视嘉宾酝酿深度合作,还有说黄健翔声明仍处待业状态等等,众说纷纭,有板有眼,孰正孰  相似文献   

9.
新闻行业剧变之际,受到最大冲击的是身处其中的普通个体。较之以往对精英离职媒体人的研究,本文基于生命历程理论框架,对八位普通离职媒体人进行叙事访谈,解读个体职业认同变化和离职选择。研究发现,一些关键的社会事件、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角色并非空洞的概念,而是共同成为形塑个体职业认同变化和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力量;面对外在环境变化,个体也会根据自身内在潜能和力量发挥能动性;不同的年龄会影响媒体人所面临的历史情境、社会期待和个人选择。在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持续累积过程中,看似相同离职选择下的八人有着各异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试图突破以知名媒体人离职为代表阐述其具体离职原由的方式,将离职范围扩大至所有传统媒体人离职层面,从人与职业这对主体与客体的本质关系中把握.通过分析发现,离职行为的本身体现着人性的精华,传统媒体人的离职是人作为主体对满足自身需要的价值诉求,而离职潮是价值本身相对于主体时效性的体现,同时也是离职人员价值意识和观念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于蓓 《声屏世界》2016,(4):55-56
2015年9月初,央视知名主持人张泉灵讲述为何离职的一条长微博在业界产生不小的涟漪,她说“最难放下的还不是名利,不是习惯的生活方式,而是思维模式”。她的离职就是要重新开启新的思维,因为“从去年开始,我就开始特别关注互联网。我开始慢慢理解一些全新的逻辑和想法。比如羊毛可以出在猪身上,而狗死了--一些针对出租车司机的电台节目收听率下降,完全不是因为有更好的节目出现了,而是司机都在用滴滴接单就不听广播了。很像《三体》里一句无情的话,我消灭你,和你无关。”  相似文献   

12.
对于保险,老百姓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生活中经常会有各种宣传扑面而来;说陌生,是因为很多人对其都不甚了解。长期以来,保险新闻一直被有的读者认为新闻性不强,甚至一度被认为是保险公司的商业行为。怎样揭开保险新闻的神秘面纱?怎样消除读者对其的误解?……这恐怕是保险新闻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3.
正当我们面对迎风飘扬的党旗,当我们庆祝党的93周年生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是否把党员意识贯彻到我们的工作中,树立在我们的标杆上。总的看,档案队伍的党员思想先进,作风硬朗,奉献精神强。但不容忽视的是,有那么一些同志党员意识不强。有的面对纷繁的社会思潮,摇摇摆摆、犹豫徘徊;有的面对工作中的困难,畏首畏尾、不敢向前;有的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计较得失、追名逐利、拈轻怕重;有的业务不精,糊糊涂涂,失去了先进  相似文献   

14.
冯春梅 《军事记者》2006,(10):15-15
作为人民日报的军事记者,我有幸能够经常面对英雄。像采访报道“时代先锋”杨业功、丁晓兵、王庆平就是这样。他们有的还活着,有的牺牲了;有的一生豪迈,有的瞬间壮烈。有机会采访他们,对于我这个英雄情结很深、总爱寻觅英雄人物济世价值的女记者来说,既很荣幸,又很艰苦。我觉得自己所面对的挑战,不仅是因为牺牲了的英雄无法再与之交谈,而活着的英雄也不愿展露自己;更是因为他们的事迹总会令我眼含泪水。面对他们的慷慨牺牲,我有时会默默仰望,怀着敬佩和悲痛提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都好好地活着,你却这样牺牲了?”往往在热泪盈眶的时候,职业…  相似文献   

15.
胡苇  廖晓峰 《声屏世界》2009,(12):49-49
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都有三级以上的审稿机制,因此,播音员所面对的已经是经过层层把关的合格稿件。那么,播音员是否可以完全放心大胆地照本宣读呢?工作实践告诉我们,这样显然是不行。这是因为一篇文字稿件尽管经过了层层审查,仍然会有一些疏漏,这些疏漏有的是在语法方面,有的是在语气方面,有的是由于编辑过程中的粗心大意。那么,文字稿件一般容易出现哪些疏漏呢?  相似文献   

16.
李虹 《新闻窗》2011,(3):77-77
常常看到央视的一些专题栏目中,被采访者面对镜头侃侃而谈,这些人中固然有素质较高的学者、专家,但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平常百姓,那么,如何做到让他们无视摄像机的存在,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呢?我个人认为,节目最后呈现在荧屏上的效果,决定于记者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对于苏州广电总台的生命三部曲,有的人体验到生与死的机缘,人为何而生,又如何面对死亡,这是每一个都要面临的人生大考;有的人看到了民族的亲情,海峡两岸同根同祖,一脉相连;有的人看到了信仰世界大同的东方文化、宗教和世俗在人间大爱面前达成了感恩的共识等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央视《新闻联播》结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一改过去领导人活动多会议新闻多严肃拘谨的风格,经常用街采的方式采访普通老百姓,尤其是“新春走基层”的几次街采,有的发人深省,有的感人肺腑,有的催人泪下,有的使人捧腹,让人耳目一新,给荧屏吹来一股清新之风。  相似文献   

19.
李鹏飞 《今传媒》2010,18(10):128-129
面对记者的采访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种戒备心理,对方一般都会说一些他愿意说的而回避他不想说的,而这就要考验记者的采访功力了。在与采访对象交流时有的记者干脆就按照事先罗列好的问题一个一个来问,其实这样做有时候会失去一些能出彩的回答,有的时候采访对象的回答只要记者再追问下去就很能表现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电视的发展,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栏目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栏目(包括许多新创栏目)从屏幕上消失。许多新创栏目消失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其定位不准,有的是因为其内容不佳,而有的则是因为其策略不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