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你爸爸是干什么的?"这是我最难回答的问题。农民?肯定!工人?他做过。商人的成分他也有。一年四季,父亲的角色不断变换。该怎么回答呢?我想,父亲的工作,只有黄胶鞋说得明白。新年刚过,父亲便背起了行囊,开始了新一年的奔波。往往十天半月父亲才回家一次,只有农忙时才会在家多待几天。出门时的不舍,回家时的憔悴,中间行程的艰苦,父亲从不说给我们听。而我,却可以从黄胶鞋这里得到答案。  相似文献   

2.
母爱的较量     
那是19年前的事了。那时我9岁,同母亲住在川南那座叫茶子山的山脚下。那时的我经常怀疑自己有没有父亲。父亲远在省外一家兵工厂上班,一年最多回家两次,住的时间也极短,因此他留给我的印象平淡得不如那个十天半月便到我们村子来吆喝一阵的补锅匠,他的模  相似文献   

3.
疼痛的父爱     
那年夏天,我从家乡的区中学考进了京城的一所重点大学。在高考总复习的日子里,我和所有的学子一样,在沉重的题海、紧张的时光和压抑的心境中苦修苦炼。那段黑色日子,我一生都刻骨铭心,这不是因为学习的繁重辛苦,而是因为一份疼痛的亲情。我是在高考3个月前回家的,学校离家很远,要坐两个小时的车,还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老师要求我们离家远的同学带足3个月的钱粮,要高考完了才能回家。我家里很穷,要一次拿出那么多钱很不易。偏偏这次回家又碰见父亲病倒在床,母亲和大哥正四处借钱张罗着要送父亲去县里医院检查。我见父亲脸色清瘦蜡黄,腹痛难…  相似文献   

4.
罗马 《内蒙古教育》2007,(10X):11-11
自从我和弟弟都上班后,家里就只剩下了父亲和母亲。由于我们离家远,一年半载难以回家一次,彼此之间就非常想念。  相似文献   

5.
我要回家     
我们家那时很穷,父亲在公社当发电员,母亲作为大半个劳动力在生产队挣工分,我们兄妹3人的学费每学期都要拖欠。我和妹妹在村里上小学,每天都回家,父亲要周末才步行回家。大哥在县城上中学,我们家距县城20多里,公交车票是1角,每周六,大哥也坐公交车回家。全家一周团圆一次,母亲总要弄点好吃的。一家人虽然穷苦,却过得亲热快乐,特别是星期天,大哥都要带着我和妹妹到村外的小溪边玩上大半天,疯疯癫癫地乐。每个星期天,都是我们最期盼的时光,所以一到周末的下午,我和妹妹都要站在家门口等父亲和大哥回来。这天周六吃晚饭时,父亲犹犹豫豫地对大哥…  相似文献   

6.
我要回家     
我们家那时很穷,父亲在公社当发电员,母亲作为大半个劳动力在生产队挣工分,我们兄妹3人的学费每学期都要拖欠。我和妹妹在村里上小学,每天都回家,父亲要周末才步行回家。大哥在县城上中学,我们家距县城20多里,公交车票是1角。每周六大哥也坐公交车回家。全家一周团圆一次,母亲总要弄点好吃的。一家人虽然穷苦,却过得亲热快乐,特别是星期天,大哥都要带着我和妹妹到村外的小溪边玩上大半天,疯疯癫癫地乐。每个星期天,都是我们最期盼的时光,所以一到周末的下午,我和妹妹都要站在家门口等父亲和大哥回来。  相似文献   

7.
据报载,9岁的赵小星(化名)因为父亲一连3年都没回家看望过自己,一纸诉状将有着"中国巴菲特"之称的亿万富翁父亲赵丙贤告上法院,要求他每周回家看望自己两次,并按月支付10万元抚养费。父母怒告儿女不回家探望的新闻我们常见,孩子状告父亲不看望却是头一回听说,这也让我们正视孩子的权利,儿女看望老人是孝,那么父母看望自己的孩子则是最基本的人伦道德了。赵丙贤的事业是成功的,但是正如巴菲特所说"家庭和事业同样重要",赵丙贤与巴菲特的差距正在于此。商场上讲究诚信,而一个对自己的儿子尚没有爱心与诚信可言的人,我们又怎么能期望他对自己的生意伙伴诚实守信?父母纠纷不应涉及孩子,3年不回家且不提供任何生活来源也拒见儿子,实属冷漠无情。孩子母亲说:"我让他见见儿子,他却告诉我,儿子性格软弱,将来指望不上。"  相似文献   

8.
我希望取消应试教育,因为我不想看到——父亲1962年从矿上回家。回家前,父亲已是五级电工,也算是个专家了。可他一个月几十元工资在三年自然灾害的1962年连一担谷子都换不到,奶奶便连发家书让他回家种地。父亲干农活不在行,便把希望寄托在几个儿子尤其是我身上同村中,和我在同一年级上学的有六七个小伙伴、恢复高考后,我们同上初二,那时我有成绩常常  相似文献   

9.
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摘梨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是院里梨树上的梨子熟了,让我摘点儿进城吃。还说要不是他的腿跌伤了,他早送梨进城了。接到父亲这样的电话,我总是支吾着回答他,等休息时抽空回家。可我心里却想着,回家特意摘些梨进城,像城里没有梨似的。更何况妻子听父亲电话如此说,更是不以为然,还帮我算起  相似文献   

10.
一天,与一位朋友吃饭,恰好父亲来看我,我便把父亲接来一起吃。父亲是个寡言之人,吃饭期间,他一直静静地听我们聊天,很少插话。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你这个朋友,不可深交。"我愕然,问道:"爸,怎么了?"这个朋友,是因生意认识的,我与他合作过几次,对他印象不错。  相似文献   

