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具象思维是先于形象思维而存在的,同时也是学生抽象思维的基础、源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踏上“具象化”思维的滑轮,借助思维导图、动手操作、数学活动、合作互动让数学学习可视化、外显化、趣味化、团队化.当学生数学思维、探究踏上“具象化”滑轮时,学生的学习就会充满快乐.“具象化”的滑轮,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0,(26):13-14
我们经常会看见年纪小的孩子喜欢掰手指做算术题,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有很多我们小时候觉得很难的数学题,现在看来却会觉得很简单,这些都是因为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的大脑学会了把具象思维上升为抽象思维,所以才会觉得小学数学变得简单。本文主要以一上"解决问题"复习为例,论述了构建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桥梁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3.
具象思维是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生的具象思维,包括实物具象、替代物具象、图形具象以及符号具象等.借助于具象,能够将隐性的数学知识变成显性,将无形的数学思想变得有形,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将复杂的数量关系变得简单.从具象到抽象,能够赋予儿童思维自然生长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属于数学综合实践的教学内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学生生活经验为背景,以现实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从而发现、归纳、总结数学规律,发展自身的表象、具象和抽象思维能力,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儿童对数学知识的表征方式是多元的,数学教学要引导儿童在"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流转互演.教学中,教师要累积儿童的数学知识表象,让儿童对数学知识进行动态想象,引领儿童返回知识的诞生处、源头处.由此,让儿童思维在直观中"显影"、在运动中"定格"、在物化中"成像".  相似文献   

6.
英汉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象与抽象、整体与个体、综合与分析、本体与客体、顺向与逆向等不同的思维模式,表现在语言上,英、汉两种语言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研究语言的特征,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必须深人研究与语言和文化均有密切关系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历程.着重阐述了由具象思维向经验型抽象思维的过渡及其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对抽象思维能力偏弱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概念是难以理解的。三类思维互相转化,即具象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者之间互相转化,是数学概念在学生心中由内而外自然生长的形成路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英译汉过程中一些将原有句子结构打乱再重组,从而译成汉语的现象作了初步探讨,并试图从这种现象中找出中西方语言思维的差异所在。本文共对两种翻译现象进行了探讨,一是主宾换位译,二是正反对调译。  相似文献   

10.
蒋亚男  浦丽 《文教资料》2014,(17):53-54
称谓语是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日两国社会文化不同,亲属称谓的构成体系和使用特征因此存在很大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讲,小说中的某些称谓语是反映复杂人际关系、承载民族文化的重要语言符号。在对外传译过程中,如何有效传译原作中亲属称谓的文化内涵不能不引起译者及翻译研究者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12.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关于"猫"的谚语、惯用句以及说法都有很多,反映了这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的一个方面。本文试就中日两国有关"猫"的语言现象来探讨一下两国中的"猫"形象到底有何异同。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一种思维活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调动翻译思维,从而得出具有创造性的译作.本文试从翻译思维的三个层面,即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分别简略探讨思维活动在英汉互译过程中的运动规律以及译者通过翻译思维实现翻译创造的不同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圆满闭幕,公示语翻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以上海世博会标语为例,从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出发,比较、归纳出中西方思维的3点不同,即英语是屈折语,其动词的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表现为静态,而汉语既没有词的屈折变化也无动词变化,因此呈现出动态;汉民族的思维以人为本,强调主体意识,而西方注重客体;中国人的思维是委婉的、整体的,而西方的思维强调逻辑性和推理  相似文献   

15.
对英译汉过程中一些将原有句子结构打乱再重组从而译成汉语的现象作了初步探讨,并从这种现象中找出中西方语言思维的差异所在.本文共对两种翻译现象进行了探讨:1、主宾换位译;2、正反对调译.  相似文献   

16.
关于艺术作品的产生,众多美学专著认为是审美主体的艺术感知觉的成果。另有一些学者则突出形象思维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本文认为艺术创作活动主要依赖于艺术思维活动。本文试从多角度分析艺术思维的作用、内涵和特征,把握艺术创作成功的契机,为之做出一个合理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模糊翻译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模糊思维和符号学的角度论述了翻译中模糊语义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世界是一个整体,科学和艺术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世界,只有统一在世界认识的整体之中,才有可能整体地把握世界的脉搏。本文否定了“艺术思维是一种‘特殊思维’的结论,认为“艺术思维是思维在艺术范围内的一种特殊形式”,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互补和相互渗透的,最后归结到当今世界知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各个学科之间呈现出纵横交叉、资源共享,从而形成许多新的边缘科学,必将有利于促进科学和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从语言与文化的同构看中西语言的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对民族语言的影响在今天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而在我们看来这种影响的最关键之处在于: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与生活态度最终将决定一种民族语言的形态。西方文化突出地具有一种外倾性,因此印欧语发展了一种精密体认对象的特征,而中国文化具有“主体的自我中心性”,它更注重“人”自我的修炼与完善,因此它发展了一种能指优势,同时也具有浓郁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在进行英汉翻译时,经常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两个民族在文化方面的差异。同时,两种语言又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说明两个民族在人性方面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