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广宇 《声屏世界》2014,(11):52-53
<正>大多数时候,记者都是利用报道的影响力来推动一些民生问题的解决。笔者曾经在处理一起群众投诉时,因为事情的特殊性,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当了调度者和联络人的角色,用一位当事人的话来说就是"小记者干了市长的活"。今年8月初的一个周末(8月3号),笔者在经过一个修理摊的时候,修车的张师傅跟我说,摊位边有一个化粪池,一直往外流污水,这个现象已  相似文献   

2.
“包公活了六百岁!”我听了一位青年这句话,甚为惊讶:奇闻!果真如此,可堪称世界长寿之冠了。原来,他看到西安某报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的话:“包公,名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死于宋仁宗嘉佑七年(1602)。”惊疑之余,查《辞海》得知,包公的生卒年代为公元999——1062年。一字之差,竟闹出这样的笑话。其实又何止此例?仅7月份,笔者在读报中就发现这类讹误10多处。例如: “曹雪芹出生在清代从康熙到雍政洋洋百载的大  相似文献   

3.
去年十二月十九日中国青年报第二版有个标题:“青工吕卫平在干一九九○年的活”。类似的提法,在其他报刊上也时有出现。这种提法是值得商榷的。以吕卫平为例,所谓“在干一九九○年的活”是什么意思呢?原来,他一贯苦干加巧干,在自己操作的机床上搞成功多项技术革新,提高了工效,在五年多的时间里,总共完或了相当于个人生产定额三倍多的工作量。确切的也是朴实的说法,就  相似文献   

4.
岁末年初,书市上有本书很火:《主编死了》.书名很吸引人.它给人的期待不亚于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弗兰克·施尔玛赫的《网络至死》和叶夫根尼·莫罗佐夫的《技术至死》.作者们试图用一种“耸人听闻”的标题效果,来唤醒公众对“娱乐工业主义”、“互联网中心主义”或“技术至上主义”的反思与批判.在《主编死了》一书中,作者陈序则对“网络冲击传统新闻业”的空前危机表现出了一名传统媒体人的无力和身为知识精英的忧虑.  相似文献   

5.
周勇  张红梅 《新闻界》2008,(6):191-192
本文对就如何写活经济新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版面活了     
《奥运快报》试刊第一期4月16日一出来、立刻把读者抓住了:头版上,一幅萨马兰奇的大照片和他的签字,占去了四分之一位置;左侧五幅小照片再各加上旁边的几句话作为新闻提要,把后面几个版上的一些主要内容明明白白地摆在读者面前;还有:萨马兰奇对《奥运快报》的致函、何振梁的头像和贺信、该报社长和萨马兰奇在一起的照片,以及“致读者”……设计得大方而又含蓄,看似新闻不多,实则内容丰富。把一向以“均衡”、“对称”为至理的版面设计打破了。其它七个版的组成,也多为图文的巧妙组合、线条的新颖勾划、感人的独幅新闻照片……内容是新鲜的,形式是引人的。它的版面策划者之一张大为说:试刊一期印数8万立刻卖光,接着又加印5万;  相似文献   

7.
赵:不知二位注意了没有,现在街头的报摊、书亭越来越多了,围着买报刊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了。这似乎是件好事,但仔细看看那些高悬的书刊,又让你不由喜中掺忧。王:花花绿绿的明星在封面上扭捏作态。“××写真”的大字招牌招摇于市,加上小贩不遗余力的热情推荐,那场面真叫“火爆”。可看着孩子们拿出10元、20元钱去慷慨地换取带“星闻”的杂志,我总有种世风日下的感觉。徐:孩子们可不管你的感受,只要你卖,我爱看就行;杂志社也不管你的感  相似文献   

8.
博客如何成了垃圾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哲学家说:人在饥饿的时候只有一个烦恼,吃饭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现在,博客对于国人来说,似乎正应验了这位哲人观点。在网络技术的发展带给人们更多话语机会的时候,人们却不知道怎样善待它,这无疑是转型期的中国出现的一种非常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从“全民开讲”到“乱民全讲”,网络自由的边界似乎变得遥不可及。当人们想象的东西真的来到面前的时候,所有的人似乎都显得准备不足。在本刊编发这组报道的时候,北京地区十四家网站联合向全国互联网界发出文明办网倡议书,得到了中央主要新闻网站一致响应和鼎力支持。天堂向左,地狱向右。我们到底是要众生平等、自由表达?还是集体癫狂、娱乐至死?这是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广播又活了     
近几年,中国三大传媒的广播、电视和报纸中,广播显得最不景气了。最近一段时间,各地广播龟台相继开办的经济台给广播注入了活力,一些节目的改革和灵活的作法,也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句话:广播又活过来了!使人感到,只要广播能扬长避短,发挥自己优势,走自己的路,面貌是完全可以改观的,局面也是可以打开的。这种感觉在首都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10.
广播又活了     
近几年,中国三大传媒的广播、电视和报纸中,广播显得最不景气了。最近一段时间,各地广播电台相继开办的经济台给广播注入了活力,一些节目的改革和灵活的作法,也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句话:广播又活过来了!使人感到,只要广播能扬长避短,发挥自己优势,走自己的路,面貌是完全可以改观的,局面也是可以打开的。  相似文献   

