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威廉·戈尔丁的<继承者>貌似情节平淡,语言浅显,实则寓意深刻.小说里的尼安德特尔人部落珍惜生命尊重自然,"新人"部落排除异己物化敌视自然.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梳理审读两个部落与自然的关系,可以发现"生命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两个系统的自然观,这解释了"继承"的某种必然性,也蕴含着作者对待"继承"和"被继承"问题的辩证态度.书中对猿类和人类祖先"新人"的替更描写,隐喻地揭示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表达了自己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既同情尼安德特尔人的善,贬斥"新人"的恶;而细节描写则暗示了尼安德特尔人的灭亡是大势所趋,"新人"仍不失为我们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2.
解读《蝇王》一书的发展观演变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小说《蝇王》是现代主义流派的佳作之一。作者威廉·戈尔丁用跨越时空的方式再次重现人类社会的奋斗发展史,同时也构建勾画出了人类社会发展观的演变历程。文章分析解读了发展现在小说中的演变轨迹,并对作者颇费笔墨的荒岛原始场景提出了新解:孩子们在原始蒙昧中的争斗厮杀影射了当时极度追求物质发展、经济指标的社会发展观带来的诸多弊端:岛上孩童世界的堕落,岛外成人社会的倒退发展等等,作者想用浸透小说的悲观笔触激发起人们对人本发展现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3.
马兴芝 《文教资料》2012,(16):13-16
人性善恶的问题一直是古今中外文学史及哲学史上争论不断、见解不一的永恒课题。小说《蝇王》是英国小说家、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它是对人性这一困扰人类的伦理问题的又一次深刻思考。本文试从小说主人公对人性恶的逐渐认识的过程及小说对人性恶的揭示这两大方面对小说进行分析,探讨戈尔丁对人性恶的主题的论证,理解他的人性恶的伦理观:没有限制和约束,人类本性中存在的恶就会不断膨胀,所谓的文明就会面临毁灭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何朝辉 《文教资料》2010,(11):29-31
当代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蝇王》中的叙事基调是反讽的,它的叙事中充满了“创造性的讽刺意识”。在小说中作者将词语反讽、情景反讽(戏剧反讽)和结构反讽等叙事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了一种巨大的反讽张力.旨在揭示这样的主题:人性的黑暗具有普遍性,人类的暴力与杀戮源于人类自身中的人性之“恶”。  相似文献   

5.
黄琳琳 《考试周刊》2010,(16):29-29
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威廉·戈尔丁在他的代表作《蝇王》中广泛地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尽管小说的主人公只是一群孩子,但是,他们在孤岛上的生活正是人类社会的缩影。作品用故事象征现实生活,象征人类社会。本文通过分析小说几个主要人物的象征意义来探索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包小美 《考试周刊》2012,(87):22-23
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这部小说初看来是儿童读物.其实不然,它事实上是写给成人的。象征主义手法贯穿全文始终,戈尔丁通过对言、行的描述赋予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不同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7.
邱畅 《文教资料》2012,(16):19-20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的经典作品,目前对这部小说的评论主要集中于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和纳博科夫的写作特色方面。黑色幽默小说继承了法国存在主义及荒诞戏剧的内容和基调,体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心和思考。文章抛弃传统的评论视角,从黑色幽默的角度分析小说,即从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艺术特色入手,通过分析小说的叙事语气、叙事技巧和文本形式中的黑色幽默因素,得出《洛丽塔》是一部典型的黑色幽默小说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当代恐怖小说大师"的美国小说家斯蒂芬·金创立了一个全新的恐怖小说创作模式——社会恐怖小说,他的作品不再强调超自然的描写,而是将发生在现实社会中的恐怖故事向社会各个层面纵深发展,从而审视深刻的社会现实。斯蒂芬·金小说的电影改编继承了小说文本最显著的特性——社会现实性,改编特色在于影片常反映出现代生活的"焦虑性"、现实中人的"面具性"、人类精神的"希望性"。对于小说的电影改编研究,有助于人们对金的作品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是英国著名作家。他于1954年发表的第一篇小说——《蝇王》一经问世,即引起了评论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用弗洛伊德的"本能说"来分析作品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拉尔夫和杰克。"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在他们的性格中起了不同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英国著名作家威廉·戈尔丁在其代表作《绳王》,大量地、多层次地使用了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赋予作品中的人物及事物以象征意义,这些象征意义的叠加组合突出了小说的主题,从而使小说具有丰富的意蕴和深速的内涵。本文从实物、背景和人物三个方面,对象征手法在《蝇王》中的运用及其表现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戈尔丁的文学思想作了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成长小说以其充满人文的关怀注视人类成长过程中的精神苦难,尝试在成长中寻找人类的精神家园。美国成长小说作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一方面展现成长中的主人公的困惑,另一方面注重叙事技巧的使用,包括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选择,叙事话语的儿童声音的运用,内心独白,内心剖析以及心理分析。所有这些,都增强了小说的叙事性,扩大了小说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2.
《好逑传》是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就创作模式而言,它继承了这类小说的基本特点,小说中的主人公仍然是才子和佳人,小说情节也延续了才子佳人小说"相遇—恨别—团圆"的情节模式。但《好逑传》对传统的才子佳人模式又有所突破,作品中的才子和佳人形象更为生动,其特点也有了新的变化。另外,在歌颂美好爱情的同时强调了"理"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体现了作者对这类题材创作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蝇王》是英国当代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被称为现代寓言。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容格原型理论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其主题,提供新的诠释角度。  相似文献   

