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重申了要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伟大任务。大学对于实现这一目标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的创造与运用,中国大学创新力不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亟待解决。制约中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瓶颈”到底是什么?中国大学如何才能培养出杰出人才?围绕这些问题,本期高端访谈栏目对南京大学校长陈骏进行了访谈,并请他对南京大学的“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人才理论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实的基本精神,反映了时代的要求。要进一步学习、落实他的人才理论,就必须坚持实践第一,重视实践结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坚持造就宏大的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一大批创造性人才,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人才理论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实的基本精神,反映了时代的要求.要进一步学习、落实他的人才理论,就必须坚持实践第一,重视实践结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坚持造就宏大的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一大批创造性人才,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身在校园,打开每天的教育类报纸杂志,偶尔会看到有关造就中国一流教育家的精粹文章。尤其是温家宝总理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后,有关这方面的话题,不断见诸于报端,令人耳  相似文献   

5.
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中宣部副部长刘云山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成立10周年了。这10年,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上是极其光辉的一页。从事高校思想教育研究的同志们,也做出了自己应做的贡献,不但出了一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也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忠诚于党...  相似文献   

6.
我国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批批适应国家四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我们的学校教育也的确培养了不少有用人才,他们在各条战线担起祖国建设的重担,和全国人民一起高视阔步地向强国富民的康庄大道迈进。这是应该得到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7.
傅翠丽 《考试周刊》2013,(77):50-50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美育对于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要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及才能。全面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得传统师承教育模式与当代高校中医教育模式有机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中医传承班应运而生。本文以独具特殊优势的中医学基础课程之一的《中国医学史》教学为论证对象,从课程定位、中医思维培养、教学方式、考核方法、教学反馈等多个角度着手讨论中医传承班的《中国医学史》教学方法,以期使其不但能够传授知识,而且通过理清历史,解析中医学发展特点,把握中医学历史发展规律,发挥中国医学史指导中医类其他课程学习的特殊优势,从而培养造就一批能为继承和发扬中医精髓而奋斗一生的中医传承人才。  相似文献   

9.
为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备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校级领导,进一步推动长宁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基础,长宁区教育系统2006年下半年举办了一期“十一五”校级干部培  相似文献   

10.
朱九思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九思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姚启和,许晓东建国以来的几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大变革时期是人才辈出的时期。几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在曲折发展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国家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同时也造就了一批著名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一,中国的大教育时代已经来临。这是不争的事实。大教育需要靠大批教育家来支撑。造就一批杰出教育家,以引领中国教育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挺进,更是时代的召唤,人民的企盼,民族的幸事。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这高屋建瓴掷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更明确指出: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通过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实施骨干带动战略,初步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三级三类基础教育骨干教师体系,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骨干教师队伍和优秀教师群体,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优质师资保障。笔者从事教研工作多年,在培养骨干教师具体实践中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培养骨干教师队伍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矿物晶体结构专家彭志忠教授离开我们已经有6年多了。在此期间他的同事和学生一直在怀念他,因为他开拓了我国矿物学晶体结构的研究领域,做出了国内外同仁公认的卓越贡献;因为他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中国矿物学家,可谓桃李满天下;因为他治学严谨、博学多才,发现和帮助他人发  相似文献   

14.
1999年《教育发展研究》第5期刊出了吕型伟老师的题为《要重视英才教育问题》的文章(以下简称“吕文”)。在文中,吕老师谈了他对中国教育没有培养出顶尖人物的一些看法,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吕老师认为,中国近50年来没有出现出类拔萃的尖端人才的原因是由于错误理解了教育平等、取消了教育竞争、曲解了全面发展、压制了学生个性。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吕文”认为,“一句话,中国之大应办一批英才学校,采取特殊措施,严格挑选,严格培养,严格把关。”并认为,“从对教育平等的误解到办英才学校有一个解放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15.
从研究生要增强成才意识,教育机构要强化培养职能,用人单位要转变人才观念三个方面谈了军事学研究生的培养,认为需要研究生自身、教育机构和用人单位的协作努力,才能保证研究生的持续培养和健康发展,造就适应中国军事变革特色的军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同时他又指出,“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教育如何才能担负起这个特殊的使命?最关键的是必须造就一支自身具有创新能力同时又善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主要进行了三方面的工作:一、塑造教师健康人格,激活内驱力。一个教师的创新能力不仅受其知识结构的影响,还受其人格的制约。我们认为:教师应具有的人格特征的内涵表…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教育》2004,(17):34-35
在世纪之交.我周政府就已明确提出教育的发展目标:用10年时间,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完善各种层次和形式的教育与培训;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建立起教育新体制的基本框架……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18.
一个民族的伟大,一个国家的富强必定是建立在人的才能的充分发挥的基础上。传统的教育,包含传统的超常学生教育都太偏向于发现和培养那些接受力和分析力强的学生,而严重忽视了创造性才能发展,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于创造能力的认识和发展是世界各国教育心理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皮亚杰就曾经提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有能力做新事的人,而非简单重复前辈已经做成了的事情的人。”可见,好的教育应该培养造就出大批创新人才。作为已成气候的一家之说,美国国家才能研究中心所创导的“全校范围丰富教学模式”开辟了一条大面积培养高创造性人才的路子。在25年回顾总结的时候,该中心的主任兰祖利(Penxulli,J.S.)发表了题为《才能是什么和我们怎样来发展才能?》的专论。论文中的许多真知灼见,很值得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据此制定的各项政策,保证了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培养了大批思想道德和文化科学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大批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造就了一大批活跃在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领域的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20.
兰军 《培训与研究》2001,18(5):91-93
周恩来作为一位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的人,他所接受的南开教育势必有特殊之处.本文通过对张伯苓教育思想及实践中所蕴涵的创新精神对周恩来的影响的研究,认识到当代校长唯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才能造就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