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刊要览     
美国《时代》(11月8日) 共和党的不速之客 美国国会中期选举.长期以来只是选民公众情绪的探测器和考察总统支持率的试金石.但今年.由于茶党这一新兴右翼势力的兴起,中期选举已经成为共和党寻找自身定位的一场战斗。共和党正在重新积聚人气.从选民的愤怒中寻找机会。但一些人的激进立场和动作.让共和党主流派感到忧虑。  相似文献   

2.
选举是向前看,不是向后看。选民不喜欢政治家给自己找借口或替罪羊,希望看到的是有积极精神的领袖。在我看来,走出困境的办法,则是反问选民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回到四年前吗?"经过两党提名会,奥巴马在民调中大步超出。虽然这样的优势能保持多久还需拭目以待,但民主党在提名会上的表现却远远胜过共和党,则是不争之事实。民主党提名会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克林顿的演说。虽然我觉得米歇尔·奥巴马的演说更具历史意义,但克林顿的演说无疑获得了短期的政治效应。他演说刚刚结束,一位共和党评论员就惊呼:"克  相似文献   

3.
本次美国中期选举,是对布什的一个公决。美国有句老话:“一切政治都是地方的。”特别是议会选举,选民选的是具体的候选人,要看这个候选人是否能表达本地方的利益。但是,这次选举,大家根据全国政治站队,选民谈论的是选民主党还是共和党,而不在乎某个候选人。乃至几位在地方上很具人气的共和党议员,因为和布什在伊战上立场太近被选了下来。美国的选民终于明白,选布什当.总统是个错误。但总统任期四年,大家无能为力,只好选布什的对手占领国会,使之无法为所欲为。  相似文献   

4.
1950年3月12日,恰逢前苏联第三届最高苏维埃选举投票日,为了使每一个选民都有投票的机会,在前苏联的火车上也设立了选民投票箱。在一列开往莫斯科的火车上,正在赴任途中的新华社驻外记者李何和瞿独伊发现这一情形之后,立即对同行的前苏联旅客进行了采访,了解他们对此次苏维埃选举的感受和看法。这条消息后来成为新华社莫斯科分社发自国外的第一篇新闻。李何,原名洪履和,1918年2月出生于福建福州,曾就读于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在校期间他秘  相似文献   

5.
美国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大获全胜,重新从共和党手中夺回国会参众两院的控制权.这一结果意味着美国未来政策调整的开始。[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名刊要览     
《中国新闻周刊》2011,(29):8-8,10,12,14,16
彼此极为不同 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共和党内纷争四起。这导致共和党明年的总统选举候选人们无法保持政策上的共识。在外交政策上,他们面临彼此冲突的窘境。虽然他们都支持以色列,反对奥巴马对外过于自谦的表现,但这些丝毫无法掩饰他们在中东、反恐、阿富汗等外交热点问题上的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7.
2010年3月《选举法》修改后的首次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即将于今年7月展开。这也是近60年来首次实行城乡同比例选举。参与这次乡级选举的选民将达6亿多人,县级选民更达9亿多人,无疑,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选民团体。  相似文献   

8.
天气也会影响选举。在塞尔维亚国第二轮总统选举前,有超过50%的塞尔维亚选民表示,如果选举投票日当天下雨或是很冷的话,他们就不愿出门投票。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作用(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展的议程 新闻媒介在集中公众注意力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这个作用超过了仅仅就公众议题设置议程。在1976年总统选举中,研究者将议程设置研究的领域扩展到其他主要政治因素——竞选者的形象和选民对竞选的兴趣(Weaver,Graber,McCombs,& Eyal,1981)。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新闻媒介提高了参与者对政治的注意,特别是联系到扩展了的议程——如选民的兴趣——时,所得数据支持了议程设置理论。研究表明,在初选阶段经常使用电视追随政治情况的行为,对刺激选民在其后阶段提高对选举的兴趣,起到重要作用。 其他议程包括确定政治候选人的议程。尽管大多数文献都是轶事性的,但其中相当多数都支持这  相似文献   

10.
斯托克曼的立场由来已久,虽然他仍然是共和党人。他这次出来向本党开枪,反映了共和党内部分裂之深。有人感慨说,共和党已经变得如此激进,即使是里根来参加2012年的预选,也会被讥之为"温和派"罗姆尼选择了财政保守主义者瑞安作为竞选伙伴,使得共和党右翼颇为兴奋。在许多共和党人看来,当今美国正陷于经济危机的低谷,选民最关心的是经济问题。文化保守主义那套和选民的心境偏离太远,是一张注定要输的牌。罗姆尼与瑞安搭档,则有望把共和党转化为一个"里根党",即专心致志地实践小政府的原则。然而正在这时,当年里根政府的核心财政官员、1980一1985年间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主任戴维·斯托克曼站出来,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把瑞安的财政计划批得体无完肤,称之为一个"童话"、共和党素以纪律和团队精神著称,在本党锁定总统候选人后,  相似文献   

