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1 毫秒
1.
论《边城》所表现的审美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城》反映的是湘西边远小城茶峒镇的社会人生风貌,通过对乡村世界中普通人的交往显示出湘西的风俗,阐释了作家一系列的审美理想:理想的生命存在形式,理想的社会形态以及改造民族精神性格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张业芸 《学语文》2009,(6):36-37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他的小说以描绘湘西的自然风光、风俗民情著称,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边城》通过一个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优美人性、和谐社会的追寻。  相似文献   

3.
“人性”在沈从文心目中一直占据着至高无上的位置。在《边城》中,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作家一砖一瓦地堆砌他的理想家园,看到他对人生、社会的深沉思考和探索。《边城》深刻表现了作家对“美的人性”的赞美,对生命理想的倾心追求以及对于潜隐的人性悲哀的揭露,而这一切无不植根于其对理想家园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边城》讲述的是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小说着力描绘的人物是翠翠,丰富细腻、微妙复杂的心理,透过作家精心的刻画,得到淋漓尽致的展露。作家的心理描写可归纳为三种方法:以景烘托人物心理、以人物行为暗示人物心理和直接的心理描摹。  相似文献   

5.
主题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中国作家沈从文的《边城》和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伊豆的舞女》的悲剧性主题进行比较,从人物形象、写作特色和文章主题三个方面将两部作品进行比较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边城》是沈从文笔下一曲吟唱人情美、人性美、人事美、风俗美的田园牧歌式的哀乐,文本中或明或暗地浮动着"出走"意象线索,展现了生命形态、生活形态和文化形态的"出走"。出走者空间位置的转移,生命形态的消逝,传统伦理道德、精神等文化层面的反叛和突破以及最后的"出走"结局,无一不影射出必然的悲剧导向。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先生是一代文学大师 ,以《边城》为代表的小说 ,呈现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湘西乡村风俗画卷 ,具有艺术美典型的形象性特征、强烈的情感性特征和鲜明的独创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教材中的《边城》是从沈从文先生的中篇小说《边城》中截取出的一部分,主要体现的是情窦初开的少女翠翠对爱情从朦胧到逐渐清晰的过程。我们除了可以将此书看作湘西人文风俗的美丽画卷外,我们也可以从翠翠的角度,将整部《边城》看作是一部少女的心灵成长史。这样,文章的阅读更易于入手。既然是心灵成长史,必然会带来心灵上的诸多困惑与矛盾。我们从节选部分可以隐约看到集结于翠翠身上的青春时期的困惑与矛盾:  相似文献   

9.
《边城》悲剧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寄寓着他“美”与“爱”的美学理想。他用优美古朴的笔调,营造了自然与人性的和谐、风情与风俗的完美结合的意境。但是,我们在感受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诗意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的存在—命运的不可把握,外来文化对古老的湘西世界的冲击,这些因素导致了小说的悲剧性结局,使小说笼罩着淡淡的忧郁。  相似文献   

10.
<边城>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在作家用浓郁的抒情笔调,运用梦幻、象征等怪诞传奇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讲述了一个极富传奇色彩和感伤性悲剧气氛的故事,并通过对边城的淳朴民风和美好"人性"的歌颂,建造了一座"希腊"小庙--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生境界,并以此对抗"文明社会"的人性异化.  相似文献   

11.
《边城》这部中篇小说,人称它是一部带有悲剧色彩的抒情小说,是一部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和梦幻的散文、小品文,是一首美丽而忧愁的牧歌,是一幅奇险秀丽的自然景观中的醇厚迥异的风俗民情画。本文试图通过作品的表层结构来对它进行释读。从《边城》悲剧性的故事中来分析沈从文笔下湘西普通老百姓对复杂人生的感慨、体悟和解释。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是一部充满着浓厚民族色彩的乡土抒情小说,更是一首动人的“乡土抒情诗”。作者以一只带着温情的笔,为我们描绘了“边城”美的自然、美的风俗、美的人物,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善与关的湘西世界,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方式。从《边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湘西独特的风俗美。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中国作家中,沈从文是非常独特的一个。他用辛勤的笔、自然朴实的语言反映了故里湘西的生活,使湘西走入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走向了世界。作者以独特的个人风格为人们提供了反映湘西人民生活的艺术作品——《边城》。他说:“我的作品稍稍异于同时代作家处,在一开始写作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心理角度看,《边城》中翠翠母女二人的爱情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性格上的悲剧,而人物性格中的弱处实际上也是作家自身性格弱处的一种不自觉的折射。在爱情悲剧的故事里,浸透了作家自身的生命体验与乡土文化体验,作家在爱情悲剧的故事里表现出了对于湘西文化的思考与忧虑。  相似文献   

15.
杨慧 《学周刊C版》2010,(3):194-194
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茶峒是一个风景优美、风俗古朴的地方。这里山朗水秀,云淡风清,所以说风景优美。每逢端午节,家家都闭门锁户到河边观赏年轻小伙龙舟竞赛;  相似文献   

16.
刘沛怡 《文教资料》2014,(36):72-74
沈从文是一个有文化自觉意识的作家,中篇小说《边城》便寄托着他的文化品格和人生理想。他向往"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理想人生形式,而残酷的现实一方面让他更加梦想理想人生形式的实现,另一方面也让他更加失望。作家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揉进了《边城》的人生形式中,揭示了呼唤健康人性的复归、改造国民性、重塑民族精神的深刻思想内涵,也使作品获得了更耐人寻味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小说《边城》问世之前,以鲁迅为代表的启蒙文学作家的作品一直主导着当时的文坛,这些作品向世人展示的是一个否定意义的中国形象;沈从文在《边城》中则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肯定意义的中国形象——作家通过对湘西自然山水之美的描写,通过对湘西人善良人性和纯朴民风的展示,特别是通过对湘西人诗意性格的刻画,塑造了一个诗意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8.
《边城》是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充满了浓郁的湘西风情。作者以隽永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心中完美的世外桃源,里面理想化的人物和风俗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19.
《边城》是京派小说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沈从文凭着精湛的语言、高超的写作技能描绘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抒写了一曲如泣如诉的人间悲歌。《边城》给予读者的,是美与悲的结合。美的景物、美的人、美的心灵;悲的情、悲的事、悲的结局。景与情交汇融合,给予读者以真实动人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苔丝》和《边城》都是关于纯洁美好的乡村姑娘的爱情悲剧。作家对故土风情描述的迥异和对寄托作家理想的主要人物刻画的不同,反映出在爱情悲剧这同一母题下,两位作家表达的是不同的情怀:哈代表达的是颓废的悲观主义,而沈从文则更多地表达对重建故土乐园的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