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群英 《科教文汇》2007,(6S):43-44
利用语文教学的独特优势,相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所赋予的神圣使命。我们经常从报刊杂志和电视传媒中看到一些青少年学生自杀、出走、犯罪等,就是这种心理失衡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这就是现代学校教育所面临的新问题、新课题,亟待现代学校教育从业人员努力寻求有效的解决之道,以求正确地引导学生能够健康地成长。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独特优势,相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提倡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目标是培养创造型人才。在中专语文教学中要开展好创新教育,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素质;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大力开展创新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本文就中专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好创新教育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适合教育就是选择适合学生方式的教育,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学习与语文教育更加匹配,在语文中寻找到语文的价值,也将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传授给学生。本文对适合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根据适合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现状以及适合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从三个方面切实有效地提出了适合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策,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习的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崔红  宋士才 《科教文汇》2007,(9X):83-83
时代呼唤改革,教育需要创新。语文,尤其如此。面对改革,语文教育须改变教法,提高认识,重新考虑“语文是什么”这个问题,真正地设计好自己的每一节课,让学生不仅从这一课学到了应有的知识,而且让他们兴趣盎然,沉浸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真正地对语文课产生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寓教于乐,增长知识的目的,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兴趣呢?根据自身的粗浅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审美教育就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传统语文教学往往忽视审美教育。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篇章,思想内容深邃,艺术形式完美,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这为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语文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想象、运用多媒体等方式,让学生获得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6.
袁琳  李虹 《科教文汇》2007,(1X):62-62
目前,许多学生、学生家长认为语文没有什么可学,学习语文纯粹浪费时间,小学生们语文学习素质明显下降。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如何跟上改革步伐,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质量,这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本文论述了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变学生不想学为乐意学的过程,并论述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起着怎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贺丽萍 《今日科苑》2007,(22):294-295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的教育已由应试教育步入了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最终归属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的发展。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义不容辞,并且得天独厚。本文主要浅谈了语文教中的创新教育问题,强调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8.
2015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提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审美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应该贯穿于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全过程,它不仅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文字感悟方面能够作为语文教育的有力辅助,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健全学生人格。文章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阐述了语文阅读教育中的审美元素,并提出了在语文阅读教育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
浅谈就业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不仅仅可以使中职语文教学实用化、具体化,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就业素质,让学生能够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本文首先分析了就业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其次从合理安排各年级的中职语文课程教学内容,通过中职语文教学来给学生渗透面试能力训练等方面就就业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语文观是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相结合的教育观念,学生在校内接受"德、智、体、美、劳"的教育,课外联系生活扩大知识领域,既可以体现语文教育的整体性、层次性以及开放性,也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水平。大语文教育观是语文教学方法的新创举,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围绕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树立大语文观展开研究,希望学生在大语文教育观念下可以全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职校学生的发展中,语文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基础,学好语文可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但职校学生普遍的重专业轻语文,忽视语文对生活的重要作用。由此中职语文老师要搞好语文教学,就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本文就职高语文教学实践中,怎样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作了一些论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语文作为一门创造性和想象力十分丰富的学科,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更是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是在分析了小学语文教育的情形下,研究讨论了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彦春 《科教文汇》2009,(5):101-101
他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语文创新教育是语文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语文教育要致力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者就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创建开放性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引导学生质疑求异,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教学实践,粗谈了几点对于如何进行创新教育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有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池塘,激起了层层波澜。特别是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来,素质教育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许多改革措施逐步实施,教学领域的研讨、实验也在稳步推进。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仅就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谈一点粗浅的体会。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即把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基本素质的完善和提升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视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改…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更加注重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其中,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学的基本科目,是学生今后学习语文科目的基础,学好小学语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在新课标的深入发展下,对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动教学因此被人们重视,并逐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得到广泛传播,合作互动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培养有正面意义,是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下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人文修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结合实践,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发挥着提高人际交流活动的任务,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根本所在。语文教学应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确立大语文教育的观念, 发挥课堂教育的导向、调控作用,组织课外语文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读所写能力和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小学教学逐渐成为了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小学教育学科中的语文教学更是发展小学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浏览过程就是学生浏览理解提高和思维升华的过程,是学生和书籍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所以,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向素质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向发展,对于小于语文的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的这篇文章我们就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拓展阅读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大语文教育强调发展学生修改潜能的优势,也就是寻求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素质教育为大语文教育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以便承担起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语文教学重任,为语文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良好的小学作文教学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以及文化修养。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全面地完善作文教学,进而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差异看待作文教学以及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此来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