11.
9月5日 阴雨 星期四 毛主席教导我们:对人民群众是保护还是镇压,是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区别,是无产阶级专政和资产阶级专政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2.
烂尾楼,即停建下马工程。上个世纪末,一股房产热后,又遇索罗斯金融风暴,使一批正在建造的楼宇断了资金的来源,顿时陷入瘫痪。有的烂尾楼基础已经完工,按常规一幢楼地皮和基础工程费用约占整个工程费用的1/3,基础工程完工意味着大局已定,当时售房政策规定墙身出地面就许可售楼了。房产商可以靠预售楼回收一部分资金,但还有一部分缺口,要向银行贷款。银行资金紧缩不能再贷款,等于釜底抽薪,工程就停了。严峻的经济形势是无情的,一幢幢烂尾楼出现了。烂尾楼搁置了大量的资金又影响大上海的市容,但是银根抽紧人们只能无奈。2002年下半年我国国民…  相似文献   

13.
14.
成就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大主题、老品种,是各级党报的重头戏、家常菜。然而,时下不少成就报道还是老套、生硬,缺乏贴近性和可读性,宣传效果也大打折扣。要让成就报道这道家常菜常炒常新,读者不腻不厌,最重要的是将相对严肃的政经新闻,通过深度挖掘内容特色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经济报道不仅要加强,而且要搞活,这话我们讲了好几年。但是,怎样做才算“搞活”了? 如何才能“搞活”? 这问题又似乎没得到满意的解答。多年来,我们往往把“活”仅限在形式的范畴内,诸如报道形式的变革、报道体裁的创新、写作技巧的变化等等。因为把“活”限在形式范畴内,延伸下来的误会是:“活”的东西就深不了;甚至认为,“活”的东西就是那些“花里胡梢”没有份量的东西。这便把“活”与“深”对立起来,影响了人们对“活”和“深”的科学探讨和实践。其实,把“活”仅限在形式范畴内,本身是认识上的片面性,是不科学的。形式上的“活”,是“活”;但“活”,不光是形式问题,首先应是内容范畴内的问题。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内容是“死”东西,形式再“活”,其“活”也徒劳,不可能有可读性,因而也算不得“搞活”了。而内容有活力,形式又活泼,这才是“活”内容与“活”形式的完美统一,这才是“活”的科学含义,这才算得上是真正把经济新闻“搞活”了。这样的“活”就同时可能“深”,“搞活”与“加深”在此也可以得到有机的统一。至此,经济报道“数量不少、报道不活、质量不高、力作不多”的现状就可以得到改变。那么,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活”怎样才能实现呢? 笔者认为,主要可从这样几个方面去综合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拓宽报道领域;畅所欲言;物中见人;形式多姿。这应视为“活”的几个基本要领。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千年之交,回顾历史,上一个千年之交,即1000年前后,中国发生了什么? 上一个千年之际,在中原大地这个历史的舞台上,宋王朝建立,结束了十国纷争,统一了中国,并艰难地通过了其统治中国的"瓶颈口".  相似文献   

17.
我到出版行业工作有一年多的时间,原来的工作很少接触到发行方面的,现在领导问我愿不愿做发行.我不知道对于女孩子来说,做发行是不是真的很不适合.而且就我个人的个性而言,我又算不上很活泼开朗的,当然还算不上沉闷.希望各位朋友给点建议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加入WTO十年了,围绕着关贸总协定,当年谈判中矛盾最集中的环节之一是新闻出版业,现在,十年回首,入世以后,中国大陆新闻出版业受到哪些影响、发生哪些变化,中国新闻出版业有哪些改革与突破呢?至今我仍记得当年中国传媒界对WTO的热烈  相似文献   

19.
先进人物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如何写活先进人物是个难题,但又是个非解决不可的难题。我去年采写了十几篇先进人物的稿子,基本上都被采用了,还有两篇获了奖。结合写作体会,试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绕开“闪光点”。采写先进,首先想到“闪光点”:临死前的豪言壮语,困难时的英雄主义,对亲人家属的大义灭亲,工作中的加班加点,带病坚持工作,轻伤不下火线……几十年一贯制这么坚持下来,越写越绝,例子越选越奇,把典型写成了“高大全”,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反而败了读者的胃口。而我们通讯员如果再在这些方面下功夫,纵有生花妙笔,也难有回天之力,无论自己写作时如何“感动”,读者还是不买账的。  相似文献   

20.
新闻单位如何改革,如何引进竞争机制?宝鸡日报社全体职工在编委会领导下,大胆尝试,走出了可喜的一步。1991年7月以来,宝鸡日报社就如何跟上改革步伐,进一步提高报纸质量的问题,多次发动全社职工自下而上反复讨论,结果上下异口同声一个字——变!只有早变体制,进行改革,报社才能适应发展的形势。首先,他们全面推行了聘任制,改革现有机构设置和人员组成,在全社范围内实行分级负责,层层聘用,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同时对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