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岗 《新闻记者》2005,(10):44-44
现在新闻调查类节目已经变得非常有“权力”,我说的“权力”意思是,当我们作为知识分子来谈论中国社会的变化时,许多依据都是从新闻调查类节目中获得的。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有人甚至批评说知识分子了解中国社会.主要依靠的是两个媒介,一个是以前的《南方周末》,还有一个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对新闻客观性带来一些挑战,因为它主要展现事实关联并表述观点,涉及到更多的新闻伦理问题与报道技术问题。在新闻调查的过程中,记者应多大程度地深入新闻事件?记者如何处理与被访者的关系?限定新闻调查的职业伦理在哪些方面起作用?笔者结合实践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新闻调查》栏目在叙事文本中,出现了大量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的对于死亡事件进行调查和关注的文本,如《山阴的枪声》《派出所坠楼事件》《双城的创伤》《农民连续自杀调查》《死亡名单》等,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些题材具有可探寻、可调查、可质疑的内容,而是这些故事背后往往触动了社会机制上的深层弊病。对于这些事件进行调查,将真相公之于众,不仅仅满足了观众的知情权,更体现了《新闻调查》对于普通老百姓的生命权、生存状况、乃至整个中国文明进程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4.
吕桥 《新闻传播》2009,(6):21-21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已与经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于是,作为反映社会真实的新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把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结合起来写的新品种,有人称之为社会经济新闻。尽管这是一种边界不十分清楚、内涵不是十分确定的边缘性新闻文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类似于新闻调查和新闻分析,而不是单纯的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中央电视台著名栏目《新闻调查》开播十周年。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纪念活动,《新闻调查》的新老人物欢聚一起,对十年的电视新闻调查之路作了一次追忆和清理。在这十年的关节点上,关于《新闻调查》,我们可能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思考,但最需要思考的是:《新闻调查》给中国电视新闻带来了什么?它的意义究竟何在?我们为什么需要《新闻调查》?《新闻调查》将如何走下去?把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了,不但对《新闻调查》的未来发展有利。对中国电视调查报道的前程,也就可能有了方向感。  相似文献   

6.
刘擎 《新闻记者》2005,(10):42-42
《新闻调查》、《1/7》以及其他节目特别有意艾。因为这联系到一个大的背景:在中国目前的转型当中公民文化的重建。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社会不希望落入一个混乱(chaotic),那样极度混乱的动荡变迁.也不应当完全保守的故步自封,我们需要一种健康积极的公民精神和公民文化,来推动社会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刘岩 《记者摇篮》2005,(5):20-21
新闻是社会机制的调节器,是社会秩序的监督岗,是社会生活的守望塔。新闻传播的根本目的,是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推动社会的良性运行,切切实实为人民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探究事实真相为己任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电视新闻传播巾承担着不可替代的“社会守望者”职责。本文将以今天央视《新闻调查》、《焦点访谈》等深度报道栏目为模版,对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未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热点走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提起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许多观众立刻会联想起一种新闻报道方式——调查性报道。诚然,《新闻调查》中的一些节目确实属于调查性报道的范畴,而且它以科学、严谨、理性的调查风格使自己成为了中国调查类节目的榜样和标杆,强烈地吸引着千万人的眼球。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新闻调查》中的许多节目并不是调查性报道,而且,笔者认为《新闻调查》正和调查性报道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9.
人类仰望历史,就是因为历史中包含着最可靠的社会理性。中国改革开放走到今天,需要在一些问题上建立一个基本的社会理性。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社会目标是什么?改革方向是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调查性节目的困境与创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第四任制片人,我2003年接手央视新闻调查栏目的管理工作。当时的新闻调查已步入栏目发展的第七个年头,新闻调查以理性、平衡、深入的姿态探询事实真相,揭示转型中国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探索解决之道。为中国电视奉献了独特的认知深度和思想价  相似文献   

11.
很多重、特大案件都涉及犯罪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我们如何认识周围的人,如何做犯罪预防。犯罪心理研究使我感受到现代社会变化对心理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压力增大的同时,交流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我们在研究社会发展变化、人的心理关系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最早的科技期刊,至今已有335年的历史,而中国近世最早的科技期刊,也已有208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科技期刊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从科学家之间“对感兴趣课题”的交流,演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知识产品”。科技期刊不仅因为它对知识的创造和传播丰富了人们的科学知识、促进着学术的进步,而且更因为这些知识的广泛运用使用社会生产力不断得到提高,推动着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向前发展。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知识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要素,而知识传播的途径也有了极大的飞跃。今天,人们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使“知识”实现  相似文献   

13.
目前,活跃在电视中女性记的身影越来越多,除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之外,笔认为,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女性记与电视新闻采访,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央视《新闻调查》记柴静,就是较好地利用并体现了这种优势的典型。  相似文献   

14.
李洪 《新闻前哨》2001,(4):24-25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很难说还有它没有涉足的领域。因此,许许多多的社会新闻中都或多或少地融入了科技的成分。至于科技新闻,那自然是科技含量更高了。 按照丁世义编著的《中国杜会新闻选评》中的叙述,“社会新闻是以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为题材,反映当前社会现象(和某些自然景象)、社会意识和道德观念(人际关系)变化并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新闻。”这类新闻因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故“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有广泛的社会性。” 而按照《科技新闻佳作选》中的定义,“科技新闻是传播科技信息的使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把,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结合起来的新闻品种,有人称之为社会经济新闻。这是一种边缘性新闻文体,它类似于新闻调查和新闻分析,而不是单纯的经济报道,它是从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现象切入,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帮助读者了解某种经济现象,或某一经济领域的形势、成就与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胡斌 《新闻前哨》2005,(1):47-47
人们常说:"今天的历史是昨天的新闻,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这充分说明历史与新闻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新闻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关系是如此紧密,因为它就是社会变动的最新记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图书评论》2010,(11):16-16
受社会主流话语的影响,长期以来,政治被视为精英们的事情,因为它从来都是与权力、统治和管理这些公共领域的上层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无疑,西方特定制度框架内的模式,与中国的政治现实尚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8.
新闻调查类节目镜头应该属于 "有限的叙述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文尖 《新闻记者》2005,(10):45-45
大家都意识到了媒体的力量,尤其是在进入所谓的“图像时代”之后,电视,又是诸种媒体中最具霸权力量的.很多人都忙于把这种力量转化为资本,心急火燎地换取自己的一份利益甚或利润,可仍然有中央和地方的这些电视人还在坚持自己的信念,做这类吃力不讨好的新闻调查类节目,他们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多少可以通过媒体来见证中国社会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家所惊叹的事实是,今天的中国公民更近于原子个人式的生存状态,每一个人独自面对人生的全部难题,每一个人面对社会的风雨时难以得到有效的同情、救援,因为人们在社会空间的拓展责任面前,放弃了属于自己的一份  相似文献   

20.
在清末新政时期的地方自治中,士绅阶层是重要的力量。他们的积极加入,有力地推动了地方自治运动的发展。由于清末社会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士绅阶层为了谋求新的社会利益,使得其在地方自治运动中的权力和角色都与之相应地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虽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