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曾于1899年2月至1901年底在中国生活了近3年,这3年是他人生的创业阶段,他在中国发迹并积累了大量资本,为今后步入政坛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离开中国十余年后撰写的回忆录中,他以整整一章的篇幅描述了当年在中国的经历,同时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赞美和崇敬。但胡佛在中国的这段生活经历,却一直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疮疤”。  相似文献   

2.
王惠 《云南档案》2015,(8):34-35
朱德经历了中国革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可谓功勋卓著。1946年在他60寿辰时,中共中央在祝词中赞誉他是“中国人民六十年伟大奋斗的化身”,周恩来把他的革命历史看作是“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毛泽东则称他是“人民的光荣”。这样一位足可印证中国革命里程的伟大人物,他所留下的遗物也就成为了研究他不同时期思想、经历以及中国革命的珍贵资料。有幸的是,在会泽县档案馆,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艺术的舞台上有一位绘画大师,他的名字不仅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走向了世界,把中国的绘画艺术推向了国际舞台,他的名字就是齐白石。本文将探讨齐白石及他的艺术人生。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人物,他于1997年辞世,但他的影响在中国将长久地存在,并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长而影响世界。这个影响在他诞辰110周年之际还远未定格。邓小平改变了中国,而中国人今后如何走,也反过来影响着他开辟的这条道路的声誉,如何继承他留下的宝贵遗产,解决他未及解决的改革和发展中诸多问题,是我们无法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档案与史学》2013,(11):F0003-F0004
路易·艾黎1897年出生于新西兰,1927年来到中国,1987年在北京逝世,他在中国长达60年的经历已经成了新西兰的传奇。他在中国人民最苦难的时刻来到中国,为遭受严重剥削的工人奔走呼喊,为贫苦孩子们创办“培黎工艺学校”。抗战时期,他积极参与并发起组织了工业合作社运动,  相似文献   

6.
他是在中国电影史上不可忽略的人,但他从不参与电影制作。他说自己不懂电影,可他却改变了张艺谋并影响了中国电影  相似文献   

7.
2005年5月27日,突然接到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电告:爱泼斯坦同志于26日上午11时40分在北京去世.随后,爱泼斯坦治丧办公室寄来讣告,真令人震惊悲痛.就在4月17日,央视还播出胡锦涛总书记前往爱老寓所祝贺他90大寿的新闻,我们正为他的健康祝福.毕竟是90高龄的老人了,他一生为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战和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直至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完成了他同中国人民结下不解之缘的自传体巨著<见证中国>.他深深热爱中国,于1957年加入中国国籍,正如他在<见证中国>的题词中所述:"我爱中国,爱中国人民,中国就是我的家,是这种爱把我的工作和生活同中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在意大利北部名城都灵,我碰到一位在当地乃至欧洲都赫赫有名的企业家。他叫科尼,但人们习惯称他工程师。因为他不但经营有方,而且有道,在欧洲企业界曾被评为“欧洲先生”。当他知道我是从中国来的时候,他开口就问我说:“你知道我最羡慕你们中国的是什么吗?”他把我给问懵了,我猜了几秒钟之后,犹犹豫豫地回答他说是不是中国菜。他说:“中国菜我当然喜欢了,但我最羡慕的是你们中国的人才。”接着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5年前,我决定新建一个工厂,在报纸上登了招聘厂长的广告,报名期限是7天。第二天上午,有人报告我说,来了一位应聘者,是个中国…  相似文献   

9.
时尚人物     
10月30日是马拉多纳的生日。这名现年43岁的球王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成就了一个可能永远都不会被超越的神话。如今,他要来中国了。一名中国商人与他签订了50年的合作合同,将与他一起开拓中国市场。他还将担任一所设在中国的“马拉多纳足球学校”校长。  相似文献   

