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煦雅 《出版参考》2010,(2):31-31
本刊讯1月10日,“信息时代下书店生存之道”研讨会暨《我爱做书店》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会议由中国非国有书业委员会主任薛野主持。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印刷发行管理司发行与市场处处长吕晓清以及来自全国出版业及知名中小书店的领军人物蒋唏亮、程三国、王彬、毛泉、徐智明、田原等出席并发言。  相似文献   

2.
闪婚、闪离、试婚、网婚、不婚……80后的婚姻,在专家眼里成了“易碎品”。80后站在历史的关口,承受着毁誉参半的评说。他们将婚恋引向一个新的方向,也逃脱不了时代印记的困惑与迷茫。  相似文献   

3.
他们年龄不同、性格各异,喜爱产品的理由、方式也各不相同,但一致的是,他们都无比热爱数码产品和数码生活[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毋庸赘言,所谓重启,就是将各种电器装置返回初始状态. 现如今,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个词,每天都会非常简单地来几次重启.不过,重启真的那么简单吗? 我虽不太擅长操作电器,但也常常反复重启.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三位“80后”写手推出一套号称“告别80后”的文 丛,公开表示要撕掉“80后”这一标签,还原少年作家的文学本 色。自此,轰轰烈烈地告别“80后”的活动进入公众视听,数十 位知名“80后”写手集体签名要告别“80后”这个群体。 针对“80后”写作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的出现与发展,本刊 今年第一期采访过文学评论家白烨,发表了一组文章进行过讨 论,而这次的“告别”宣言究竟意味着“80后”的集体告别还是 又一次商业炒作?本刊再次走访白烨请他对此发表看法,并发 表眉睫的文章及“80后”作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李强 《视听界》2014,(2):127-127
早年做DJ时,手边总放着便签本,回听自己节目时,听到任何不当用词,立即记下来,检讨自己的词不达意,提醒自己下次做节目时一定不能重蹈覆辙。这些年,听同行做节目时,听到任何精彩的用词或不妥的表述,也会立即在手机的记事本里记下,及时与主持人沟通、交流。最近,回看手机里的记事本,发现记下了很多理应NG的片段。  相似文献   

7.
《出版经济》2006,(2):33
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疲劳已经成为大多数人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防止与解除疲劳,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本书正是基于人们的这一需求,用10个章节,从饮食和起居入手,在疲劳的原因、疲劳与亚健康、疾劳与疾病、解除疲劳的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解除疲劳的妙招。书中的内容科学实用,通俗易懂,对那些处于亚健康条件下的人群和长时间工作的人群都提供了有益的健康提示。这里摘选的是作者对各种疲劳做出的分析和注意事项。(摘自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解除疲劳的妙招——饮食起居抗疲劳》)  相似文献   

8.
已然成为社会主流生产和消费人群的"八零后",如今正面临工作生活"奴"化的尴尬。首先在经历了大学并轨制的"学奴"之后,这些人群逐渐步入工作岗位,原本以为结束"学奴"生活.  相似文献   

9.
小某,男,上世纪85年生人,籍贯江苏,体瘦削,性绵软。 一般说来,小孩刚进机关,都抢着打开水扫地,小某却从来不抢。于是有人婉转提醒说,小某,忙一上午了,来,喝点水。小某却一脸木讷地说,我没忙啊,不用喝。确实,他连杯子都不带,渴极了,跑到后门小店里买上一大瓶可乐一气灌下,解决。  相似文献   

10.
<正>豆瓣上有L&H的粉丝团,他们叫"李雷都这么牛X了韩梅梅却不喜欢他"小组。这是一个带有身份自动识别系统的小组,组员都自称是和谐好少年,因为如果挖到LiLei&HanMeimei的好东西,他们都会贴到这里来共同分享。"我看的有点热泪盈眶,好象什么东西丢了很久,忘了  相似文献   

11.
《大观周刊》2010,(42):17-17
凭借《敌营十八年》、《走西口》等作品,杜淳成了众人追捧的“红色偶像”,而其身上独有的那种与年龄不符的成熟和稳重也让杜淳的表演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12.
《大观周刊》2010,(38):12-13
早在李宇春走红的时候,就有人预言,中性风潮会越刮越盛,尤其在80后一辈中,更加会有颠覆性的表现。如令越来越多的煮男诞生,更加证明了当年的预言。尤其是当下经济不景气,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当代艺术开始试图寻找一种全新的活力和概念框架,这个时候中国也开始逐渐涌现出一批新风格的艺术家。这群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也在试图用自己的努力建立艺术和精神以及物质与精神之间的联系,将当前和历史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14.
看到她,我的心灵如同听到了花开的声音;读过她,我的眼睛似乎看到了梦破的碎片;放下她我很自然地想起那久违的旋律。我想作为80后的我们,看到这本《80后自己的老照片——令人温暖而伤感的回忆》心情一定是复杂的、矛盾的,她带给我们的回忆是美好的也是伤感的。无论如何,这是我们自己的足迹,她使我们回首、驻足、行走、奔跑、飞翔。  相似文献   

15.
1.如果戴眼镜,一定要扁平黑框的;2.永远对自己的发型不满意;3.所有电器都不看说明书;4.尽量使用自助办理业务;5.使用最多的称呼是同学;6.喜欢玩小孩但不喜欢生小孩;7.拥有一种奇怪的固执;  相似文献   

16.
80后的这种自然态或本真态的青春写作.与70后的感性写作.在面对市场这一点上却有着很大不同,70后与市场是碰上。是邂逅.80后与市场,则是被开发、被俘获、被强行推上商品的展台。  相似文献   

17.
80后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小时候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他们从小被某种使命感驱使着斗志昂扬,时刻准备为了祖国的建设献出自己宝贵的青春.然而,在日益开放的现代社会,对物质生活的过分追求,传统与现代观念强烈地碰撞,在80后一代人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18.
高磊 《全国新书目》2010,(17):73-73
在当今职场中,有这么一句话:"60年代的员工是头低头;70年代的员工是背靠背;80年代的员工则是脸贴脸"。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员工,他们现在大多已成为商业领域的核心领导层,讲理想、讲责任、讲激情;70年代的员工是现在社会  相似文献   

19.
80后写作者凭借自己的无忧无虑,拒绝了现实生存之外另有合理性的引诱,他们自满自足于青春的现实生存之中.由此.他们在写作中不同程度地守持了本真。80后文学所以能引起接受群体的强烈反响,因此获有市场与文学双重身份并迅速崛起,在于它以青春写作迎合了大众的青春需求,在供需关系上实现了一次极富启发性的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20.
佚名 《新闻世界》2007,(7):29-30
80后,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批人。不知从何时起,80后作为一个符号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他们的所作所为总是被放大并呈现在大众的视线里,对他们的讨论似乎也一直没停过。他们一出生就遇上了市场经济,一长大就明白了国际化,一交流就用上了互联网。在中国商界、尤其是互联网界,一批“80后”正在悄悄与财富挂钩。眉眼间,稚气未脱,却有着上千万、甚至上亿万财富,手下管理着几十号、几百号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