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阳 《记者摇篮》2005,(12):35-36
“新闻力量”是最近一个时期各种媒体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个宣传语,尤其是媒体自我包装时就更加常用了。如:《新闻晨报》:新闻力量.优化生活;辽宁电视台《新北方》节目:致力民生,新闻力量,等等。那么,怎样理解“新闻力量”?  相似文献   

2.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节目的主创人员首次提出了民生新闻的概念,在一段时间内引起了一股“民生潮”。民生新闻之所以热度不减,具有极  相似文献   

3.
目前新闻的竞争愈演愈烈,电视新闻节目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打好贴近性、时效性、参与性这三张牌。首先要打好贴近性这张牌。要在内容上贴近。要真正关心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需求。要真正把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报道好,要真正反映他们的生活,要不怕鸡毛蒜皮,不怕家长里短。《新北方》是辽宁电视台2005年开始精心打造的一档新闻节目,每一条新闻都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条条围绕老百姓的生活做文章,“张家长李家短”都在屏幕上得以展现,如此贴近百姓的新闻,老百姓想不看都难。节目推出一年多来,“致力民生、新闻力量”的口号深入…  相似文献   

4.
杨威 《记者摇篮》2009,(10):8-9
新北方诞生在民生新闻“高歌猛进”的两三年之后,此时民生新闻发展已经进入了“拐点”。虽然新北方创办之初吸收了其他民生节目现场强烈,贴近生活、注重细节的优点,但是新北方也注意到一些媒体的题材,正在由贴近民众逐渐演变成大肆迎合民众,对于负面事件的批评很多,却没有有效的解决建议,报道细小纠纷过多,大是大非却不敢参与,  相似文献   

5.
朱丹 《新闻传播》2009,(8):148-148
作为一档民生新闻栏目,《新闻夜航》的主持人是“关注民生、反映民意”的代表,她们把视线放在普通的百姓身上.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疾苦,并力求能够帮助他们改善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新闻夜航》历任的五位主持人均为女性.无论是其包装还是其话语风格、语态气质均体现了亲切、交流、可亲的特质。在节目改版的《夜航气象》板块,气象主播于硕的风格也为《新闻夜航》主持人的形象增添了新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所谓民生新闻,即指“以城市居民为传播对象,以频道主要覆盖城市为报道范围,以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题材的一种新闻题材.从本质上仍属于社会新闻的范畴”①。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的推出,被公认为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开端。自此以后,各地媒体的民生新闻类节目大量涌现,诸如《某某零距离》或《直播某某》层出不穷。民生新闻的勃兴是“以人为本”理念和三贴近原则的最优体现,是践行和肩负社会主义新闻责任的上乘之道。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3,(9):F0003-F0003
“3·15”期间,民生新闻品牌节目《帮帮团》推出“3·15在行动‘质’敬消费”特别节目,面向新消费业态引发的新问题,通过先网后台、短视频发力、大小屏融合、直播等方式推出全媒体报道。  相似文献   

8.
将新闻进行适当的演绎,以综艺化、娱乐化的方式进行传播,是近年来部分电台对新闻节目类型的一种突破和尝试。《越说越有味》是湖北之声在2012年10月18日推出的一档创新节目。该节目对新闻的编辑和再造做了一些有效的实践,其新闻资讯的表达手法令人耳目一新。下面,笔者就以《越说越有味》(以下简称为《越》)节目为例,浅析新闻性的资讯内容如何以"综艺化"手法进行处理和呈现。选择与取舍让选题更民生与传统电台新闻节目不同,《越》以生活化的新闻、资讯和话题为主要内容,将直播室模拟为一个典型的武汉都市家庭。节目主持人包括“大姐”红梅、“老二”秀梅和“幺姑娘”腊梅,她们用情景剧的方式呈现当下发生的热点新闻或者话题,节目将各地新闻和资讯有机串联起来,立足本土,源于生活,再造生活。  相似文献   

9.
目前,“民生新闻”,这一全新的新闻形式受到广泛推崇和欢迎,堪称是全新新闻生力军。“民生新闻”对电视媒体的要求是:要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从普通百姓的利益需求出发,用他们的思维视角去思考,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报:评说百姓关心、关注的人和事,在积极为首姓排忧解难的同时,反映百姓的生活欲望、情感和意志。我们台的自办节目《市民热线》,目前还只处在为百姓排忧解难的初级阶段,可以说是做好“民生新闻”的一个尝试,已经受到了鹤城市民的认可。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0月8日,辽宁都市频道(时称辽宁综合频道)《新北方》栏目应运推出,以记录身边百姓生活,解决身边困难为主要选题内容,打足贴近的概念.节目一经推出即获得口碑的同时,还赢得了高的收视率.围绕《新北方》,辽宁都市频道先后延展出多个民生新闻类栏目,如以短、平、快新闻为主的《新闻正前方》;如服务民生的健康类节目《健康一身轻》;如在次黄金档推出的新闻专题类节目《正在行动》;早间民生资讯类节目《新闻早早报》.需要说明的是,在早间与晚间节目开播之初,都采用了依托主打品牌的战略,在栏目的名称中都有“新北方”的字样,如《新北方·新闻早早报》《新北方·正在行动》,由此,早、晚的民生新闻节目群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1.
9月5日,浙江卫视新闻中心三档全新栏目——《新闻早点》、《新闻快报》.《新闻超视》先后登场.以崭新的面貌亮相荧屏.接受观众手中遥控器的检验。节目开播以来.观众普遍反映,改版后的节目.无论是节目内容、表现手法、主持人状态.还是与观众的互动,都让人“耳目一新”.新节目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新闻超视》短信互动量每天都有大幅增长.短短几天已是“数以千计”。  相似文献   

