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人物、知名人物、重要人物、特殊人物等去世,这也是新闻,一般说没有什么争议。但是,他们逝世何时公开报道?做法却不尽相同。我认为,应该死后即报。其消息可云:某人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于某地去世。因为,这是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应尽快让人们知道。至于其它情况,可另作报道。现在,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经常有死讯迟到的消息。例如,某省一位名人9月15日逝世,当地的报纸到11月23日才公开报道,时隔两个月零八天。再如,有一位老干部于11月9日逝世,该省的报纸到第二年1月6日才报道,晚了两个月。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不少。读报人看了这样的“死”新闻,会作何感想呢?  相似文献   

2.
企业报人物报道,往往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由于企业报报道的人物绝大多数是企业内人士,读者对报道的人物一般都有各自的认识和评判,既看到了“花”,也认识“花”叶和种“花”的土壤,甚至于了解育花的“园丁”。人物报道一经面世,就要接受“花”本身(新闻主人公)和他身边同事、朋友的严格检验,客观上为企业报的人物报道提高了标准,稍有不慎,企业报人物宣传不仅难于起到激励、引导、典范的作用,而且还有可能导致负效应。  相似文献   

3.
国外有位著名摄影家曾经说过:“好摄影师有个心灵的透镜。”就是说,在抢拍的过程中,只照下人物毫无表情的样子是不行的,而要把人物在现场最传神的那一瞬间抢拍下来,那才是一幅成功之作。如果把这句话用到文字记者对特定人物的采访上来,也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何把人物最传神、最鲜活的细节捕捉到,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户心态篇》是孟晓云《温州风情画》系列通讯的一篇。这篇通讯突破了以往人物报道的模式,倾注全力刻画温州大户们的微妙心态,使报道具有了别人不曾挖掘到的深度,人物形象丰富可信,写活了温州大户。在此之前,写大户心态的报道也有,可都停留在拥护政策、只是怕它变的这条线上。孟晓云不满足仅仅达到这种程度,她写了温州大户更深一层的心理。怕政策变,就希望别人富、尤其希望让干部富;他们投资捐款于公益事业,也是为少让别人眼红,万一政策变了也好有个退路;有了经济地位,他们还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法律的保护,拥有政治上的发言权。这就惟妙惟肖地写出  相似文献   

5.
《大户心态篇》是孟晓云《州风情画》系列通讯的一篇。这篇通讯突破了以往人物报道的模式,倾注全力刻画温州大户们的微妙心态,使报道具有了别人不曾挖掘到的深度,人物形象丰富可信,写活了温州大户。在此之前,写大户心态的报道也有,可都停留在拥护政策、只是怕它变的这条线上。孟晓云不满足仅仅达到这种程度,她写了温州大户更深一层  相似文献   

6.
王擎  陈峦明 《当代传播》2012,(5):100-102
近年来,中外媒体对于财经人物的关注与报道很吸引读者。如何做出有特色的财经人物报道,学界业界都投入了很多观察与思考。本文选取《第一财经周刊》、《经济学人》、《彭博商业周刊》、《财富》和《福布斯》等5家中外财经期刊关于乔布斯去世这一新闻事件的报道,运用新闻叙事学理论分析探讨财经人物报道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7.
马瑞萍 《编辑学报》1993,5(1):51-53
1992年春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立足中华民族的未来,把期待的目光投向科技界:“我感谢科技工作者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和争得的荣誉,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希望科学技术在90年代进步得更快,发展科学技术,越高越好,越新越好。”邓小平同志的这段南巡讲话,字字千斤,意义重大。他为我国科技界确定了一个十分明确的奋斗目标,这就是瞄准国际前沿,尽快取得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为科技兴国服务。  相似文献   

8.
2013年12月5日,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去世,享年95岁。这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人离世,成为2013年世界各国媒体倾心报道的重大新闻,精彩的报纸版面今人目不暇接。欧洲报纸的"拳头"版面欧洲诸多国家的报纸报道曼德拉去世的版式呈现出多样化的情形,但是在照片的选择与使  相似文献   