10.
蒋小龙 《新闻世界》2009,(5):137-138
张艺谋,在2008奥运开幕式获得举世赞誉之后,担任总导演的他,个人声望已达到顶点。张艺谋是第一代走向国际影坛的中国导演,他的作品在诸多国际影展中获得非凡的成功。然而,他的国际性正得益于他的民族性。他的影片之所以具备了世界性的魅力,恰恰因为他把“中国”层层叠叠地铺展在画面里——这“中国”不见得是原汁原味的生活,总有着或艺术或技法上的改动.但那浓郁的“中国味”却总是扑面而来.以致于隔了干层的巴别塔,也诱人追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周刊》2010,(16):76-79
4月21日,全中国为玉树哀悼的日子,远在西班牙的萨马兰奇也溘然离世。这个“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去世的消息在中国引发了集体性的深情悼念。在他21年的任期里他和他率领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一起遭遇了世界激烈变动的21年。中国,也恰逢其时地在与时代的共振中,与这个盛会和这位西班牙老人,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唏嘘的传奇。  相似文献   

12.
罗德里克去世了,在一个春天的上午。据他的家人讲,他走的时候很安详、很平和。作为一个终生从事新闻工作,一直关心中国的美联社著名记者,他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中美友谊的史册上。1945年,他多次赴延安采访,1971年他作为三个美国记者之一随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并因此获得美联社中国报道总编奖和全国头条新闻奖;1979年,他出任美联社北京分社首任社长。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志愿者队伍,来自南非的尼尔·阿姆斯特朗是其中一员。2004年9月,他来到中国支教。在期满送另4的宴会上,他以恭维的口吻对中国官员说:“在我访问的16个国家中,中国学校的课堂纪律是最好的,中国孩子也是最懂礼貌、最好教育的。”坐在他身旁的教育官员听了,感到非常骄傲,问他此话从何说起。尼尔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4.
埃德加·斯诺是一个享有世界盛名的新闻工作者。他在二十三岁时来到中国,本来只打算在中国呆六个星期,结果却呆了十三年。他做新闻记者和报纸编辑直到五十年代初,大致也有二十三年。在二次大战期间,他成了报道中国、苏联和印度问题的世界有名的记者。他的  相似文献   

15.
赫伯特·胡佛是美国第31任总统,但鲜为人知的是、他年轻时候曾在清朝时来中国打工过,担任一家采矿公司的工程师。在中国的这段时间,他不但在中国各地探寻过矿产,还遭遇了义和团运动,他和数百户外国侨民因此被围困在天津一个多月。  相似文献   

16.
邱陵是新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奠基者,他不但传承了中国优秀的书籍装帧艺术,而且开拓了书籍装帧的现代形式。他在书籍装帧艺术领域有着辉煌的成就,同时对中国书籍装帧事业有着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一生担任过中国多所高校校长的吴玉章在他数十年的教育实践中为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教育管理经历以及他的家庭教育实践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人民教育家的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18.
李春发 《大观周刊》2011,(21):61-61
在20世纪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李金发应该大书一笔。虽然他真正的艺术生命非常短暂,可谓昙花一现,但他的象征主义诗歌实践。他那充满异国情调的艺术实践给草创时期的中国诗坛带来了新鲜的空气,成为“现代派诗”第一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吴思敬说他是可以和郭沫若、闻一多、戴望舒、艾青、穆旦等相提并论的现代著名诗人。他对中国现代诗歌的最大贡献是将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美学原则和表现方法移植、引人中国,宣告中国新诗进入了现代主义诗歌的新阶段,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 1815—1874》追溯了中国近代报业的源起,探讨了近代报业的发展轨迹。它清晰地展现了从1815年到1874年六十年间我国汉文报刊的发展变化,有不少独到见解。1966年他在日本攻读硕士学位的时候,就走上了一条略异于一般中国新闻史研究者的道路。也就是说,他那个时候就立志研究中国近代报刊。他首先翻阅了被许多学者忽略的“官版翻刻汉字新闻”。他获得了研究中国近代报业的珍贵史料。他还从著名的研究中国新闻史专家小  相似文献   

20.
雪珥 《报林求索》2009,(7):26-30
建立了洋枪队的美国人华尔,不仅当中国将军、拿中国俸禄,还加入中国国籍,做了中国女婿,成了地地道道的"华籍美人"或"美裔华人"。在美国,他被视为大英雄:一个为自己的信仰而不惜牺牲的伟大人物,一个为中国而献身的国际主义者。而在中国,他曾被推崇备至,后又被彻底妖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