11.
伊朗的信号     
是时候通过公开的、具有建设意义的国际间对话,让伊朗重回谈判桌,以实现伊朗核问题的安全解决伊朗人发话了,他们的声音已经被外界听到。70%的合格选民在八名经宪法监督委员会批准的候选人中选出了最温和的一位。哈桑·鲁哈尼出人意料地在首轮选举中胜出。选举的胜利,将为伊朗开启外交和经济两扇大门,而此前,伊朗的经济饱受制裁的摧残。  相似文献   

12.
外媒要览     
走向投票站的欧洲 在经历了五年的难熬岁月之后,很多欧洲选民很可能在即将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中将选票投给民粹分了和极端主义政党。这一结果不仅会引发欧洲各国的政治动荡.欧盟本身也会面临大量的非议和指责。  相似文献   

13.
亢霖 《中国新闻周刊》2009,(46):58-58,60
民进党的得票率虽然创下2004年以后的最高纪录,但国民党依然占有明显优势。选民在这次选举中表达了对执政者的一些不满情绪,但并没有放弃国民党  相似文献   

14.
1948年11月2日,美国大选即将揭晓的前夜,《芝加哥论坛报》在头版刊出通栏标题,宣布“杜威击败杜鲁门”。然而,第二天宣布的选举结果却是杜鲁门获胜。这件事,连同那幅杜鲁门当选后拿着宣告他被击败的《芝加哥论坛报》摆拍的照片,成了美国新闻史上最大的笑话之一。52年后的今天,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美国第43任总统的选举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争夺最为激烈的一次大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小布什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戈尔的支持率不相上下。随着各州投票结果的陆续公布,到11月7日当地时间傍晚时分,两人仍难分胜负,但有一点已十分清楚:谁赢得佛州,谁就将获胜。于是,佛罗里达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美国选民和世界各国都把眼光集中在对选举进行全天24小时不间断报道的美国传媒上。然而,美国媒体却在众目睽睽之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政治系统是建立在公众选择的基础上的,总统选举实行的是普选。那么一个候选人在竞选中的成功与否就依赖于他或她与大众联系交流的能力,政治家们需要通过各种形式把信息传播出去,以备选民选择,可以说选举也是一次声势浩大的传播活动。虽然大众传播是选举中政治家们主要的传播方式,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政治家们需要同选民接触,进行情感和智慧的交流,那么,此时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公众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2009年8月30日,伴随着第11号台风的如期而至,日本的政治风暴也同时掀起。 这一天,在日本街头,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投票站,为日本第45届国会众议院选举投票。31日,日本共同社投票站选民调查显示,最大的在野党民主党在大选中大获全胜,获得众院总数480议席中的308席,以压倒性的优势赢得选举.取得了历史性胜利,结束了自民党50多年几乎不间断的垄断性执政地位。这一结果,使民主党实现了政权更迭,为似乎垂垂老矣的日本政坛注入了“改变”的血液。日本执政的自民党总裁、首相麻生太郎当天在电视节目中承认选举失败,并将辞去总裁职务。而获得大胜的民主党首鸠山由纪夫将由此登上日本首相的宝座。  相似文献   

17.
2008年的确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和看点的一年.从政治传播和选举文化的角度看,从新年伊始格鲁吉亚的选举到年终岁末的美国大选,全世界先后至少有2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选举.选举的此起彼伏,使2008年成了不折不扣的"全球选举年",并吸引了世界的眼球.选举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常态与时尚,这不仅使投身其中的政治家、党派在激烈的竞选角逐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且也使不同的利益集团、官员、选民、学者、媒体人物参与其中,使全球的看客兴奋异常.  相似文献   

18.
韩国媒体报道,在这次地方选举中,反对党出人意料的打了漂亮的胜仗,社交网站推特(Twitter)的功劳不小。在2日举行的16个市长、道知事选举中,执政的大国家党只赢得6席。韩国这次选举的投票率高达54.5%,是1995年首次举行地方选举以来最高的一次。分析师和政界人士指出,年轻和中间选民的投票率比预期高,对执政党确  相似文献   

19.
三月十二日某报有这样一则标题:《印共在喀拉拉邦立法会议选举中获胜》,副标题是《选民痛恨国大党政府唾弃丹吉叛徒集团》。这个副标题容易误解为:“选民痛恨”的是“国大党政府唾弃丹吉叛徒集团”。这就是个原则错误了。而另一个报纸则清清楚楚地这样写着:《选民痛恨国大党政府,唾弃叛徒丹吉集团》,只加了一个逗号,却使读者一清二楚,毫不含糊。  相似文献   

20.
罗姆尼如成功夺得共和党内提名,必会吸引到不少中间选民的支持,这在几个关键的"摇摆州"对奥巴马的打击有可能是致命的2012年初,美国共和党以首场总统初选开启新的一年,也拉开了将时跨一整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两党鏖战的序幕。马萨诸塞州前州长64岁的米特·罗姆尼成为共和党初选首战的胜利者,但同时也身陷同党竞争者的"围攻"之中。在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