12.
湖北经视《经视直播》是一档以民生新闻为主的直播式新闻栏目。自2004年12月18开播以来,由以前同类的时间收视率0.2到1,再增至现在的收视率7,成为全省最具影响力的一档民生新闻类栏目。“经视直播,就在你身边”的栏目宣传语随着节目收视率的不断攀升,已成为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标志性用语。在较短的时间内,《经视直播》所取得的成功无疑与节目内容的选择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大媒体都推出了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民生新闻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足奖注自‘姓生活,体现百姓疾苦。其新闻来源也不仅仅局限于行业通讯员提供的消息,而是大量老百姓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新闻。在这个前提下,“新闻热线”的作用日益凸显。一方面,它给节目提供了丰富的新闻资源,另一方面,也成为联系媒体与观众的重要桥梁,实现节目与观众的互动。以《经视直播》为例,开播一年来,每天一个小时的节目中有80%以上来自新闻热线,而且经常有观众在热线中反映对某些新闻的看法,或对节目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它成为栏目了解观众心理、局部改版的重要依据。然而在这一年的运作中,引发出来的一些问题,也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电视栏目《南京零距离》推出以来,电视界除多了“民生新闻”这个新名词,“零距离”的新闻运作理念也受到了业内人士的追捧。《南京零距离》具有原创之功,尝试在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等方面有所突破,探索的勇气固然可嘉,“民生新闻”作为地方电视台试验的一种新的节目样式,  相似文献   

15.
魏玉龙 《视听界》2014,(1):95-97
江苏城市频道((零距离》栏目(《南京零距离》的升级版)开创了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先河。节目包罗:万象、内容平实、短小精干,有“电视晚报”的美誉。其中,有一类节目很是独特,颇受观众的喜爱,那就是“零距离”体“老文化”新闻专题。  相似文献   

16.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的《南京零距离》,被认为是开创了大时段城市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先河。2004年10月8日,辽宁广播电视台开办的《新北方》,以完全彻底、畅快淋漓的电视语言,尽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国计民生。一时之间,"致力民生,新闻力量"八个字在辽沈地区家喻户晓。如今,"民生热"席卷各类新闻媒体,民生新闻,俨然已经成为眼下最流行的一种新闻种类。下面就县级台如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档晚间新闻栏目,江西电视台《新闻夜航》节目为提升民生新闻品质,拓展节目空间,正积极尝试向公共新闻转型,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成绩,并形成了固定的观众群。注重公众参与目前在新闻报道的实践层面上倡导新闻媒体“介入”报道客体,主张记者到社会公众中去发动和组织讨论、进行民意测验、建构公共论坛,力图通过与公众的互动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我们的社会管理体系中,社区是最小的管理单位。《新闻夜航》在新闻实践中,敏锐地意识到“社区”的重要性,提出走社区的想法:即依靠栏目的力量与各个社区积极联系,并安排固定的记者与社区展开点…  相似文献   

18.
民生新闻作为近些年日益为观众喜爱和新闻界重视的一种节目类型,无论是央视二套的《第一时间》还是黑龙江卫视的《新闻夜航》,都有着较高的收视率。《晚间新闻》也是绥化电视台近两年新开设的民生新闻栏目。它立足于民,取之于民,服务于民,因而很受广大观众欢迎,并成为连接政府与百姓的桥梁,百姓吐露心声表达意愿的公共平台,帮助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新的渠道。绥化《晚间新闻》正是从百姓的新闻动机出发来策划、采访、编排节目,所以被百姓称为电视台“给老百姓办的节目”。那么怎样做出民生新闻的新闻点呢?  相似文献   

19.
万里容 《视听界》2004,(6):81-82
民生节目的大量出现,逐渐成为广大新闻媒体作为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利支撑。江南之声频率从2001年以来,就推行了以民生节目为主打的品牌战略,逐步确立了“关注民生,服务百姓”的办台宗旨,先后推出了《无锡屋檐下》、《九二六投诉台》、《一炮双响》与《新闻即时听》四档民生栏目,各自从不同层面共同支撑起民生节目的“帐篷”效应。  相似文献   

20.
李沫 《声屏世界》2004,(12):9-11
2003年5月1日,央视酝酿长达七年之久的新闻频道终于开播,确立了境内电视新闻传播的新模式:同年10月23日,第一个以直播新闻为主的地方卫视台——东方卫视,也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以强势地方卫视的身份,跨区域传播的姿态,加入到新闻资讯传播市场的竞争之中;其实在此之前的2002年元旦,一档以“民生新闻”为旗帜的地方城市新闻节目《南京零距离》就已在江苏出现。并引发了该地区6档城市新闻节目间的“民生新闻”之战。随着中国电视新闻传播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民生新闻”的节目内容与《南京零距离》的节目样式,已被越来越多的城市媒体所认识与效仿,而且对传统电视新闻观念带来了革命性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