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对浙江大学生理科学实验课程进行在线课程、翻转课堂与现场实验结合的整体课程设计,以7级程度量表调查12个班、359名学生对课程设计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学生对课程设计给予较高或高的评价,新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科技写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科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程度提高。生理科学实验在线课程、翻转课堂与现场实验结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半导体器件》课程设计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课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学生在掌握好课程理论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特别是设计性实验课题——课程设计的锻炼。课程设计既可以强化和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与总结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于以学生为本,具体包括:从“双基”到“四基”;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问题中心课程等多类型课程体现目标;学生建构的课程设计,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落实这些目标必须确立终身学习的课程设计、多元文化的课程设计、开放系统的课程设计等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即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网络课程是推行网络教学的基础,是教学资料的主要体现,同时也是衡量网络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结合目前开展网络课程设计的实际情况,剖析了目前高校推行课程设计网络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阐述了网络课程设计的显著特征,指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与学习能力是决定网络教学课程设计的关键因素.在网络课程研究设计过程中,强调过程管理,即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加强学生与老师在网络学习中的交流,从而增强学生在网络课程设计的自我管理与学习的能力,提升教师的网络教学水平,进而推动我国课程设计网络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阶段设计与开发适合艺术院校的大学语文校本课程,是提升大学语文课程实效性的必要路径。艺术院校校本课程设计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兴趣。艺术院校大学语文校本课程设计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爱上语文课,从而实现大学语文课程的实效性和育人价值。在艺术院校大学语文校本课程实践研究中,通过内容设计、目标、环节和评价的创新,可以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多元文化课程设计的理念与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多元文化课程设计是课程理论研究的重要命题。在多元文化课程设计中应确立明确的对话理念,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增强课程设计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课程设计的综合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在认同和接纳不同民族文化的同时,达成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注重课程文化的创新性,使课程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课程设计的变化,二是教师水平的提高,三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目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并没有成为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重点。如果仅有一个完善的课程设计,而课程实施进行得不好,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变,课程改革自然就会出现“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8.
从ARCS动机模型驱动出发,探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微课程设计要点,强调学生参与微课程设计。优质的综合性学习之微课程应该目标明确、内容精致、表现形式适切、支持学生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与整合。以ARCS模型进一步优化现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系列微课程,使之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目标、内容与自身的关联性,从而维持学习的动机、体验学习带来的满足感,促进学习迁移。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实践课程,提出了通过团队学习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法,采用团队学习模式的课程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与参与性,实现了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是学生学习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课程时进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针对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及特点。为达到设计目的教师应对机械零件课程设计进行一些与一般大专院校不同的安排和调整,本文对高职院校的机械零件课程设计的安排和调整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中,树立以学习成效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校企合作明确和凝练学习成果目标,包括支撑工作岗位能力的一级目标、支撑毕业设计的二级目标、完成课程设计的三级目标、掌握章节学习要点的四级目标;将学习目标和课程设计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课程学习中,通过学习任务驱动方式开展学习,注重平时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实践证明,这一课程改革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12.
转述     
美教育专家提出逆向课程设计模式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美国著名的课程与教学论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提出了逆向课程设计模式,它是指在课程设计中,首先应明确课程目标,然后依据学习目标进行课程设计。整个设计过程分三步:确定预期的学习目标———确定如何证明学生实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安排各种教学活动。在确定预期的学习目标时,教师应该考虑:学生应该知道什么,他们应该理解什么或者能够做什么,什么内容值得去理解,需要长久理解的是什么内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确定预期学习目标的四条标准:一、根据什么确定哪部…  相似文献   

13.
课程设计是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活动,是课程目标、教育经验和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具体化过程。学校在进行课程改革时首先必须抓好课程设计和教师质量提高两方面的工作。传统的课程设置面临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问题,鉴于《超越上海:美国应该如何建设世界顶尖的教育系统》一书总结的先进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应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Visual Fox Pro数据库系统及应用》是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课,开设本课程的课程设计是对学生对本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训练和考核。课程设计完成的质量优劣,取决于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知识的积累程度和创新能力,更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指导水平。课程设计是对学生的一次再学习,对教师也是一次专业水平的再提高。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要考虑学生化学学习的不同情况。化学是一门实验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课程,因此,发现学生学习的优势有利于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问题的设计。一、问题设计:问题渐进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由于苏教版的课程设计十分重视实验与理论的结  相似文献   

16.
随着融合教育的推行,越来越多的身心障碍学生到普通班接受教育。身心障碍学生和普通学生一样享有公平教育的机会,在融合教育环境中不能只顾及普通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应考虑身心障碍学生的学习权利。通用课程设计是以满足所有学生学习需求为前提的课程发展观,在教师设计课程之初,即精致地把课程的可调整性融合进去,以多元、弹性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让所有的学生均能通过合适的渠道去参与学习。因此,通用课程设计对身心障碍学生的融合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前很多独立学院都开设了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宗旨,因此独立学院对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有别于传统院校。为了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大部分传统高校和独立学院开设了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课程。传统高校在课程设计安排上常用的方法是向学生发放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按照任务书上规定的时间和内容在课外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指导教师定期检查课程设计进度。由于独立院校学生在学习能力与学习自主性方面都与传统高校学生存在差别,这就决定了独立院校在课程设计设置上不能完全遵照传统高校做法。本文针对独立高校的教学宗旨与学生特点,对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课程提出改革措施,通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设计,笔者以自己对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为例,研究了课程设计的作用和目的,阐明了课程设计的充分性和必要性,并探讨了课程设计对高职学生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融入课堂教学是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的一种新模式。该模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梳理和运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要实现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同步,需要建立以任课教师为主体的课程设计指导小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学习创新体系,以及适应高校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大学商务英语课程设计与学生商务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本文在分析大学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提出课程设计要基于需求分析,选用真实的教学材料与学习任务,以有连贯关系的商务情景为主线,重视过程学习,促进学生任务型操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