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仲淹所处的时代,是北宋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由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土地兼并,农民起义和兵变不断发生,使宋王朝陷入“积弱、积贫”的严重困境。“官壅于上,民困于下,夷狄骄盛,寇赋横炽”,即是当时的写照。范仲淹深为国家忧虑,主张要改革政治以摆脱严重的政治危机,他认为吏治腐败和人力不济是危机的主要原因,国家策法令的贯彻在于官员的“贤愚”。而当时十之七八的官员,忙於“迎送之劳”,“孜孜为子孙计”  相似文献   

2.
试评宋璟     
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在评论唐代历任宰相时说:“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它人莫得比焉。”(《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一,唐纪二十七)这个评价是比较恰当的。在唐玄宗李隆基统治的前期,即开元时期(公元713—714年),是唐朝的极盛时代,封建经济和文化空前繁荣,达到了盛唐时期的顶峰。唐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封建帝国,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阅读》2007,(4):14-14
北宋仁宗统治时期,国势日渐危急,西北边陲面临着西夏王国的危胁,而朝廷又政策不利,统治因采取重内轻外的措施,造成边疆长期放松警戒,武备废弛。1038年,西夏国元昊称帝,宋王朝忙中出错,虽扬言讨伐,却缺兵少将,仓皇上阵,以致每战必败。范仲淹是北宋名臣,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担任陕西经略要抚副使兼知延州,抗击西夏。真可谓“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公元1038年,位于北宋西北部边境的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西夏军队不断侵扰北宋边郡,宋、夏战事不断。北宋王朝名义上派兵讨伐,可是由于当时军队战斗力弱和边境长官范雍等人的无能,北宋军队屡屡战败。1040年,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变法是“内忧外患”的宋王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他以“富国强兵”为其变法目的,以“抑制兼并”和发展生产为变法的主要措施,设法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变法触动了豪强地主和大商人的利益,使中等地主的经济地位趋于稳定,而获利最多的是小地主阶层。因此,王安石的变法主要是在代表中小地主阶层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北宋仁宗时期 ,范仲淹面对皇朝的内忧外患 ,深感忧虑 ,上书言十事 ,主持庆历新政。他的忧患意识不仅表现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更表现为希望宋王朝在忧患中崛起 ,转危为安 ,阔步向前。从这种意义上讲 ,探讨范仲淹的忧患意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守内虚外”是北宋王朝的一项基本国策。它规定宋代君臣的工作重心是慎防“内变”,以防弊之政作为立国之法,把全部财权收归中央,严密控制军队和对外虚守。这项国策的出现是北宋初期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初行于宋太祖时期,确立于太宗时期。守内虚外使北宋统治集团内部杜绝了分裂割据,但也造成了北宋王朝内部的积贫积弱和对外的软弱与屈辱。  相似文献   

8.
北宋是中国封建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的时期,然而历史学家认为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弱小的统一中原的汉王朝,常用“积贫积弱”概括之。那么,如何理解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呢?  相似文献   

9.
<正> 司马光(1019-1086年)是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和政治家,他曾历仕仁、英、神、哲四朝。在他初入仕途的宋仁宗统治时期(1023-1063年),北宋王朝就已陷入积贫积弱的危难境地,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北宋最高统治者。许多不愿坐视北宋衰亡覆灭的官僚士大夫们,纷纷上疏  相似文献   

10.
苏舜钦政治诗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县)人。他生活的时代,宋王朝已经历将近半个世纪,当时的社会是“有治平之名而无治平之实”,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已日益暴露。在他出生前四年,即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契丹便大举侵宋,结果达成“澶渊之盟”。到他正式从事政治活动时,矛盾更趋尖锐。宋王朝在抵抗外族入侵战斗中屡遭失败,国势日见衰竭,仁宗不得不于庆历三年(1043)任用范仲淹、富弼等一批老臣推行“欲尽革众弊以纾民”的所谓“庆历新政”。面对这种政治形势,“少慷慨有大志”的苏舜钦积极支持并参加了“新政”。因此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也就成为其政治活动的一部分。他曾“数上书论朝廷大事”,并上疏范仲淹“奋舌说  相似文献   

