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2月21日至22日,美国总统布什对中国进行了他就职以来的首次工作访问。这也是他四个月来第二次来中国,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举行继上海APEC会议以来的第二次会晤。在新华社访华报道成功的背后,前方记者经历了一些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周刊》2011,(46):18-18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托纳12月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宣布,美国、印度和日本将于本月举行首次三方会晤,讨论一系列亚太地区问题。托纳说,这次副外长级别会晤将于19日在华盛顿举行,就“涉及亚太地区的一系列问题举行全面讨论”。本次美国首次主持召开美日印三方会晤被认为是美国加紧推行“重返亚洲”战略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布什于 11月20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进行 了双边会晤。他们两人各自代表本国参加 了在那里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 12次非正式领导人会议。  相似文献   

4.
1989年5月15日至18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正式访华、与中国领导人举行高级会晤。因为这是自1959年以来举行的两国最高领导人第一次会晤,从而结束两国30年之久的隔阂,实现两国、两党关系正常化的一件大事,所以举世瞩目。1200名中外记者云集北京,对高级会晤进行报道。世界舆论纷纷作出反应,称这次高级会晤是“国际关系史上具有长远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着眼于本世纪最伟大革命的会晤”,“打开了两国关系春天的大门”。戈尔巴乔夫访华期间,苏联在北京国际饭店设立了新闻中心,外交部发言人是记者出身,并且很了解记者心理的格拉西莫夫。格拉西莫夫和苏联新闻机构派出的100名新闻工作者先  相似文献   

5.
主题为"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周各项活动在北京于2014年11月5日到11日顺利开展,本文对北京APEC期间日本《每日新闻》日文原版朝刊的涉华报道进行分析,试图以日本原版报纸为镜,映射出一个APEC背景下日本主流媒体视角下的中国形象,以便透视出重大事件背景下日媒涉华报道的倾向性,力求能为处理中日关系和对日传播中国形象提供一些参照。  相似文献   

6.
APEC“大家庭”一年一次的“全家福”合影每每是峰会上最抢眼的风景。11月19日下午,21个成员体的领导人或代表身着越南最具传统的民族服饰“奥黛”一字排开,在APEC主会场——越南国家会议中心的背景映衬下,展颜微笑,记者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历史瞬间。  相似文献   

7.
据报载,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中国筹委会秘书长发言人章启月在新闻发布会上,一上台就操着流利的英语侃侃而谈。进行到记者提问阶段,两轮过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用中文向章启月发问,并请发言人用中文回答问题。章启月报以歉意的微笑,仍然用英语解释道:“APEC是一个国际型会议,按惯例工作语言是英语。”章启月拒绝中文作答,而且新闻发布会上没有翻  相似文献   

8.
据报载,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中国筹委员秘书长发言人章启月在新闻发布会上,一上台就操着流利的英语侃侃而谈。进行到记者提问阶段,两轮过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用中文向章启月发问,并请发言人用中文回答问题。章启月报以歉意的微笑,仍然用英语解释道: “APEC是一个国际型会议,按惯例工作语言是英语。”章启  相似文献   

9.
在苏美首脑莫斯科会晤的日子里,来自世界五大洲的5000多名记者拥至苏联首都,他们围绕着谈判桌上的议题已经发出了连篇累牍的报道。现在,作为一名参加采访的记者,挥汗疾书的日日夜夜虽已消逝,但是回味一下采访中所见所闻的某些片断和侧影,也许不无意义。“里根不是戈尔巴乔夫的对手”“里根不是戈尔巴乔夫的对手”,这是会晤期间笔者在新闻中心走廊里听到一位西欧记者的评价。根据是什么,因为当时大家都忙于采访报道,没有来得及把话题展开。事后,我回忆起会晤期间看到的一个场面,也许可以说明那位记者的评价多少有点道理。那是5月31日,莫斯科万里晴空。中午11点多,两位首脑在克里姆林宫戈尔巴乔夫的办公室里刚刚结束第三轮会谈,里根建议戈尔巴乔夫一起到克里姆林  相似文献   

10.
第一现场     
出席APEC 江泽民10月26日在墨西哥举办的APEC首脑峰会上,表达了对恐怖行为的谴责和中国的反恐决心。近日全球接连发生的恐怖事件是该峰会的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1989年12月2日至3日,美国总统布什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地中海岛国马耳他的马萨什洛克港船上举行“非正式”会晤。“不事张扬”也有2000多名记者采访这次会晤是布什上台后同戈尔巴乔夫的第一次聚首,又是在战后国际形势发生巨大而又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举行的,自然引起国际新闻界的关注。新华社也不例外,莫斯科分社首席记者唐修哲和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采访。  相似文献   

