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訏小说打破了各种文体之间的壁垒,扩大了文体的张力,真正实现了不同文体之间的互渗互融,互利互惠。从这个意义上说,徐訏小说的文体渗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意义重大。它不但继承了“五四”以来已有的文体渗透传统和经验,而且将文体渗透向纵深方向发展。其成功的文体渗透经验,必将成为后世小说发展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
曹路 《教师》2014,(14):87-87
新课标中对学生提出了文体把握的要求,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文体意识、注重文体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适当渗透文体意识,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中加深理解,获得思想启迪。本文从把握文本结构、明确学段目标、读写相结合三个方面谈了围绕文本的文体特征,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回归语文本色。  相似文献   

3.
文体形式及其当代变体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形式美学的视角来看,文学的历史就是文体演变的历史。文体作为文学的艺术形式,就是文学的本身和存在,文类是它的先验形式,语体、文本和风格是它的主要构成。注重语言的声乐规律、不在乎文学与非文学的界分,以及文类之间的交叉和互文这三个方面,当是汉语文体的历史体性。新时期以来,先锋文学的形式突进和网络文学的超文性等,以前所未有的情势催生了汉语文体的当代新变,从而将文学变体问题凸现到学术前沿。  相似文献   

4.
汉代模拟辞赋的文体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代模拟辞赋对于辞赋文体的形成、发展与变异有深刻的影响。在文体形成期,模拟者通过对模拟对象文体结构的调整、表达手法的选择、主题立意的删削,实现文体形式规范与内涵的转换,从而利用传统资源构建新文体。在文体发展期,模拟者对原作的句式规则、语汇使用、文体结构、表达手法、文体内涵的模拟,使其文体规范得以定型。在文体停滞期,模拟可能导致文体僵化,但不同文体之间的跨文体模拟,常常会引发文体形式规范的碰撞和交融、文体内涵的交叉与互渗,从而发生文体新变。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的小说吸引读者之处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文章从文体学的角度探讨了汪曾祺小说文体的三大独特之处:作品的语言形式、作家的个性心理与文体意识以及作家的文化背景特色。  相似文献   

6.
沈祖棻一生创作历经四次文体嬗变,这种嬗变既受到时代风气的熏染,也与作家独特的生活道路和个性气质有关。而且,文体的选择和变化,充分体现了作家创作上的独创意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的"文体互渗"批评话语有三种类型:即现代日记体小说、现代童话体小说和现代诗化小说的批评话语。此类"批评话语"皆指涉中国现代作家与对象世界之间确立共存关系而呈现出的一种独特状态,即诗性的彰显与消隐。现代小说创作中"文体互渗"批评话语的诗性放逐是与现代创作主体的个性人格、社会时代意识以及文化精神密切关联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作品分析,说明不同的作家有着不同的写作文体风格,旨在告诫人们,注重文体修辞会使我们更好地学习英语语言,运用英语语言。  相似文献   

9.
女性叙述文体的散文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叙述文体的散文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天然的亲近散文文体,虚构文体的文体意识比较模糊;习惯使用日记体、书信体等自叙传的叙事策略;消解文体之间的体式疆界,跟着感觉走是其基本的叙述语态。所以如此,是女性的生存处境、文化习性、审美心理以及女性与散文文体之间的默契等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列斯科夫的小说文体在19世纪作家当中独树一帜。总体上看,他的小说倾向于重人物讲述而轻作者叙述、重人物和环境而轻情节、重纪实而轻虚构、重文备众体而轻单一文体。这些文体特征与列斯科夫独特的写作语言共同构成了他在不断探索中逐渐稳定和明晰的文体形态和文体风格。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以来关于长篇小说文体的研究呈方兴未艾之势。从研究的重点来看,问题集中在文体概念的界定、文体本体的探究、文体的时代特征及流变趋势的宏观把握、具体作家作品文体研究等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虽呈逐步丰盈之势,但对应于一路高歌的长篇小说创作而言却稍显单薄,并存有概念界定不清、研究方法单一、重要文体现象被忽视等不足,为研究者留下了一定的学术生长空间。  相似文献   