11.
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二十五章,集中讲北宋时期的历史。本文想就教材中有关北宋的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北宋的经济发展以及北宋的阶级矛盾和王安石变法等问题,谈谈个人的理解。 (一)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1.北宋的建立。后周的大将赵匡胤,掌握着全国最精锐的军队,早就有夺取政权的野心。公元960年,谣传辽兵入境,赵匡胤奉命率军出征,军行到陈桥驿,他发动了兵变,军士们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高呼“万岁”,拥戴他为皇帝(史称“陈桥兵变”),接着他回师开封,夺取了帝位,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赵匡胤的庙号是太祖)。在此后十多年里,宋朝先后灭掉了许多独立割据的国家,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晚唐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宋王朝建立以后,为了加强对西南民族地区的控制,人为地采取一些措施来阻断各地之间的往来,制定了严格的“禁山”制度。首先,禁止砍伐禁山林木。其次,所有缘边民户,不得在“禁地”开荒种地。再次,内地汉人不得擅自携货物“侵越禁山”,进入蕃界买卖。与此同时,北宋中期以后,宋王朝又在西南拓土开边,筑城建军,废除羁縻州,建立正州,直接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但最终并不成功。  相似文献   

13.
王安石是北宋中期的教育家,政治家,在他执政期间,对教育进行了一列的改革,使北宋的教育出现新的局面,“宋代文化学术之迈越前朝,有很多原因,而熙宁年间学校教育的改进不能不是原因之一,虽然它不是主要根本的原因。”王安石正处北宋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由于自宋初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使大多数农民丧失了土地,农民纷纷起义,阶级斗争激烈,同时民族矛盾也是十分尖锐  相似文献   

14.
自宋仁宗宝元、康定(1038——1040年)以来,宋王朝内外矛盾不断加剧,国势日趋孱弱,内忧外患连年不断,严重动摇着宋王朝的统治。宋统治集团和一般士大夫日益感觉到,如不进行一定的变革,势必动摇宋王朝的统治和影响士大夫切身利益。在这种形势下,士大夫的代表人物范仲淹最先提出了一套改革方案,并于1043年间付诸实施。范仲淹的改革正值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所以这次改革就称为“庆历新政”。范仲淹为了扭转“夷狄骄盛,‘寇盗’横炽”的严重局面,以稳定宋专制主义的统治,首先进行官僚政治的整顿工作。这个  相似文献   

15.
北宋时期“以茶治边”策略颇有时代特色和创新性。从需求侧来看,这一策略根源于茶在边民的社会生活的广泛参与性。一方面,茶是少数民族政权或部族官方对外礼仪和对内赏格的物质载体,另一方面也是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必需品,是促进人际交往、追求精神享受的文化消费品。就供给侧言,宋王朝把茶叶贸易作为一种安全性、垄断性且能以至轻易至重的交换行为,使之成为羁縻各族的重要手段。可以说,“以茶治边”策略既是中原与边疆商贸往来日益兴盛的结果,也是中原王朝边疆治理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6.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年)是宋王朝的建立者,960~976年在位。他是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掌握兵权,于  相似文献   

17.
在整个北宋及南宋时期,宋王朝和周边的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及矛盾影响了宋代人民的生活,而这动荡不安的生活又对宋代的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深沉的忧患意识使他们创作出了大量的爱国诗篇。  相似文献   

18.
<正>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最后一位皇帝,后人称南唐后主或李后主。他在位时期,南唐国热益发奄奄不振,正处在北方北宋的强大压力之下,他每年都向宋交纳一定的贡物,以换取国家苟延残喘的生存。975年宋举兵进攻金陵(南唐国都),李后主被囚禁,从而他过着“以泪洗面”的囚徒生活,后因作者常写怀念故国的词,被宋太宗赵光义派人毒死,年四十二岁。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写得极好.当然这是他勤奋读书和不断写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关于北宋太祖的“养兵”之策,多数学者在论及宋初中央集权时有所阐述,但较深入展开者不多见。本人不揣浅陋,仅就这一问题略谈一二。 一、“养兵”问题的提出 北宋建国初年,为了使它不至成为五代以后第六个短命王朝。同时,针对宋初田制不立、土地兼并之弊,精通治道的赵普常与太祖讨论治国安邦之策。当太祖与众臣谈及什么是为利百代之大计时,他得意地自夸,“吾家之事,唯养兵可为百代之利。盖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