9.
秦勇 《记者摇篮》2010,(3):85-86
抚顺电视台白2009年2月起,在《抚顺新闻》节目中开设了“抚顺好人”栏目。该栏目以人物为主线,讲述发生在这些平凡好人身上的新闻故事。在播发的诸多稿件中有成功可取之处、也存在许多缺憾,这给笔者就如何做好电视人物新闻有了些许启发。应当说,人物报道在新闻报道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媒体形态、传播方式、受众对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媒体融合不断加深。报纸等传统媒体在做人物报道时应坚持"内容为王",遵循传播规律,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加快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使人物报道实现更快更好的传播。长期以来,人物报道反映出的时代精神、示范效应吸引受众的眼球,受众在阅读报道对象事迹的同时,不仅可以认知各行各业的社会现实,还能为自己的人生寻找参照系。为此,笔者认为一篇好的人物报道必须具有信息的价值、审美的价值和思想的价值,才能实现传播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媒体的引导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人是社会的主宰,最活跃的生产力,又是精神文明的实体和自觉创造者。在报道中,见物不见人,写事不写人的状况还是不少的。应该说,这是忽视人自身价值的一种弊端。还有一种情况,是作者有着热切报道人的愿望,却又难以充分、活脱地反映人的本质。这也是遗憾的。  相似文献   

12.
《“老报童”罗伊去世了》是一篇典型的西方人物讣闻报道。记者用简洁生动的文笔勾勒出一个生前生活艰辛、倔强认真的老报童形象。读完这篇文章,“这一个”而不是“这一类”老报童罗伊的形象深深的刻在我们的脑海里。这种写法打破了我们对讣闻报道的传统认识.为我们写讣闻报道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写作方面。《“老报童”罗伊去世了》有以下四点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客观事物的新变动层出不穷、形态各异,现实生活日新月异。多姿多彩,反映客观事物和现实生活的新变动的消息,题材十分广泛,报道的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的新闻事实的性质有别,写作形式也多种多样。一、消息的种类消息的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不一致。人们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对消息进行分类。着眼于新闻报道的事实的不同性质,区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播》2007,(9):1-1
入夏以来,我省遭遇了有史以来极为严重的旱情。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省直新闻媒体根据自身特点,认真组织,精心策划,努力为全省夺取抗旱工作全面胜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了阶段性的报道声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16.
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喉舌。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报纸既要宣传好党和政府的主张,又要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和要求.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我们从近年来的报道实践中体会到,做到这一点虽然难,但也不是不可以做到。因为,我们党和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和政府的主张从根本上来讲,是代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的。市委机关报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找到市委、市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共鸣点”。  相似文献   

17.
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喉舌。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报纸既要宣传好党和政府的主张,又要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和要求。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我们从近年来的报道实践中体会到,做到这一点虽然难,但也不是不可以做到。因为,我们党和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和政府的主张从根本上来讲,是代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的。市委机关报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找到市委、市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共鸣点”。  相似文献   

18.
何涛 《中国广播》2008,(7):100-101
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成都市区有明显震感。地震发生后,成都人民广播电台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撤离疏散工作告一段落后,电台领导和所有员工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马上投入紧张工作。  相似文献   

19.
许玮 《传媒》2005,(8):17
<都市消费报>常务副总编辑朱华祥认为<传媒>杂志报业同城大战的报道非常及时,它能引起我们这些报人的反思--我们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高校年鉴它及时记录和反映出高校发展的轨迹.但在现实中,笔者发现一些高校不太重视年鉴的编纂工作,这项工作没有常规化,有时,只是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需要,临时编写,造成了高校年鉴这一文化精品的缺失.为此,笔者认为,高校不仅要将年鉴编纂常规化,而且要编纂出高质量的年鉴精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