12.
5月中旬的北京,是举世瞩目的中心。尽管高校学生搞的绝食请愿正在进行之中,但人们期待已久的中苏高级会晤还是如期举行了。1200多名中外记者云集北京报道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历史性的时刻 5月16日,这个日子给人们的印象将是深刻的。这一天,30年来中苏高级领导人首次会晤,宣告中苏两国、两党关系正常化。上午10:04,中苏高级会晤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开始举行。这象征着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的正式和解。由中国、苏联、第三国来华记者  相似文献   

13.
9月上旬到中旬,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上任后第四次造访欧洲,出席了第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和第六届亚欧首脑峰会。9日,温家宝在与欧洲理事会轮值主席、芬兰总理万哈宁、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会晤之后,同意启动有关伙伴合作协定谈判。次日,欧盟委员会对外关系委员瓦尔德纳女士对新华社记者说:“这是一个真正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胡望年 《青年记者》2012,(30):47-49
前段时间,中国记者在国际顶级传媒平台上,围绕日本窃占中国钓鱼岛问题,接连与美日官方新闻发言人交锋,场面十分精彩。7月27日,在日本官房长官藤村修举行的记者会上,1985年出生的新华社驻东京女记者郭一娜,就日方关于钓鱼岛是其"固有领土"的说法,来了个"连  相似文献   

15.
1987年12月8日至10日美苏首脑在华盛顿会晤。在此之前,世界各大通讯社都为搞好这次重大战役报道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戈尔巴乔夫访美的三天里各大通讯社之间展开了一场在时效、质量、数量上的全面竞争。为了搞好这次报道,世界各国的记者云集华盛顿。截止到1月5日报名参加报道的美国和外国记者已达6,000人,实际超过了8,000人,仅三家美国广播公司就有1,500——1,700人。苏联去的记者少说也有80人以上,仅塔斯社由社长洛谢夫带队就去了30—40人。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握手:打破坚冰时间:1993年11月19日,首次APEC峰会前夕地点:美国西雅图背景:两国首脑的首次会晤;中国因“六四”事件受到西方国家封锁;新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急于为选民开拓市场。成果:确定两国外长进行互访、磋商。双方均表示:处理中美关系要放在世界范围内来考虑,着眼于未  相似文献   

17.
汤世英 《新闻与写作》2002,(11):15-15,16
在步入新世纪之际,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这次会议成果丰硕,给APEC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亚太区域今后加强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APEC上海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会议是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举行的,因此,举世瞩目。国内外许多媒体的记者纷纷到上海进行采访报道。在会议圆满结束后,上海解放日报的两位记者采写了通讯《上海的辉煌 祖国的辉煌》,通讯写得颇有特色。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5,(15):19-22
学界或坊间几乎都认为有三位中国记者见证了1945年9月2日东京湾美国密苏里舰上日军投降仪式,他们分别是《大公报》记者朱启平、黎秀石和中央社记者曾恩波。而实际情况是,在密苏里舰上见证日本投降的中国记者有8人,除上述3人外,还有中央社总编辑陈博生、中央社记者宋德和与关宗轼,中共地下党员刘尊棋。此外,还有1名拍摄电影的记者与陈博生、刘尊棋、关宗轼一起,受美国陆军上将魏德迈之邀从重庆出发经马尼拉抵达日本。  相似文献   

19.
说长道短     
充分发挥事实的逻辑力量新华社去年11月16日播发的《西欧的新忧虑》是一篇比较好的分析性新闻。这条新闻,及时地揭示了西欧国家一些领导人在美苏首脑冰岛会晤后心理上的变化。他们始而对这次会晤感到失望,继而又产生了忧虑,因为他们认为“这次会晤的结果不仅仅是错过了一次达成裁军协议的机会,而且还孕育着某种危险”。报道既提供了有关美苏首脑冰岛会晤后的最新信息,也反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对APEC会议档案工作进行再部署根据习近平主席关于APEC会议要留下印迹的指示精神,11月13日,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在APEC会议北京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切实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移交工作,确保记录APEC会议筹备、举办过程的档案齐全完整系统,留下永久历史印迹。2013年,北京市承接了APEC会议这一重大国际活动的筹备任务。在APEC会议北京市筹备机构成立之时,北京市档案局作为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立即抽调人员到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