12.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是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一个单元往往包含多种文体的文章。这种编写体例更注重教材的整体性和育人功能,但并不意味着不重视文章的“文体”特点,2022年全国甲卷第9题“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更能说明这一问题。文章选取几篇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文体互渗的文本进行辨析,以便更好地帮助师生认识文本的文体特点,明白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同时也能够鉴赏到文体互渗之美。  相似文献   

13.
这原本是一个传统的话题,可是,百年来在“形式就是束缚”、“内容决定形式”的片面误导下,它却遭到了否定,这是把脏水和孩子一起倒掉了。事实上,每个作家出于不同的考虑仍在选择文体,文体对创作是既有制约又有补助的,特别是选对了符合自己天赋、才情、秉性的文体,就可以释放出最大的能量,获得特殊的造诣和成就。心理科学、脑科学等的发达已经为它撩开了初步依据的面纱,它是一个艺术自觉和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拟话本在明末清初形成了善于议论、叙议并举的文体特征,这与八股文等论说文体的影响有直接的关系。拟话本在布局结构上借鉴了八股文的结构逻辑,在故事的叙述方式上吸收了八股文突出主旨的作法,在行文的细部述写方法中吸纳了八股文洗发字眼、翻新出奇、层次分明等写法。研究拟话本文体,不仅要注重其与宋元明话本的纵向传承,也要注意它与当时各种文体之间的横向互渗。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存在由其自身内容决定的特殊性,即文本文体决定了教法。对待不同的文体采用的教学处理方法是有较大差别的。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有文体意识。深圳教研室程少堂先生创立的“语文味”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对“文字、文章、文学”的鉴赏。这里的“文章’僦是文体。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对抒情小说文体的开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郁达夫对抒情小说文体的开创 ,是特定社会客观环境和作家主动探索的产物。郁达夫等创造社作家留日时期 ,日本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中国旅日青年的生活处境以及他们对日本文学的态度 ,构成了他们致力于抒情小说的客观背景。对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和日本私小说的接受 ,作家自身创作旧体诗的深厚文学底蕴 ,渴望抒发苦闷情绪的思想动机 ,使郁达夫找到了抒情小说这一文体 ,并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对文体的辨析归类是与文体的产生、发展同步的,其间分分合合、时繁时简,历代研究者都付出了诸多的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古代文体的独特性日渐明朗,文体功能作为较为理想的分类标准也渐渐浮出水面.<尚书>、<诗经>已兆其端;<文章缘起>、<文选>等采用一体一类、同类相从的分类方式是对这一标准的模糊运用;<文章正宗>则对文体分类的思维方式加以开拓;<古文辞类纂>以"为用"为标准,最终以简驭繁,为文体分类作出了突破性贡献.  相似文献   

18.
陶姗 《考试周刊》2010,(22):30-31
本文以文体分析及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为基础,对美国作家兰斯顿·修斯的短篇小说《早秋》进行了文体特点的具体分析。通过具体分析本短篇小说在词汇方面、句法方面、书写特点方面及修辞手段的应用方面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具体的遣词造句对于实现写作的主题效应,和引起读者共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体折射着作家独特的精神结构、体验方式、思维方式和其他社会历史、文化精神因素。创作主体的气质对其作品的文体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作家反映生活,实际上是表达对人生的看法,而作家笔下的文体也总是其人生观的一种折射;创作主体的审美体验、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与文体也总是发生着密切的联系。文体是由主体主观的独特的思想个性造成的,有什么样的精神世界,通常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因而,从根本上说,文体不单是语言技巧的运用问题和表达方式的特色问题,而是主体思想、性格、气质、心理、精神个性等因素的显现或标志。  相似文献   

20.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古代小说研究主要沿着作家作品考订,作品思想艺术分析,题材类型、创作流派研究等方向展开,而将文体问题基本等同于体裁问题,文体研究主要停留在篇章体制特征的介绍层面。可以说,真正意义上的小说文体研究是相当晚近的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学界反思以往研究格局并试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