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课文助学     
课文助学初一册《咏柳》赏析[课文题解]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以绝句见长,其诗意境鲜明,耐人寻味,《咏柳》便为一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袁行霈先生以《咏柳》为赏析对象,先从分析诗的语言入手,通过想象和联想再现诗的意象,在揣摩意象间的联系中,使读者从整体上领会...  相似文献   

2.
姜媛 《文教资料》2020,(5):16-18,13
落花是暮春时节最常见的物象,一直是诗人笔下重要的文学意象之一。落花诗以吟咏落花为主体内容,托物寄怀,发端于先秦,兴起于汉魏六朝,繁荣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它作为一种传统诗歌题材,承载着丰富的主题意蕴,并在一代代诗人的反复吟咏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传统诗歌中别具特色的一类意象。本文立足于唐代之前落花诗研究,深入挖掘落花意象之起源,分析落花意象之意蕴内涵,寻找落花在先唐时期成为意象与逐步发展成诗歌主题之发轫轨迹。正是有了先唐落花诗的发展延续,使得落花成为中国意象史上重要的诗歌意象之一。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重点:1.从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入手,进而分析全句、全诗的意境。2.运用联想和想象赏析诗歌二、教学难点:1.结合诗歌,理解“意象”和“意境”,“联想”和“想象”的含义。2.本文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来说明的难以言传的意境的。3.作者为什么说《咏柳》一诗是“借咏柳而咏春”?  相似文献   

4.
从承前性和开拓性两方面对唐诗中丰富多彩的鸟的意象进行研究 ,从爱情诗、言志诗、身世诗、忧患怀人诗、物候诗等角度论述唐诗对前代鸟的意象的继承性 ,从描绘歌颂型与讽刺揭露型论述其开拓性。  相似文献   

5.
咏柳诗赏析     
柳因和“留”谐音,常作为一种意象被历代诗人写进诗中传情达意。下面采撷几首咏柳古诗,与大家共赏。“长条垂拂地,轻花上逐风。露沾疑染绿,叶小未障空。”南朝萧绎的这首《绿柳》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饮酒诗歌源远流长,而作为封建文化高峰的唐、宋时期,诗歌中更是充满浓浓的"酒意"。作为唐、宋时期饮酒诗的代表诗人,李白和陆游的诗集中可谓酒香扑鼻。两人诗中所体现出的"酒"意象内涵各具特色,所描写的题材、抒发的思想情感、采用的创作手法以及由此形成的风格都有所不同。其原因既有二人所处时代和个人经历、生活环境的不同,也有其所处地域文化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咏柳诗在唐诗中不仅数量众多,内容丰富,而且与唐代特有的社会风气,人心理,风俗习惯关系密切,是了解唐代社会的一个窗口。本揭示唐代咏柳诗的化内涵和音乐特色。  相似文献   

8.
该文着重研究"浙东唐诗之路"山水诗与英国山水诗比较以及英文翻译。先从典型风景描绘和诗歌的生动形象度比较"浙东唐诗之路"山水诗与英国山水诗的相同之处,再从两国特色风景、意象和典故比较中英山水诗的相异之处,最后提出相应的英译策略来改善浙东山水唐诗翻译,以促进浙东唐诗的世界传播,并使浙东文化和浙东诗歌闪耀世界舞台。  相似文献   

9.
古人倡导“诗言志”,令人崇尚“言为心声”。不管怎样,诗文中抒发作者感情、状物咏怀的题材很多,以“柳”为题材的诗歌尤其多。诗人借助“柳”之意象,或抒情怀,或展抱负,或浇块垒,或讽时事;可以说“咏柳”诗词是中国诗海中的艺术奇葩,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古诗文的赏析是实现培养小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目的的重要途径,掌握赏析视角在赏析古诗文中尤为重要。贺知章的《咏柳》是历代咏柳诗中的名篇,作者将柳树拟人化,尽显柳树婀娜之美和大自然的蓬勃生机。赏析该诗,可从题解、注释、赏析、拓展导航等视角进行。  相似文献   

11.
越南汉语文学与中国汉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由中国传入的儒家思想、老庄哲学和佛教(尤其是禅宗),深刻地影响了越南文学创作者的思想与认知方式,而且,儒家和老庄的经典以及许多佛经,本身就是优美的文学作品,可以作为越南文学创作的蓝本。因此,在汉文化的浸润下,在越南汉语文学的作品中,找不到完全不受儒、佛、老庄思想影响的作品。当然,对于越南汉文小说影响最为直接的还是中国古代文学,相对说来,唐宋传奇和明清小说对越南汉文小说创作的影响较为明显,无论在内容取意,还是在体例技法乃至审美趣味上,都表现出与中国文学一脉相承的印记。  相似文献   