14.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蝇王》是其代表作,无论文学角度还是在对人性的深刻探讨方面,《蝇王》都不失为一部巨著,一本重要的哲理小说,小说借小孩的天真来探讨人性恶这一严肃主题。本文从人性中的善与恶入手揭示了戈尔丁对人性深刻的思考,预示自由意志终将引领人们走向光明和希望。  相似文献   

15.
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1954年出版以来,其深刻的主题思想及独特的艺术手法一直受到广大读者和评论界的推崇,小说成功的人物塑造为突出主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从人物语言设计、心理以及行为描写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该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6.
《蝇王》是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指出了人性之恶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之中,个体经由群体遮蔽实现自我隐身,一群乌合之众开始公开作恶。这部作品还暗含丰富的现实寓意,被众多学者称为"现代寓言"。其寓意是:儿童世界是成人世界的缩影,人性之恶永远无法剔除,人类只有认清人性的本质才能解救自身。这是一部以儿童视角展现成人世界的警示之作,对于我们理解自身和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师陀对鲁迅小说的继承表现在多个方面。在小说模式上,他继承了鲁迅小说的"离去———归来———离去"的离乡模式和"看与被看"的围观模式。  相似文献   

18.
雷慧慧 《海外英语》2012,(23):183-184
《蝇王》是20世纪英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一本重要的哲理寓言小说。作为世界上对人性挖掘最深刻、最悲观的作品,小说问世后不久即在西方引起轰动,并被莱昂内尔·特里林(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文学与社会文化批评家)誉为"扣动一代人心弦"的杰作。各国学者们已从心理分析、女权主义、神话原型等各个视角对其进行过研究。该文通过对《蝇王》中的女性缺失现象进行剖析,对已取得卓越研究成果的女权主义批判作一些必要的反驳。事实上,正是由于女性人物的缺失,才导致荒岛生存存有缺陷,这恰是戈尔丁女权意识的一种反映。没有男女共同主宰、相互钳制的荒岛,最终沦为血腥的屠宰场。所以要构建完整、和谐的社会,女性的存在是必要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9.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作家什克洛夫斯基曾创作过一系列兼具文学性和理论性的散文体小说,被俄国学界称为"语文体小说"。这种小说的出现、发展及成熟有其时代背景及文学史渊源。本文主要探讨了什氏小说创作的理论背景,即巴赫金学派与形式主义学派在20世纪20年代针对小说体裁的争论,同时阐述了什氏对英国作家斯特恩和俄国作家罗赞诺夫小说体裁的继承与革新,旨在揭示作为形式主义理论家的什氏在小说体裁上所做出的现代性实验。  相似文献   

20.
潘艳 《文教资料》2008,(17):24-26
前东德作家克里斯托夫·海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鲁迅小说为蓝本改编创作了同名戏剧<阿Q正传>.文章着重对戏剧中的阿Q形象和作品主题进行分析,试图找出改编的戏剧与中国的小说原著之间有哪些继承和不同之处,并分析其中出现"创造性误读"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