11.
许诺     
我第一次离开故乡的时候,父亲啥也没说,只是默默地站在月台上。在火车开动时,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踮着脚,双手扒在玻璃窗上大喊:“儿呀,好好念书,拿点儿好成绩回家……”我沉默了,望着窗外遥远的北方,心里悄悄地祈祷——回家,拿点儿好成绩回家。可没有想到这15岁的许诺也能成为一把锋利的尖刀,时时刻刻地逼向  相似文献   

12.
幸运     
我十岁的时候非常想要一辆自行车。我父亲说我们穷得捉襟见肘。我就不再提起此事……直到有一天,我从集市上跑回家,激动地告诉父亲:摸彩的头奖是一辆自行车!而一张彩票只要二十芬尼!父亲笑了。我请求道:“我们只买两张彩票行吗?”父亲说:“我们穷人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最后我哭了起来,父亲才让步了。“好吧,”他说,“明天下午我们去赶集。”第二天下午父亲带着我到了集上,谢天谢地,车子还在原地放着。我买了第一张彩票,没中彩。不要紧,车还在,我还有父亲答应的一次机会。第二次开奖的时候,我手里攥着第二张彩票,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上了。摇奖…  相似文献   

13.
母爱的力量     
那是19年前的事了。那时我9岁,同母亲住在川南那座叫茶子山的山脚下。那时的我经常怀疑自己有没有父亲。父亲远在省外一家兵工厂上班,一年最多回家两次,住的时间也极短,因此他留给我的印象平淡得不如那个十天半月便到我们村子来吆喝一阵的补锅匠,他的模样在我的脑海里甚至像荡漾在水中一般模糊不清。母亲长着一副高大结实的身板和一双像男人一样打着厚茧的手,这双手只  相似文献   

14.
父亲牧羊     
父亲牧羊郭继华暑假回家,发现父亲已经辞去了电工,买了一群羊住到了山上。我为我没能劝住父亲而后悔,同时也为自己的不懂事而深深自责。父亲养我二十四年,受累二十四载,现在辞去舒服的工作,在山上养羊,这都因为我和父亲一次不负责任的谈话。去年寒假回家,带给了父...  相似文献   

15.
陈泽书 《贵州教育》2010,(2):18-18,21
静女生,偏内向,性格倔强。 家庭状况:留守儿童,父母均在外省打工,父母关系不太好,父亲打工十年左右未回过家;姐姐在县城读高中,常常是两三个月甚至一个学期回家一次。  相似文献   

16.
永远的父亲     
父亲外出打工,已有两年没回家了。在这之前,他是每年年底都会回来,与我们一起过年的。记得两年前父亲出门的那天,我因为上课没去送他。回家后听母亲说他已经走了,我很愧疚,心里总觉得欠了父亲许多似的。后来,我就常对自己说,等到父亲下次再出门的时候,我无论如何都要好好送送他。谁知父亲这一走,竟是两年没有回家。不过,父亲在外的两年里,经常会寄  相似文献   

17.
<正>父亲离开我们半年多了,我们从刚刚失去父亲时难以割舍的失声痛哭,慢慢变为对父亲不由自主的无限思忆。关于父亲的记忆,时不时像放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中不断闪现。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我小时候很久才能见父亲一次,对父亲的记忆只是几个零碎的片段。但对于父亲的味道的记忆,则是连续不断且极其强烈的。父亲的包里总有一种淡淡的、悠长的味道,那是令人向往且难以忘怀的苹果香味。无论是在外地,还是调回家乡后,苹果香一直是父亲包里的标志性味道,印象中父亲回家就意味着有苹果吃。  相似文献   

18.
永远de父亲     
刘勇毅 《老年教育》2014,(10):33-33
<正>父亲走了,走得是那样平静和安详,一如他老人家一生的慎微低调。当我奔波六个多小时赶回家,再见父亲最后一面时,已是在灵堂上了。在我们撕心裂肺的哭声中,紧闭双眼的父亲,嘴角仿佛还在微微翕动,像在依依不舍地叮嘱他的子女……父亲病重已久,而当他真的走了,儿子的心还是被一下子掏空了。最后一次面  相似文献   

19.
与朋友一道,在一家档次不低的餐馆用餐。听朋友说话,手一抖,食物落在餐桌上,我本能地用筷子去夹。朋友摁住了我的筷子,说弄脏了,别夹了。我说,这是我的习惯。朋友纳闷了:你的家世和生活现状都不至于窘困,何以养成了这么个一点也不“优雅”的习惯?其实,在童年的生活中,母亲就立下了类似的餐桌上的规矩。我父亲奔波在外,回家不能按时按点。围在餐桌边,我们只有等待,哪怕饥肠辘辘,都要等到父亲回家一起用餐。有一次我终于揭竿而起:等什么啊等?父亲吃父亲的,我们吃我们的。母亲温和地说:你父亲为谁辛苦?为谁奔忙?鸦有反哺之意,羊有跪乳之恩。你…  相似文献   

20.
父亲和桥     
父亲当了二十几年的民办老师,在53岁那年因身体原因提早回家赋闲了。二十几岁开始从教的父亲,在家乡的山村小学默默无闻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父亲爱他的学生胜过爱我们兄妹几个。小学离我们家不是很远,但要过一条河。山里经常下暴雨涨洪水,每当这样的日子,父亲总是站在桥头,把学生一个个扶过桥,再一路护送到学校或家里,最后才和我们回家。那时母亲经常对我们说,家里的事是指望不上你父亲了,他就像家里的一个熟客。父亲的性格本来就比较内向,赋闲在家后更是少言寡语。据母亲讲,父亲经常无端地走过小桥,望着远处的学校若有所思。今年夏天,洪水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