12.
汉语存在句拥有"A+B+C"类、"A+C"类、"B+C"类和唯"C"类四种主要类型。《唐诗三百首》中的存在句覆盖了汉语存在句的各种主要类型及其下层类型,反映唐诗语言与汉语一般用语之间的密切关系。《唐诗三百首》存在句约有144例,其中含有"A"段的存在句——前两式存在句之和约有109例,占全部存在句的76%,与唐代以前相比,使用频率有明显的提升,反映了汉语存在句发展的一种趋势。句法构成方面,与此前相比,《唐诗三百首》存在句A段中方位名词短语的使用率有了提高,而B、C两段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3.
"侠"这一精神作为中国所特有的一种精神面貌,起源发展源远流长,而唐代是中国最为鼎盛和恢宏的一个时代,同时,唐代亦是侠义精神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这个时期出现的传奇小说更是这时代风貌与侠义精神结合的产物。本文试图梳理出唐传奇中"侠"这一主题,将其与后世武侠小说遥相呼应,以期钩沉出"侠"主题小说的脉络关系。  相似文献   

14.
佛教对于中国而言本属外来文化,自两汉交际传入以来经过漫长的岁月,时至唐朝已经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会贯通,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隋唐佛学不仅仅是佛教文化的一个巅峰,也是中国思想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唐代大多数的帝王都对佛教采取了扶持利用的态度,而武则天的崇佛则最为明显。身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武则天不仅大力发扬佛教,还将佛教与自身政权紧密地结合起来,用佛教经典为自己的统治增添合理性依据。华严宗的创始人法藏就是在武则天的一手扶持之下,建立起了华严宗这一重要宗派。  相似文献   

15.
汉译佛典与义山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唐一代 ,佛教进入鼎盛发展阶段。受此影响 ,文人士大夫在诗歌创作中多援引佛教典故 ,佛教语汇使用的频率亦较高 ,这为提高诗歌的表现力起到一定作用。隋唐时代为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过渡时期 ,此时的汉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词新义剧增。本文以李商隐诗歌为对象 ,从中爬梳佛教语汇、佛教典故 ,以大量实证材料 ,进一步印证汉译佛典是隋唐语汇发生剧变的重要媒体。  相似文献   

16.
至迟自汉以来,杨柳被广泛种植于宫廷苑囿,成为宫中常见的绿化树。杨柳植入宫廷后,很快得到帝王文士的喜爱,他们爱柳、赋柳,甚至亲手种柳,杨柳也成为帝王、文士笔下常见的吟咏对象。中唐出现了专门的吟咏宫柳的诗歌,此后宫柳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题材。宫中杨柳特殊的种植场所赋予杨柳别样的美感。文人对官柳的反复吟咏,表现了文人企盼君王赏识改变处境的愿望。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文字发展史的重要阶段,处于俗字入典的重要时期。唐代的专书中收录了大量的俗字异体.对书中的异体字进行研究将对汉字文化、汉字发展史、字典辞书编纂、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沙陀族首领、晋王李克用是唐朝沙陀汉化的关键人物和奠基者,他个人的汉化前后反差很大,也最具传奇色彩。文章从个人思想、个人官位、沙陀族军事角色、沙陀族民族身份地位四个变化过程来探讨李克用个人汉化的特点,揭示了他独特的汉化表现,诠释了他如何从桀骜不逊的少数民族豪酋汉化为忠心耿耿的唐臣,以此窥视此时期沙陀族和其它少数民族汉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古、近代汉语是20世纪上半叶兴起的汉语史研究领域,其中,又以唐代为分界线。近百年来的唐代词汇研究,是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回顾了唐代词汇研究的概况,评介了有代表性的成果,用粗线条勾勒了唐代词汇研究的概貌。  相似文献   

20.
美国20世纪著名诗人翻译家维特·宾纳翻译的《玉山诗集》是《唐诗三百首》在英语世界的第一部英译单行本。宾纳在“散体”译诗思想的指导下,以独特的方式传译了唐诗的情感、语言风格和音乐性。宾纳创作的诗歌折射出他丰富的唐诗翻译体验,显现出唐诗意象、语言等“汉诗风尚”,是著名的“仿中国诗”。《玉山诗集》与仿中国诗为宾纳在英语诗坛赢得了盛誉,促进了美国现代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