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建春  刘莉 《海外英语》2013,(13):207-208
《皮格马利翁》是世界著名戏剧大师萧伯纳的名作,萧在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该文主要分析该戏剧的主题,包括爱情的重要性、现代的灰姑娘故事、寓言故事、语音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中产阶级虚伪的道德准则等。  相似文献   

2.
教育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一个主人公的名字。传说皮格马利翁是一个国王 ,擅长雕刻。他曾用象牙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在雕塑过程中 ,他倾注了全部心血 ,因而对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他的诚心感动了上帝 ,终于使这个姑娘获得了生命。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研究发现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作用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乃至成长产生巨大影响 ,他把这种效果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不仅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中 ,而且还广泛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中 ,是教育艺术的集中体现。进一步说 ,在教育过程中 ,只要教育者对教育对象倾注满腔热情 ,…  相似文献   

3.
经济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未来经济收益的预期能够改变人的经济行为,预期水平不仅取决于经济价值的高低,而且取决于对经济目标的评价。有了明确的预期目标,人的行为就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指向目标,进而引发预期的自我实现效应。  相似文献   

4.
《皮格马利翁》(1914)是英国戏剧家萧伯纳(1856-1961)的作品,而根据这一戏剧改编的电影《窈窕淑女》(1964)也受到了广泛好评。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可以彰显两部作品的不同点及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叙事技巧、情景刻画和人物塑造是两个文本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方面。其中,叙事技巧包括叙事结构、叙事时空和音乐效果三部分;情景刻画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场景:赛马场、花园舞会和结尾;人物塑造主要分析了伊莉莎、伊莉莎的父亲以及克拉拉的母亲。通过比较,一方面使读者加深对原著的理解,另一方面让观众重温这部经典电影作品,提高对电影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5.
《皮格马利翁》(1914)是英国戏剧家萧伯纳(1856-1961)的作品,而根据这一戏剧改编的电影《窈窕淑女》(1964)也受到了广泛好评。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可以彰显两部作品的不同点及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叙事技巧、情景刻画和人物塑造是两个文本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方面。其中,叙事技巧包括叙事结构、叙事时空和音乐效果三部分;情景刻画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场景:赛马场、花园舞会和结尾;人物塑造主要分析了伊莉莎、伊莉莎的父亲以及克拉拉的母亲。通过比较,一方面使读者加深对原著的理解,另一方面让观众重温这部经典电影作品,提高对电影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诸如学生学习缺乏自信心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是很多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问题。将皮格马利翁效应运用到中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交谈是人类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的重要交际手段。在日常生活的会话中,人们有时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有时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即Grice提出的"会话含义"理论。戏剧语言作为会话的一种,在人物的对话中往往运用了不少会话含义的技巧。通过对萧伯纳戏剧《皮格马利翁》文本的研究,本文作者试图探索剧作家所特意勾画出的人物的态度和性格中会话含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写道,诸葛亮初见魏延,二话不说便喝令刀斧手推下斩首.刘备惊问:"魏延有功无罪,何故杀之?"诸葛亮说:"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果不出所料,到第一百零五回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魏延真的反了.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竞能算到二十多年后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在多年前十分畅销的书籍《心灵鸡汤》第一卷上,有一个颇为令人回味的小故事:25年前,某大学社会学教授组织学生到一个城市的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家庭状况和生活环境,并对这些孩子的前途进行预测,结果认为他们将“毫无出头的机会”。25年后,另一位教授发现了这份研究,并进行了后续调查,却发现除有20名男孩搬离或去世,剩下的180名学生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许多人成为律师、  相似文献   

10.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核心理念是用期望和赞美谱写神话,在数学课中,要用好这一效应主要需要做好效应使用的公平性和持久性。它不是针对某个人,也不是针对某道习题,而是一种教学理念,用好这一效应,学生不仅仅可以收获数学课的成功,更是收获一个因期待而成长的人生。  相似文献   

11.
萧伯纳的戏剧《卖花女》讲述了卖花女伊莉莎意图通过语音矫正和文法学习成为上层社会优雅小姐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伊莉莎在人生重大变化过程中所经历的人际困境和自我身份的迷失。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为基础,通过主人公伊莉莎做出身份选择的伦理环境,探讨伊莉莎改变自我的动机以及此后所面临的伦理身份困惑,揭示导致其伦理困境的根本原因。萧伯纳通过讲述伊莉莎的故事,集中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个体阶级身份与伦理诉求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并对该社会中个体寻求自我实现的可能性寄予关注,从而传递出深刻的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12.
王雅娴 《海外英语》2011,(10):296-297
G. B. Shaw names his play Pygmalion by a protagonist in Metamorphoses Book Ten, so that he connects the enlivened ivory statue with the dramatically changed flower girl. Great culture significance was attached to this play. At the same time, the originality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original myth displays the author’s effort to explore female self- creation.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世界著名戏剧家萧伯纳的戏剧理论和艺术作出了一定介绍和评价,并谈了萧伯纳对中国的影响。本文指出,萧伯纳是现实主义剧作家,他忠实于戏剧创作的原则,不盲目崇拜莎士比亚等名家。他有自己的理论主张,在实践过程中,他尽力实行自己的理论主张。本文同时还指出,萧伯纳也有着自己严重的不足。不过,瑕不掩瑜,萧伯纳仍然是一位伟大的剧作家,幽默家,他的造访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指出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历来备受推崇,而萧伯纳的莎评代表的是另一种声音。通过对萧伯纳的莎评作简要的梳理,以实例来说明萧伯纳对莎士比亚戏剧作品所持态度不同于多数莎评家。  相似文献   

15.
戏剧《卖花女》中“well”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态度标记手段、话语组织手段及回应标记手段。所谓态度标记手段,指well能够暗示说话者的态度;话语组织手段指well在语篇结构上所体现的功能;而well作为回应标记的手段则是指受话者可以用well作为对发话者的即时回应。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在对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体育科学系2011级健美操选修课两个班级实行不同的教学方式中,除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正常教学外,还对实验组学生施加了适当的教师期待因素.得出结果,在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后,实验组的考核成绩平均分提高了5.92%,高于对照组的2.01%,有较显著性差异.说明合理的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能激发学生在健美操方面的潜能,使其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对健美操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教师有着特殊的要求;对现实中的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皮革马利翁效应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著名效应,是指教师通过对学生有意识的积极期待,在学生学习行为上产生投射,并能形成良性循环。语言教学由于其自身的环境依赖性、教师主导性和语感存在性等学科特点,应广泛应用皮革马利翁效应,以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在应用此效应时,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侧重差生的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9.
探讨皮革马利翁效应在口腔本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为口腔本科实习生的带教提供理论依据。应用皮革马利效应理论带教方案对实习早期的口腔本科学生进行带教,口腔实习生认为在克服负性心理、提高专业兴趣、提升自信心改善专业价值观方面都有帮助。皮革马利翁效应理论模式有利于口腔本科实习带教,效果评价较好,是一种良好的临床实习带教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主位概念和主位结构对翻译思维的影响很大。本文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通过理解主述位概念,以主位结构为基础,结合英汉语的不同特点,对不同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在句首这个位置上是否能充当主位这个问题展开研究,试图总结出从主位角度出发的英汉互译过程中的共通点,从而更好地为翻译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